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陷入了《能力陷阱》?

前言

《能力陷阱》是屬於管理學範疇的一本書,可以應用於各行各業的管理學中,作者是美國的艾米尼亞.伊貝拉,她是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Thinker 50),是在管理學中相當有權威的專家。這本書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逆向管理》,書的更多簡介可百度。

在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總會充滿想象、期冀,甚至會有一些迷茫和失望。對於每一位職場人,對待職場這個大話題,心裏都住着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無外乎工作讓我更加認識自己,同時也更加認識別人,然而有時候還是不滿足當下的認知,想要去探索這個神奇世界,想要去了解更大更廣的天空。在職場中,誰也無法定義我們的終點,以及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只有與自己的職業友好相處,並且樂在其中,纔會體會到工作的意義,讓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去看待自己當下的工作以及對其的態度。我相信當我們擁有更多積極樂觀、善於總結反思,並且在工作中能輸出自己的影響力的時候,我們周遭的一切也會因爲我們而變得更健康。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當然對於工作也不例外,那麼問題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並且能有有效輸出呢?靠着學習前輩總結的經驗,尋找職場中的榜樣,傾聽別人的觀點,都會讓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豐滿。而其中,讀書就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疫情當下,職責變更,相對有時間去讀讀書充充電,一來能擴寬境界,二來以解迷茫。

《能力陷阱》是一本領導力相關的書,書中作者也是以領導的角色來講述的。主要是針對領導力,管理能力,以簡單幽默的例子來展示實際的做法,以及作者專業的解析和評價。讓我們在例子中,便會明白如何去管理和領導。整體讀下來對自己的認知刷新的比較大,本篇主要提煉出一些普遍性的知識,不僅僅是對領導,對普通員工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你以爲什麼是能力陷阱?

初來咋到看到這個書名,心中的第一個黑人問號便是:能力陷阱?什麼是能力陷阱?能力怎麼會有陷阱?

那麼書中所講的能力陷阱到底是什麼呢?作者是這樣定義的:

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

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的流通和技術的變更,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可以預見,未來變化的頻率只會更高。社會分工和職能需求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更加傾向於青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非過去某一行業的專家。隨着社會聯通,只有全面人才才能用更廣泛的視角看待問題,計劃事情,解決問題,從而創造社會價值和實現自我價值。

就像前面引用的這句話,作者所言,在一件事情上,做到精通,並一直做下去,被稱爲是能力陷阱,因爲它限制了我們去發展我們的其他能力,比如領導力,沒有領導力,我們就便無法突破當下的職場定位。

在生命的某一階段,成爲一顆有價值的螺絲釘,是有用的,但我們不能一輩子都當那顆螺絲釘。或許將來會有新款的螺絲釘,或許新型技術代替了螺絲釘,都會讓原本的那顆螺絲釘不再擁有價值。所以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有所側重的去發展自己的其他能力,避免成爲單一功能的“Nokia”。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想有以下原因,其一,認知上的不同,我們總以爲將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就是我們在工作上的價值所在,也就是我們在公司的立足之本,所以業務當然要越幹越精;其二,在熟悉的事情上,我們更容易幹好,那麼也就更容易獲得成就感,我們是打心眼裏喜歡幹熟悉的事情;其三,貪戀舒適,不願學習其他方面的技能;其四,文化因素,應試教育的根深深的紮在了每一位大學生的心裏,KPI就像是每個年初設定的100分考卷,工作就是爲了那個100分目標去工作,完全失去自己對工作的獨立判斷。當然還有其它很多別的原因,只是我覺得這四點應該是共性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否也陷入了這樣的能力陷阱呢?對我個人而言,是的。既然已經知道產生的原因,那麼解決方案也就不難了。首先,在認知上有一個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任,而不是人云亦云,得過且過,最後的結果就是負責有負責的結果,得過且過有得過且過的結果,其間道理不言自喻。其次,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長期的,不容易動搖的那種。實際中也是這樣,越是清晰的目標,就越容易實現。最後,機會的降臨,在你成長的道路上,那些願意指點迷津,哪怕就是幾句話幾個字,那都是一份來自歲月的珍貴禮物。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永遠會比自己站着高,這是一個被歷史驗證過的真理。

你對當前的人際關係滿意嗎?

本書當中談論到的另一個重要話題就是人際關係。書中有一句話很是認同,大概的意思爲,工作並不是只在做工作,而是與同事之間的信任關係。俗話說,事在人爲,而事情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一個人的主觀願望。而人的主觀願望又往往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出發,我們每個人都有外在和內在的需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帶給我們身心的愉快,至少是正面的影響。而在工作中,良好健康的職場的人際關係,也是自己向外輸出影響力的最佳方式。不僅會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便捷,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協助,甚至部門間的消息互通,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擁有一個更廣闊的看待問題的出發點。

書中講到,職場的人際關係種類,有對上級的關係,平級之間的關係,以及對下屬的關係。對待不同的角色,我們也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在這裏強調一下,職場人際關係的分類,並不是說對待不同的人,用不平等的態度去劃分上下級,相反,我們時刻都需謹記的是,職場當中,作爲個體,人人都是平等的, 人人都是應該尊重和理解的。這裏的人際關係種類劃分,主要是體現在,不同的種類的關係,他們在職場當中的需求不一樣,爲了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我們應該從關係人的需求出發,去與他建立人際關係。對於不同的角色,需要有相應合適的方式方法去建立人際關係。

對於很多工科職業而言,我們過多的的將注意力集中在事上,而非在人上。職場人際關係相對簡單,甚至單一。這樣對於我們的職場生涯並無好處,相反我們也應嘗試敞開心扉,去和我們的同事建立良好的關係,或許將來有一天,即便不再是同事了,但還可以成爲共同領域的朋友。

書中還有提到,我們不僅要建立本行業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也應該去擴展其他行業的人際關係。在這個全球聯通,行業互融的時代,沒有一個行業是獨自奮戰的。我們都要合作與win-win. 所以我們也應保持與其他行業的連接,去和自己的同學,親戚,愛好者協會有一定頻率的互通。就像STEVEN JOBS那句名言:stay foolish,stay hungery。

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

將自己比喻爲水,遇到什麼形狀的瓶子就會變成什麼樣,遇到貓爪瓶,就會變成貓爪,遇到蘋果瓶子,就會變成蘋果。這是書中舉的一個例子,我覺得很形象,就是要讓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下,都能勝任當下的工作。

當一個機會出現時,不要急於下結論去否定。首先,靜下心來,想一想,爲何上帝要向你打開這扇窗,自己想不想將頭探出這扇窗,去看看裏面的風景。我想經過思考的決定,會更加不容讓你後悔。其次,不要給自己設限,例如我是寫代碼的,不會去主持公司活動;我是祕書,我沒有采購的經驗......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往往是阻礙我們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的主要原因,因爲我們從內心首先否定了自己能幹好其他事。我們是在告訴別人,我只會寫代碼,不會主持活動,同時隱形的也在告訴周圍的人,我不喜歡突破自己,我不願接觸新事情,我不願發展自己的其他能力,我只喜歡自己擅長的,久而久之,自己的職業道路就會越來越窄。回頭想想,我們現在的境遇,不就是三年前五年前,我們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嗎???最後,要學會認識真實的自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不可能在每個方向上都有成就,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某些方面。當我們瞭解了自己的真實情況,我們在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的時候,也就有了大致的路線,甚至事半功倍。

最後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是主要寫給領導者的,給我們一個理念就是“行爲驅動思想”,只有從行爲上先改變,纔會帶動你的思維轉變。所以,作者鼓勵領導者,先以領導者的方式行動起來,管理能力和領導力就會自然被鍛煉出來

很多領導者轉變方法告訴你要先學會自省,找到自己的目標,而後就能實現轉變。而事實上,學會反思應該是領導者轉變過程中的最後一步,而第一步就是要開始行動。

領導者轉變的過程是曲折的,會不斷的遇到困難,會讓你產生迷茫混亂的複雜情緒。想要不被困難打倒,就需要反思整合新學到的知識,簡而言之,通過新的經歷塑造自我形象,才能推動你繼續前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