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之第二章摘要02

 1.用戶研究不是附屬內容,而是前提,必須在做產品的過程中隨時納入計劃。也許,突然有一天,當你有機會去接觸用戶,卻很可能不知所措,我們到底應該找誰?通過什麼方式?聊些什麼?如何指導產品發展……。其實用戶研究、市場研究、需求採集等,都是爲確定產品應該有哪些功能服務的。
2.用戶怎麼說表現了目標和觀點,怎麼做反應了行爲,用戶怎麼說和怎麼做經常是不一致的,但是兩方面都很重要。只瞭解做是沒辦法知道背後原因的,而不知道問題的原因也就意味着沒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既要看用戶怎麼做,也要聽用戶怎麼說。
3.定性研究可以找出原因,偏向於瞭解;而定量研究可以發現現象,偏向於證實。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只定量會“以表代本”,看到問題但不知道原因,只定性會“以偏概全”,很可能被部分樣本的特殊情況帶去歧途。
說與做、定性與定量,各有優勢與劣勢,所以合理的搭配組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下面這個產品調研的小例子,就是用了各種用戶研究方法來交替解決問題。
第一輪,聽用戶定性的說,確定產品的方向,做什麼?隨機抽樣40個用戶訪談,據此寫出需求列表。
第二輪,聽用戶定量的說,確定需求優先級,先做什麼?投放了20萬份問卷,確定了需求優先級的排序。
第三輪,看用戶定性的做,要先做的那幾個需求,應該怎麼做?一邊設計,一邊陸續的找了10個用戶來驗證,做可用性分析。
第四輪,看用戶定量的做,根據產品的用戶使用情況做數據分析,不斷改進產品。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產品,所以在用戶研究上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人力,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視情況採取簡化的方案。
4、考慮好產品的目標,是新產品定位?老產品優化?預測某新功能的用戶數?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做驗證某個改動的效果?......
5、每個產品經理都應該看一些用戶研究的基本理論,最起碼可以避免一些低級錯誤,比如做調查問卷時,通常需要給用戶激勵,但是不能預先使用被調查的產品作爲誘餌,因爲這對人羣有一個篩選作用,可能更多的吸引對產品感興趣的用戶,或者是貪圖小便宜的非目標用戶參與調查,從而讓結果產生偏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