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無知:心法+算法的雙重智慧

引言

上一講,我們聊了科學思維,這是一種嚴謹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讓人類的知識之樹開花結果。

但世界上還有大量不確定的問題,尚未被科學揭開的問題,我們人類尚且無知的問題,我們甚至沒法知道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人類無知的問題呢?這正是這一講我要和你討論的人生難題。
除了科學思維之外,我們還要請出另外一個人類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那就是人文思維。

無知

我們知道,科學的成果爲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解決了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人文則爲社會秩序提供了基礎,並滿足了精神生活的需要。

例如,藝術爲科學帶來想象力,哲學爲科學帶來思辨力。科學的變革,總是離不開觀念的變革,這些都是人文帶給科學的養分。(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碰撞,導致三體文明的政治體系都發生了變化)

科學和人文,是我們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兩個輪子。

科學和人文密不可分,然而在我們的教育體系裏,習慣於分文科和理科,把它們分開。
中國人自古重文輕理,後來又追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如今,理科生和文科生又互相鄙視,好像無法相容。

文科重要還是理科重要?人文重要還是科學重要?

  • 科學,以及教育體系裏的“理科”,解決的是可計算的問題,我們姑且概括地稱之爲“算法”;
  • 人文,以及教育體系裏的“文科”,解決的是不可計算的問題,我們姑且概括地稱之爲“心法”。

那到底是算法重要還是心法重要呢?

要我說,現實世界中厲害的人,都是兼顧算法和心法的“混合算法”高手。

混合算法的威力

當你真正去看看這些厲害人的履歷,讀讀他們的傳記,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是跨越了文科和理科的。

我想先考考你,你知道扎克伯格是學什麼的嗎?

人們都知道扎克伯格是哈佛計算機專業的輟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時修習心理學。
格林斯潘就曾經說過,新經濟就是心理學。扎克伯格學過心理學,就像掌握了互聯網的心法,讓他的事業如虎添翼。

人們都覺得喬布斯是一位人文大師,卻忘記了他小時候是一個無線電愛好者,他還曾經打電話給惠普的創始人索要電子元件。
喬布斯讓蘋果站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叉路口,這是他從少年時代就種下的種子。

厲害的人是這樣,厲害的公司同樣也是如此。

我發現最近這些年,厲害的公司都開始很認真地談願景和文化。

文科生馬雲創立的阿里,一直強調價值觀,也就是“心法”,後來又猛攻技術,形成了“算法”優勢。
而有的公司本來在技術上領先一步,稱得上是“算法”驅動的公司,卻弱在企業文化,缺乏“心法”,結果越來越落後。

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公司,算法與心法缺一不可。

如果我們探索至科學和人文的源頭,去探討算法與心法的關係,會發現一個祕密:它們的底層是相通的。

諾貝爾獎得主埃德爾曼說:“科學是由可驗證真理支撐的想象。
當然,它的終極力量在於理解,並且就如我們看到的,它在技術上的成就讓人震驚。
但是科學想象力的大腦源頭,與詩、音樂或倫理體系的建立所必需的沒有區別。
因此,在科學和人文之間的背離是沒有必要的。”

手既擅長算法,又精通心法,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混合使用算法和心法,但是又不混淆二者。

猛龍隊的逆襲

我們來看一個在現實中運用算法和心法獲勝的例子。

2019年6月,猛龍隊拿下NBA總決賽冠軍。說起來有點兒怪,這支球隊不在美國,而是在加拿大的多倫多,1995年才成立,既沒天時也沒地利。那爲什麼猛龍隊可以戰勝強手,奪得NBA總冠軍呢?

答案就是:算法+心法。

這裏面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叫烏傑裏。2013年他回到多倫多,成爲猛龍隊的總管。要知道加拿大的國球是冰球,籃球基礎遠不如美國。怎麼辦呢?

烏傑裏先從“心法”入手,提出了“We the North”口號,這句話有人翻譯成“北境同心”。這句話非常鼓舞人心。

爲了讓這個口號成爲凝聚加拿大球迷的號召,猛龍隊找來加拿大出身的美國饒舌天王德雷克,錄製了“北境同心”的饒舌歌曲,他穿着印有“北境同心”的潮T坐在場邊,帶來很多球迷。

本來猛龍隊作爲唯一一個在美國境外的NBA球隊,地域上充滿了劣勢,結果“北境同心”這個口號出奇制勝,反而激發了球迷對所在地的認同,完全翻轉了猛龍隊的形象。

短短不到三年,“北境同心”不僅成爲北美體育公認最成功的口號之一,而且也成爲流行文化符號與體育結合的典範。

有了“心法”,得到了球迷的支持,票房上來了。但這還遠遠不夠,你還要有實打實的“算法”。

烏傑裏建立起了,以洛裏和德羅贊兩個後衛爲中心的猛龍隊,後來又通過一系列調兵遣將,用德羅贊交易換來了倫納德和格林,並引進了薩厄斯,形成了“防守穩固、進攻明確”的優勢打法。

就這樣,猛龍以總比分4比2擊敗金州勇士,成爲NBA歷史上首個奪得總冠軍的加拿大球隊。
可以想象,心法和算法少了任何一項,猛龍隊都很難創造奇蹟。

奈飛的心法和算法

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體育競技,還是個人成長,同時運用好算法和心法,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再來看一家混合運用了“心法和算法”的公司——奈飛。

它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公司,從出租電影光盤起家,一路跌跌撞撞,後來轉型做在線視頻,市值一度超過迪士尼公司。
這家公司以注重算法著稱。
奈飛曾花費4年,打造精細化的視頻編碼壓縮算法,爲用戶節省20%的帶寬,既保證畫面質量,又提高了播放流暢度。
奈飛還利用算法和大數據來分析預測用戶的喜好,拍出了《紙牌屋》等熱銷劇集,帶來了付費用戶的高速增長。

然而讓奈飛取得巨大成功的,除了算法,還有心法。

奈飛曾經發布過一份介紹企業文化的PPT文件,累計下載超過1500萬次,被稱爲“硅谷重要文件”。
《奈飛文化手冊》這本書介紹了奈飛的文化準則,可以說全面顛覆了傳統的企業文化理念。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奈飛文化”作爲公司的祕密武器,其價值絕不亞於算法的貢獻。

我可以下這麼一個結論,幾乎所有厲害的公司,都結合了算法和心法。

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場超級變革的前夕,人工智能將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顛覆。
算法突飛猛進的同時,也帶來了倫理道德這些人文領域的難題。

人們也擔心,如果AI在智能方面超越人類並發展出自己的意志時,會帶來無法預計的危機。

比如在圍棋領域,從阿爾法狗之後,AI用強大的計算,一腳將圍棋領域的“心法”完全踢了出去,半點都不需要了。人類之前的所謂“圍棋靈性”,被證明是一個相對低級的黑盒子而已。

現在的AI不僅下圍棋很厲害,而且也頻頻在其他領域攻城略地。比如,某些領域醫療AI看X光片的速度和準確率,已經遠超人類醫生。

在算法的大舉進軍面前,人類特有的“心法”在未來還有用武之地嗎?

其實,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回答過這個問題:“有兩個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一個是創造力,一個是同情心。因此,機器人無法成爲我們的老師、醫生或護士。”

現在AI在智能助理方面還很幼稚,醫生治病也遠不止看X光片那麼簡單,更多的問題還是要依靠醫生的經驗。

展望未來五十年,人工智能將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顛覆,科學將產生超乎我們想象的力量。這個階段,我們尤其需要人文的守護。機器的算法和人類的心法,將攜手令我們的未來更值得期待。

小結

如果我們想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必須突破界限,兼顧算法和心法。

我們要發展自己解決“可計算問題”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複的“算法”;我們還要發展自己解決“不可計算問題”的能力,發展自己的“心法”。

當你成爲混合算法的高手,就擁有了理解這個未知世界的雙重智慧。

重點

混合算法:

  • 我們要發展自己解決“可計算問題”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複的“算法”;
  • 我們還要發展自己解決“不可計算問題”的能力,發展自己的“心法”。

思考

你是偏文科的思維,還是偏理科的思維?在哪方面,你會覺得應對起來有侷限性,或者不擅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