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圖、交互設計、UI圖,到底啥關係

其實一直以來都納悶,產品經理要做原型圖,然後UI設計師要畫UI 圖,這兩個之間貌似有許多重複的地方,而且還是大多時候還是並行進行,實在不知道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通過查閱資料,做一下總結。

  1. 做原型是表達自己思路的一種方式,任何崗位都可以製作原型與其他崗位進行工作上的溝通。當然,各個崗位製作的原型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2. 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所做的原型在銜接的地方難免有一些重複。但是交互設計師所負責的原型製作應該更加精細,更加全面,更關注任務交流和操作這個層面。而產品經理不需要製作出帶有豐富細節交互原型,產品經理還是要把精力集中放在產品的核心上面。更簡單的說,產品經理對待交互稿,應該是快、草;快速模糊地把信息傳遞給交互設計師,交互設計師根據模糊的概念形成細化的方案。這樣配合,效率很高喲~
  3. 在工作中,會根據產品形態的不同,進行合理分工。一般來講,PM主要負責用戶需求整理,規劃,功能篩減,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探索,版本迭代時間規劃,敏捷開發功能點描述等;
    如果是WEB端的產品,交互相關的東西會涉及的比較少,由於PM洞悉各個功能點,倘若對原型設計較爲精通,那麼由PM親自操刀出來的原型,既有利於開發人員瞭解功能點,又能減少與交互設計師溝通的時間,如此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是移動端的產品,交互相關的東西會涉及的比較多,由於PM需要規劃每個功能點,倘若操刀交互細節,將會非常費力,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將交互的細節分給交互設計師來做,自己全心全意規劃功能,此爲上策。雖然花費了一些溝通成本,但優化後的交互細節,在用戶體驗上會達到一個更加專業的程度。
    綜上所述,PM的demo和 Interaction designer的demo,最大的區別在於對交互細節的描述上,亦需根據產品的交互複雜度來定。
    題外話:作爲PM,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管是交互還是技術甚至是UI審美方面,都要保持進步,這樣才能應對更多的複雜急性事件。
  4. a. 產品經理的原型
    梳理出所有的產品功能以及流程邏輯,比如使用axure的站點地圖這種樹狀分支的表達要清晰完整。
    每個功能頁面,上需要哪些功能和數據需要呈獻,要表達出來。
    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製作出人能看懂的原型,反覆討論,反覆修改,留給設計師足夠的時間。一定不要糾結畫的好不好看,這一點也不重要,快速是第一位的。甚至功能好不好用可能都不重要,表現出來我們有什麼,可以做什麼就夠了。
    b.交互設計師的原型
    拿到產品經理的原型,協助細化功能點,考慮交互邏輯是否成立。對整個產品的交互邏輯要表現清楚,比如提交數據按鈕需要呈現加載狀態,創建新數據表單,在哪個地方使用彈窗,哪個地方使用頁面,空白數據頁面使用表情還是添加新數據引導呢?給UI設計師提供UI設計思路。
    說白了都是考慮每個功能用戶怎麼用的更爽。
  5. 交互設計師,交互;ui,視覺設計。
  6. 幹了五年產品經理,原型切身體會是,原型這個東西,一旦你畫了,就根本停不下來!最初只是想畫個草圖,但唯恐哪裏沒表達清楚,不斷在裏面搞設計,簡直就是個坑!這浪費了多少白花花的時間啊!到頭來該想的沒想清楚該理的沒理順該做的沒做好可做可不做的模糊不清…
    如果不畫原型,交互搞不懂產品,UI搞不懂交互,技術搞不懂UI背後的邏輯,領導看不到產品經理的思路…那麼問題就來了!產品經理該不該畫原型?
    看工作環境,有交互設計師在的情況下,別讓他不知道怎麼幹活(需求不清)也不知道還要不要幹不幹活(產品經理亂入交互)。
    我現在是先跟交互設計師在紙上、白板上充分討論交流,讓他明白產品和功能以及用戶需求,接着討論大概的交互怎麼做,交互設計師下去用工具(推薦sketch,沒有集是設計師就自己畫也挺快的)做像素級的線稿,我準備背後的需求、流程、邏輯,期間再碰N次。
    他做完線稿圖,這一步非常重要!完成這一步三個人都可以開工了,UI設計師可以拿這個去做界面設計,我和交互設計師可以分頭做原型了。
    因爲sketch做圖又快又美還是像素級,三人同時參考避免最終成果有偏差。所以我拿去套進axure,頁面配上功能說明、規則邏輯、流程圖等,生成產品經理版交互原型,用來彙報領導、溝通協調、需求評審與講解、與技術進行項目開發計劃評審評估工期等。
    他繼續把線稿圖用axure做完全部交互細節設計,期間與我反覆溝通確認,最後生成交互設計原型。
    差不多這個時候開發計劃出來的時候,交互設計原型已經完工了,UI主界面也差不多了,技術可以直接開搞不耽誤!
    最重要的還是每個環節的人都對要做的東西認知基本一致,因爲前期的反覆討論和溝通,以及相差不遠的線稿圖做各自工作的參考依據。
    基本上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可以解放產品經理做更多有利於產品的事情而不是被很多具體的細節套死。也就是腦子空出來了,可以多想多學多提升,產品or自己。
    至於什麼低保真高保真,我能說句去尼瑪的保真麼!
    太土了!低保真費時間還得討論一次更新一版,還不如手繪+討論現場get來得簡單粗暴有效!
    高保真泥煤的不就是UI設計效果圖了麼,都到這一步了保真泥煤啊直接切圖搞開發不好嗎?
    原型設計可以清楚明瞭講需求,所以產品經理要用!可以動起來的原型設計必須是深思熟慮過的交互,提升產品用戶體驗幾個檔次!
  7. PM和交互設計師兩者怎麼配合,工作纔不會重複,發揮最佳效果?
    PM整理思維腦圖,頭腦風暴之後,優化思維腦圖,然後出草圖,你可以用Axure或者visio甚至騰訊出的UI disigner或者最近比較流行的Fluid UI(APP設計工具)來畫草圖,也可以稱之爲低保真原型圖,在這個低保真原型圖中,你需要一一羅列功能點,交互細節大可不必提及,完成後主動找交互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要耐心的將各個功能點向交互設計師描述清楚。交互設計師瞭解到這些功能點之後,會根據自己專業能力的感知,來進行高保真原型設計。我一直認爲,交互設計師應該精通Axure,甚至應該具備非常高的文字描述能力,因爲作爲PM,我覺得交互設計師、前端設計師就是靈魂鑄造師。高保真原型出來之後,PM應主動與交互設計師溝通,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兩個人需要在靈魂層面達到二合一的境界,對功能的理解一定不能有出入,一些功能細節,PM應該把關,某些交互細節,應該提出自己的意見,換位思考,理解交互的設計含義。耐心與責任心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爲重要。統一方案後,就可以提交UI進行設計了。之後就是前端工程師的靜態頁面設計,程序員的技術實現,TEST了。整個過程中,PM的溝通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現。所有的這些,都基於你對產品的熱情程度,因爲只有熱情,才能讓你持續不斷的保持上文提到的那些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