2年来的困惑,一夜之间,柳岸花明

(原创:闭月羞花猫 2007/09/10)
前一段时间对工作,对未来一直很迷茫。
并在这期间,陆续的发表了一些文章。
在这一段时间,几乎对软件生产失去了信心,对程序员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担忧。

当然,中国的软件产业来说,我们只能思考,去思考自己如何适应其发展,如何寻找出路。
如何在这一团团迷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中国程序员的现状:
1 人员结构不合理
2 人员知识面泛而不精
3 程序员的廉价趋势越来越明显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中国人太多!

造成程序员廉价的重要原因:
1 中国的软件行业由于发展缓慢,技术上距离欧美,日本差距非常明显。
   所以中国并不具备大型独立的软件产品研发的能力,中国软件的发展,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级应用和门户网站的建设上。
2 随着企业级开发的日益简单化(技术层面),对软件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以前少数人能干的事情,现在大部分人似乎都能干的起来。
  以前的门槛或许要重点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现在的门槛似乎只要你上过大学,似乎都可以来搞软件, 什么信息管理这样的专业毕业,
  似乎都可以毫不费力的搞程序。(在这里绝对没有贬低这些专业的意思)
3 以上两个条件,加上中国的一个最大的国情-“人太多,就压压力巨大”,决定了中国软件的另一条出路-“软件外包”
   软件外包行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软件发展的宠儿,软件外包这个词汇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上。
   软件外包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决定了其门槛比较低,不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
   软件外包,究其本质,和建筑工程外包的性质没有任何的区别。
   大部分的成员,不是专家,不是管理层,而是工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工。而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民工。为了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
   国家还会继续培养这样的“人才”。不是经常有杂志上动辄就是说,中国的外包人才的缺口有几十万么?
   这几十万不是技术人才,使民工!
   你是不是觉得现在的程序员要价越来越上不去了?你是不是觉得你要求加工资的时候,成功率低了?
   你是不是觉得找工作困难了?

   《性工作者十日谈》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出自香港本地性工作者:那些该死的北妹(中国大陆),把价格要的这么低,我们的日子没法过了。
   随着企业级应用开发的简单化,随着工具的智能化,随着从业人员的日趋庞大,中国程序员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
   以前体面的白领,也会逐渐沦落成为软件生产流水线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加班加点,工资微薄,未老先衰。
   我预言:5年以内,软件外包的门槛就是高中生,一个月薪水不超过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一半。所以在软件外包公司走技术路线,是没有前途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怎样积极的面对,因为这个局面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改变。
上面所讲的企业级开发日益简单化,仅仅是局限于技术层面。
相反,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式样也越来越难以把握。针对这样的情况,现在的SOA也是吵得沸沸扬扬。所以业务理解,设计型的人员越来越受到欢迎。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转型成为业务,设计为主的人呢。
同时,软件工人多了,相对应的管理人员不是也需要增加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往管理上发展呢?

这一点,在软件外包公司表现的很明显。
欧美外包,印度模式,大量的软件工人,庞大的团队,需要良好的业务理解能力的人来理解发包公司的需求,理解发包公司的设计。理解之后,再来把信息传递给代码工人
来实装,来完成。代码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监督与控制。使其按照需求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对日外包,现在国内非常火。上面分析过,中国适合开展外包。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在欧美外包方面,和印度阿三比显然不具备优势。
因此对日软件外包自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对日软件外包,更是需要业务把握的人才,而事实上业务式样工程师,实际的待遇等,包括在公司中的地位,显然比普通的代码工人要高的多。
原因有2个:第一,在中国目前既了解技术,又具有设计经验,而且精通日语的人非常的少。这类人才才是奇缺。
                第二,还是中国人太多,软件工人太多。而这些软件工人普遍素质又差,再加上对日语又不懂,如何保证这部分人能够正确理解式样呢?那就是给这些人一个
                         交流的桥梁,引导他们按照需求来完成产品。

而上面说的这一类人,才是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真正的希望!才是外包行业的根本。

2年来,我一直过分的关注于技术,一直以来把技术能力摆在一个很高的地位。我曾经甚至很看不起技术差的人。
这也是造成我2年以来迷茫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2年啦我越来越发现,在软件外包行业技术路线是很难走通的。

我甚至感觉,走业务系统工程师路线,远离程序的人,甚至是日语专业毕业,根本不懂技术本身的人,受重用程度和地位前途比代码工人高多了。
2年来,很多人只关心程序本身,不管业务,到头来终究还是一个民工的角色,这样的人,在我身边随便抓抓一大把,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那一天,我幡然醒悟:技术路线根本走不通,远离编码,才是软件工程的一种高的境界。
资质有限,也醒悟的太晚,但不管怎么说,终于醒悟了。

针对上述问题,我不是抱怨,我也知道还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走技术路线可以搞得很好的,但是对我来说,由于天赋有限,还是考虑放弃技术,走业务路线了.
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人最后都会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技术,软件外包不需要技术.中国软件没有技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