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計算機網絡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情況調查

摘 要:隨着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日益廣泛、深刻。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以及決策支持技術的廣泛應用, 導致在人口、資源、環境等許多學科領域中使用可持續發展數據的增加, 社會對這種數據和信息的依賴性正在提高。可持續發展網絡是最近幾年隨着計算機及網絡技未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信息網絡系統。本文試圖對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研究與建設進展調。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可持續;環境;人類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以及決策支持技術的廣泛應用, 導致在人口、資源、環境等許多學科領域中使用可持續發展數據的增加, 社會對這種數據和信息的依賴性正在提高。由於投人、管理、科研體制以及歷史淵源等原因, 我國的數據信息掌握在彙集數據的部門手中。基礎資料和數據長期處於分散、部門所有和各自爲政的狀態, 部門、行業與單位之間的信息封鎖和壁壘十分嚴重, 無法實現數據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本文試圖對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研究與建設進展調。

一、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環境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環境。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作用越來越廣,影響程度越來越深,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也日益增強。同時,環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環境問題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大家要行動起來,爲解決環境問題盡一份責任。

《21世紀議程》明確了世界各國對於保護地球共同的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它的成敗關係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或者滅絕。

保護環境,是使每個有道德的人所必須做的事,因爲這個大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寶貴的地方。人不僅來自於自然,也受之與自然。自然環境使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物質條件。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着地球環境。因此,我們倡議: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對廢品進行回收利用;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珍愛生靈,萬物共存。要做到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要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理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二、計算機網絡建設

我國從1 9 93 年開始實施“ 金橋” 、“ 金卡” 、“ 金關” 、“ 金稅” 等重大“ 金” 字工程,1 9 9 4 年4 月由世界銀行貸款開始實施科教試驗網, 由科學院試驗網、北大校園網、清華校園網組成。其後, 國家教委啓動了中國教育科研網, 19 95 年底建成了一個全國網絡中心和10個地區級網絡中心。此外, 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科教試驗網、中國教育科研網以及郵電部的數據通訊網都已和國際互聯網聯網, 使得作爲信息時代基礎的網絡技術逐漸得到發展和完善。郵電部全國數據通訊網、中國教育網、中國科技網等已互聯互通並與國際互聯網絡聯網, 這一切爲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提供了基本的網絡基礎設施。到1997 年項目啓動時, 除網絡帶寬受限外, 開展信息共享示範的網絡條件基本成熟。

互聯網是一個由各種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獨立運行和管理的計算機網絡組成的世界範圍的巨大計算機網絡——全球性計算機網絡,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組成互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包括小規模的局域網(LAN)、城市規模的區域網(MAN)以及大規模的廣域網(WAN)等等。這些網絡通過普通電話線、高速率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纜等線路把不同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部門以及軍事和政府等組織的網絡連接起來。然而,只用計算機網絡或者計算機網絡的網絡來描述互聯網是不恰當的。原因在於,計算機網絡僅僅是傳輸信息的媒介,而互聯網的精華是它能夠爲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令人滿意的服務。打個比方,我們去商店買東西時,我們主要關心的是這家商店的商品是否貨真價實,以及商店的服務是否和藹周到,而至於這家商店本身是否華麗富有並不是作爲顧客的我們所真正關心的。可以說,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不僅爲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更重要的是爲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範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衆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並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你是誰,你永遠是受歡迎的。你不會由於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裏,唯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於互聯網。通過網絡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許會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英文表述:Directindustry,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網絡的發展現狀

(一)國際上可持續發展網絡的建設

全球互聯網(Internet) 的迅速發展, 爲可持續發展網絡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可持續發展網絡是用來促進區域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對資源的最有效使用, 促進區域間和區域內的信息交流, 提高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目前國際上的可持續發展網絡主要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建立的可持續發展網絡(SDN )。

在U N D P 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網絡以前, 國際社會已經出現了許多有關資源、環境、經濟等內容的著名信息網絡系統, 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DP)的Infoterra 網絡就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環境資料交流系統。目前已有1 70 多個國家或地區加入該系統。Infoterra 現擁有6 0 0 多個環境資料源, 其中包括聯合國有關機構和許多國際知名組織。該系統每年平均處理2 ~ 3 萬次的環境資料查詢, 爲世界各國的環境資料用戶提供了豐富及時的資料(張康生,1 9 9 5 )。除了Infoterra 以外, 還有世界氣象組織(WMO ) 的天氣計算機網絡( CLOCOM )、世界衛生組織(WHO ) 的環境健康信息網絡(E H N D A C )、國際地球科學信息網絡協會( CI E SI N ) 的信息網絡(Wild , 1994 )、國際科學家聯合會理事會( ICSU ) 的信息網絡等, 都是頗具影響的有關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網絡系統。

可持續發展網絡的概念最先是由一個名叫斯特朗( Maurice Strong ) 的人明確提出來的。U N D P 可持續發展網絡的建設發軔於1 9 9 2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後, 爲了促進《21 世紀議程》的實施,U N D P 提出了一個全球可持續發展網絡建設的計劃, 並於1 9 9 2 年開始實施。目前已經加入或者準備加入該網絡的國家和地區已達82個( U N D P, 1 9 9 6 )。U N D P 可持續發展網絡充分利用當前Internet 上已有的網絡資源, 將U N D P 的Infoterra 等資源納入到可持續發展網絡中來, 使S D N 成爲包括大氣與氣候、環境污染、災害、化學與生物學、自然資源、人口信息、土地利用、糧食與農業、技術與產業、監測與評價、管理與規劃、社會—經濟問題、教育與培訓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動態等內容的信息網絡系統。S D N 提供有Gopher服務器、F TP服務器、E -m ail服務器、WWW 服務器和磁盤拷貝等服務形式, 可以爲用戶提供方便的訪問查詢( UNDP, 1 9 9 3 )。U N D P 的可持續發展網絡的主要目標是希望通過加強區域間可持續發展信息的交流, 促進區域資源的有效利用, 爲可持續發展決策提供信息服務。

(二)中國可持續發展網絡的建設

我國在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可持續發展網絡以前, 也建立了許多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計算機信息服務網絡。其中有中國科學院的生態信息網絡、國家信息中心的國家經濟信息網絡、國家環保局的全國環境污染監測網絡、民政部的全國災情網絡和區域經濟信息系統網絡、國家測繪局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網絡、Infoterra 中國聯絡點等。這些信息服務系統爲決策、規劃、管理、科研、教育等部門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查詢服務。在U N D P 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網絡以後, 中國政府開始着手中國可持續發展網絡的建設。1 9 9 3 年首先組織國家各部門編寫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中國21 世紀議程》, 併成立了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與此同時, 還大力促進了國家電訊基礎設施的建設, 提出了“ 三金” 工程的建設並且通過加強中國教育科研網絡( C E R N E T ) 的發展, 將全國1 0 多家著名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聯繫到一起( A CC A 2 1 , 1 9 9 6 )。經過充分的準備和論證, 中國可持續發展網絡中心終於1 9 9 6 年在中國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開始運作, 成爲政府機構、科研單位、生產部門等利用信息資源進行信息交流, 指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現在, 爲了促進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 中科院、國家計委和國家教委等單位提出了建設中國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Chian NSII)的建議, 並就有關空間信息( 如G IS 數據) 在Internet 上操作傳輸的信息壓縮與復現技術、信息共享技術、網絡管理技術等關鍵問題進行聯合攻關研究。這些技術難題的解決, 將會使空間數據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網絡上方便的傳輸, 也必將爲地理信息科學技術在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條件。

四、存在的問題與進一步發展的思路

在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研究與實踐中, 各部門在數據生產過程中缺乏標準化與質量保障的手段, 給數據庫的改造和集成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 對權威部門權威數據的認識不夠, 數據的重複和不完整現象時常發生, 這給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增添了很多困難。參加共享的大部分是原始數據, 缺乏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所需要的指標數據。近期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系統的開發研究, 應進一步研究並解決相關成果的實用化問題。面向中國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與決策支持, 完成集中共享數據庫重構與建設, 特別是開展各專業部門數據與基礎地理數據空間配準後的綜合集成。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框架內, 完成數據分析指標提取, 集中力量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綜合區劃、綜合分析、信息服務技術等進行重點攻關, 力爭取得突破。相關技術與成果爲建立具備業務運行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系統技術體系、可持續發展信息服務體系和區域性宏觀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提供技術積累。建成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數據中心,作爲國家科學數據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擁有比較完整系列的數據庫羣, 數據量達到so GB 以上; 形成以《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網》爲核心, 按集中與分佈相結合的結構爲特點的共享信息網絡體系; 開發出一個共享信息服務系統, 確保信息共享的持續業務化運行。建成國際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信息交換中心, 與國內外科學教育信息網發展保持廣泛的合作關係, 並與國際充分接軌, 爲政府決策和國家科學教育發展提供最新動態的數據支持。

五、結論和討論

信息共享是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我國在信息共享方面已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示範研究( 1996—2000年) 在信息共享的政策、標準與技術環境、數據改造、系統建設以及信息服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我們深感信息共享示範開局良好、具備整體能力、需要全面佈局。特別是需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機制, 必須藉助於政策手段、投人手段、技術手段在數據提供者—政府管理者—數據使用者之間實現良性共享循環。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網絡系統開發( 2 0 0 1年), 將在數據庫羣廣度與深度建設的基礎上, 開展信息綜合分析與應用研究, 在共享環境形成、國家信息共享標準、數據更新、系統業務運行、基於共享信息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信息服務體系等方面,都將有力推動信息共享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翠艮. 計算機網絡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 中國包裝工業, 2002, 097(007):72-73.

[2] 劉傳祥. 可持續發展網絡的作用與前景[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期):61-65.

[3] 葉林兵.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 [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2, 04 103.

[4] 楊帆,滕歡. 計算機網絡發展與現狀 [J]. 四川電力技術, 1996, 05 10-1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