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追悔:回到過去,你也不能改變命運

引言

上一講,我們聊了宿命,我們可以用概率去改變宿命,這是在積極地面對未來。

這一講,我們的人生難題是,如何面對過去。

幾乎所有人都有後悔的事情,但我們真的應該追悔過去嗎?

我發現不管任何時候,大家都在感慨:現在日子難過,你看十年前的機會多好啊。20年前做房地產就好了,10年前做互聯網就好了……

這麼看起來,這個世界上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是不是聽起來挺消極?但十年後,人們一樣也會發出類似的感慨。

其實,如果你反過來想想看,這是不是說,現在存在某個巨大的機會,是被10年後的人們特別羨慕的。

問題就在於,現在最大的機會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們能改變命運嗎

好,開動大腦的時刻到了,請問:

人生算法題

假如你現在可以搭乘一部時光穿梭機,改變你人生中任意一件事,你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的回答是不能。

具體原因我們先放一放,想要深入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做一個大腦實驗:

一個歐洲城市按照統計規律,每年大約發生100起兇殺案。作個假設,如果我們可以坐時光穿梭機回到過去,提前找到這100個兇手,把他們關起來,會把這個城市的兇殺率降低到零嗎?

聽起來很美好,但真正的結果也許很難如願。

因爲你就算提前抓住了這100個疑兇,仍然會有其他人產生新的犯罪。

近代統計學之父凱特勒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原因,他在1836年寫的信中說:

“是社會製造了罪惡,有罪的人僅僅是執行罪惡的工具。絞刑架上的犧牲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社會的贖罪犧牲品。”

這句話聽起來哲學意味很濃,但它指明瞭一個真相,犯罪是一個社會系統必然的現象,它是一個系統的產物。改變個體的選擇,並不能讓犯罪在整個社會上消失。

那我們是不是就對城市的犯罪率沒有辦法了呢?也不是,是有辦法的。但你要做的不是控制住一兩個犯罪者,而是探究本質原因,去改變整個社會的大系統。

不僅犯罪率是這樣,其他統計數據也是這樣。2017年美國車禍死亡人數是37133人,2016年這個數字是37461。爲什麼這兩個數字如此接近,好像死神也有KPI一樣,其實是因爲車禍是一個系統的結果。

一片森林出現火災的次數,一個國家新生嬰兒數量,一個地區晴朗的天數等等,這些重複出現的事件出現的次數,都會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內波動。

改變任何單一選擇,都沒辦法影響最終的結果。因爲冥冥中有大數定律這個東西,在決定一切。

在統計學裏,大數定律是用來描述,隨機事件多次重複發生,它的結果呈現出長期的穩定性。
比如,發生車禍是隨機事件吧,但一個城市每年車禍數量就會呈現相對穩定的結果。

大數定律的重要性就在於,它讓我們意識到:當一些隨機事件重複發生的時候,從整體來看,它會呈現長期的穩定,就是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

大數定律是怎麼起作用的

大數定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想明白的真沒多少人。

在統計學裏,大數定律是用來描述很多次重複實驗的結果,重複次數越多,結果就越趨近於平均值。

就讓我們用拋硬幣這個經典實驗,來看看大數定律是怎麼起作用的,讓我們看看硬幣到底有沒有記憶?

如果這個硬幣沒有作弊,那麼當它連續出現20次正面後,下一次出現反面的概率會不會變大?

很多老賭徒會認爲,連續出現了這麼多次正面,總該來一次反面了,所以選擇押反面,這就是典型的**“賭徒謬誤”**。

而新賭徒會迷信“熱手效應”,認爲我押正面的手氣很旺,所以選擇押正面。

但大數定律告訴我們,下一次出現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仍然是各50%,之前的結果跟下一次無關。硬幣是沒有記憶的。

如果你是扔硬幣的那個人,你可能會疑惑,都連續拋出了20個正面了,我們還能相信扔硬幣反面朝上的概率是50%嗎?是不是正面的概率就要高一些呢?

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爲你嘗試的次數還不夠。

1939年,南非數學家克里奇冒失地跑到歐洲,結果被關進集中營。百無聊賴的時候,他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有趣的樂子:
他把一枚硬幣拋了1萬次,記錄了正面朝上的數量。統計結果用一張圖來表示更直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從這張圖裏,我們可以看到,一開始結果偏離50%特別遠,很多次都是正面。隨着拋硬幣的次數越來越多,正面朝上的概率明顯地向50%靠近。
其實,計算機模擬的結果也是這樣:
拋10枚硬幣,正面朝上的比例範圍是30%~90%;
拋100枚,比例範圍就縮小了,變爲了40%~60%;
拋1000枚,比例範圍就縮小到46.2%~53.7%。越來越接近50%。
那是不是有一種神祕力量,讓結果不斷逼近50%呢?

其實這靠的是,大數對小數的稀釋作用。
大數定律不會對已經發生的情況進行平衡,而是利用新的數據去削弱它的影響力,直到前面的數據從結果上看,影響力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我們人生中犯了一兩個錯誤,你不要糾結,你應該用更多正確的事,把這件事稀釋掉。

生活中,我們很難像監獄裏的數學家一樣,扔1萬次硬幣來驗證一件事。但當你真正理解了大數定律,在這類問題面前,你就能作出更正確的決策。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來回答這一講開頭提出的問題了:假如你現在可以搭乘一部時光穿梭機,改變你人生中任意一件事,你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都知道那句人生格言,人生關鍵的就那麼幾步,選錯了就選錯了。那我去改變關鍵選擇不就好了嗎,但爲什麼說這樣不起作用呢?

理解了大數定律,你就能理解爲什麼穿越不能改變命運。

就像買股票,我給你一個機會,在最低價的時候全倉買入茅臺。你覺得你會發財嗎?
不會啊。因爲你可能在下一次危機中,加槓桿就賠得傾家蕩產。這樣的故事我們見得還少嗎?

獲得彩票大獎的人,後來就會一生幸福嗎?並不是。根據統計,許多美國彩票中獎者後來過得都不怎麼樣,因爲一次的飛來橫財,並不會讓一個人的生活更美好。

一個硬幣即使連續20次出現正面,但是如果連續拋很多次的話,正面出現的概率還是50%。也就是說,硬幣的命運,是由它自身的結構所決定的。

就像我們前面說過,一個國家的車禍死亡率是統計學的結果,這個數字是由車輛、道路、交通規則、駕駛習慣等等一整個大系統決定的。單次交通事故非常偶然,無法預計,但是統計數據卻非常穩定。

當樣本量足夠大的時候,大數定律就開始發揮作用。當我們討論一生的命運時,我們的個人命運不取決於一兩次選擇,而取決於我們的系統。

所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應該修正爲:性格決定行爲方式,行爲方式決定命運。你的行爲方式就是那個決定你命運的系統。

就算有時光穿梭的機器,回到過去甩了男友、換掉老闆,最後的命運可能還是一樣。

如何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如果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是不是就完全不能改變呢?

好消息,並不是。我們可以調整自身的行爲方式,調整自己的系統。

更大的好消息是這件事情,不用時光穿梭機,我們現在也可以做。知錯就改,比穿梭回去改某個大錯更有意義。
怎麼改呢?
我們可以向大數定律的最大贏家學習,也就是賭場。

以澳門賭場的美式輪盤爲例,賭場的概率優勢只有2.7%,看起來很小,但是憑藉“大數定律”的魔力,能夠穩穩地形成對賭客的概率壓制。

所以,改變系統也不用你做對人生中的每一件事,做好每個選擇,只需要你把人生系統的指針,向正確的方向撥一點。
但別小看這一點點偏差,就是這點偏差,會引領我們走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道。

這就像軟件開源運動的提倡者埃裏克·雷蒙,在《大教堂與集市》這本書中給出的經驗:

“如果你有正確的態度,有趣的事情自然會找到你。”

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比穿越到10年前,買中一個彩票頭獎更能帶給你幸福的一生。

小結

短期看,生命充滿了偶然;
長期看,生命會呈現出必然。
最好的人生大獎不是中彩票,而是調整你的人生系統。把小概率的偶然優勢,變成你人生大概率會出現的必然結果。

重點

  1. 性格決定行爲方式,行爲方式決定命運。你的行爲方式就是那個決定你命運的系統。
  2.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人生中犯的錯誤?面對那一兩個錯誤,你不要糾結,你應該用更多正確的事,把這件事稀釋掉。
  3. 好的人生不是中一兩個大獎,而是堅持做正確的事,這自然會加大你人生幸福的概率。

思考

你有沒有非常後悔的人生重大選擇?現在的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答:
先解釋下 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呢?
“十年後的你” 想讓 “現在的你” 做的事情

先說說十年前的 我,2009年剛好是 高一,那一年可以說是我高中生涯的巔峯,用了點小聰明,取得了全校理科第一的成績。春分得意啊,有人說我從此變得很高傲,但是自己不覺着。現在都不知爲什麼會那樣,由於高三不適應綜合形式的考試,導致成績下滑的厲害。

那時候覺着自己10年後,因該是在城市裏買一套房子,每天上上班。
與現在相比 十年期的系統和現在的系統有沒有多大的提升呢?

我擅長把一件事做好,不能分心做事,這樣會讓我感覺很沒有節奏感。
對於突發情況,會很緊張,束手無策。
學習的時候容易轉進牛角尖了,非要求個因果所以然。

上面的是我的核心繫統,不能改變了,我未來10年也是這個樣子。
但是可以通過方式去避免。
可以通過冥想的方式去演練不熟悉的事情,對於說不通的地方,暫時的放下一陣子,回頭再來看。

這十年裏系統基本有升級,只是系統上的應用變得多了,干擾也相應的變多了。

一個健壯的系統,一定是規律的,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去自動的運行,當系統不行了,再好的應用也不能流暢的運行。

10年後我,想要告訴現在的我做些上面呢?
首先有一個好的體魄,有一輛自己的車,開着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店。

現在做的就是想想如何才能實現,行爲方式決定命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