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风云三十载:如果可以安逸,谁会选择颠沛流离 1. 2. 3. 4.

“偷渡”早期作为福建沿海地区致富的一种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由此缔造出一些沿海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侨乡。

身为福清人,对偷渡这个词从小就“耳濡目染”。

在福清一些当地的在校学生,家人早早帮他们安排好了偷渡事宜,等候签证,便无心学习。

身边的亲戚朋友选择这种方式远渡重洋的不在少数,就连高Sir自己,也险些被“安排”了。

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一起翻开过去三十年里那些偷渡风云。

1.

早些年远渡重洋的华侨,衣锦还乡后一身光鲜,与乡里亲友形成了鲜明的财富差距;

家中有人出国,生活条件就是过的比别人好。

这些华侨向同乡的亲友们鼓吹着自己在侨居地的那些“成就”,强烈地刺激了他们渴望财富的欲望。

在90年代福建沿海城市掀起了一阵偷渡浪潮。

移民不仅是那些殷实富有的人的需求,社会底层也同样有这种需求,而偷渡这条灰色途径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很活跃,为了偷渡,他们不惜借高利贷来实现这个愿望。

后来的经历,也深深烙在他们的记忆中,成为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网上看到许多网友自述自己真实的偷渡经历,每个都令人唏嘘不已。

“蛇头”作为偷渡的操纵者,拥有全世界庞大的输出资源。

早期,蛇头安排人蛇偷渡,选用最多的方式就是“海路"。

人蛇被藏在货船的货仓底下,环境阴暗潮湿,空气憋闷,缺水断粮,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维持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

时常有些偷渡客,在还没踏上异国土地时,就已经“交待”在这儿了。

还有一位长乐籍的哥们,自述自己在取得墨西哥合法的旅游签证后,再由蛇头带领穿越边境进入克萨斯州,暴走三天三夜,走到双腿浮肿,神志不清,期间还得躲避警察的追踪,最后抵达休斯顿坐车到纽约,才与家人汇合。

如果被当地边境警察逮到,运气好的把你遣送回国;倒霉的,比如像新加坡的刑法,逮到之后判你鞭刑之后再把你遣送回国。

原来,这些如火如荼的偷渡客,还得经历一番苟且得以活命才能有后来的希望。

2.

那些能成功踏上异国土地的偷渡客无疑是幸运的。

还没来得及多看两眼眼前的景色,紧接着必须找到一份能够让自己活下去的工作。

因为是通过这种灰色途径入境,没有身份,没有保护,甚至没有权利,变成了“黑户”。

从事的都是最底层的劳动,被雇主剥削、克扣薪水也是常有的事,没有合法的身份,也得不到合法的保护,只能咽下苦水,咬紧牙关。

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顺理成章的成为合法公民,所以通过律师向当地的政府申请庇护。

而那些成功取得绿卡的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娇奢。

腾讯纪录片—— 挺进美利坚系列中,有位福州姑娘,16岁来到美国,历经千辛万苦拿到绿卡,孩子出生后3个月便被抱回老家由父母照看,为了能有机会将孩子接来美国团聚,只能加快自己赚钱的速度,于是在中国城盘下了一家快餐店。

十年如一日,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身兼数职,随时都要替补店里任何一个空缺的位置。

用她自己的话说,作为老板,唯一的特权就是干得更多。

到了美国这么久,连“自由女神像”都未曾有幸看一眼。

选择在海外“淘金”的华人,他们从事的多数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工资低、环境差的工作。

在美国,一些行业如果没有移民,根本无法存活。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老师说过她亲戚的一个例子:

一个男人在国外的城市疏通下水道,干着最不起眼的脏活,把赚的钱寄回家里盖房,让家人住进小洋楼。

赚到的钱来不及享受,先寄回去偿还偷渡的债务,再建一座小楼,有能力以后再把家人接来,这就是移一代的宿命。

像这样的例子都有相同之处,就是牺牲他们这一代去成就下一代的幸福。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他们又能往哪儿退呢?

3.

是什么促使这些“移一代”冒着风险也要完成这史诗般的迁徙?

福州下辖的沿海县市,土地贫瘠,生长在这的人意识到务农显然无法改善生活现状。

早期的华侨回国后,灌输的都是中外贫富差距的思想,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

不可否认,这些“移一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

也正因为汇率的存在,使得在欧美国家工作的薪水,能在同等劳动力的情况下大幅超越国内。

有学者认为,只有当中国和美国的收入比达到1:2,而不是1:20,中国人偷渡的脚步才可能停止。

财富的诱惑,使得偷渡的脚步从未因为未知和危险而停止。

比偷渡高级一点的是“技术移民”。

技术移民是通过申请人经过职业技术认定,被认为最经济的移民方式。

但其实,技术移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选择技术移民的一般是国内中产,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当他们放弃国内的工作,变卖家当,选择投奔外面的世界,通常一出国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境。

想要从事原来的专业,必须获得这些国家的职业资格认定。

就拿牙科来说,之前看到一个牙医在博客上写出了自己技术移民的经历:

想在加拿大取得牙医执照,也意味着放弃所有的一切,重新学习,直到毕业,通过种种考试。

最难的,就是这些中产语言不通,期间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

苦逼的是,一面学习一面还需要生活,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妻儿。

这些中产曾经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干不惯“粗活”和伺候人的事。

已是中年,为了生存必须放下自尊到餐馆里打工,比起在国内的温润日子,这样的落差大到能发电。

4.

哪有人不生病的?说到他们在国外的医疗;稍好一点的,有家庭医生可以预约。

最不济的就选择中国城里的小诊所,用现金支付,这样一来价格低廉,诊所医生也可以避税。

有些从国外回来看牙的客人跟我说:

你别看,我们国家的就诊条件真的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便利。

想看病随时都能够到医院找到医生,不像国外那么苛刻,腿摔伤了都得排到几个星期以后。

如果是那些经济负担重的人,真的是连病都不敢病,生怕自己因为生病耽误工作。

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过的有多憋屈。

在异国他乡,居住条件也成为一种很大的考验。

考虑到经济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廉价的地段。

通常这些地方的治安状况很不好,时常出现黑鬼抢劫华人的案件。

治安条件好的地段价格奇高,政府就拿这些税收雇更多警力维持这个地区的治安,而廉价的地段,基本上无人问津。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父亲曾经和我说,他在国外租房子,为了分摊租金,一套房子要把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租用出去,其中有一间房间非常狭小。

向我形容的仅能摆得下一张床,没有多余能搁脚的空间;

那个房间,租给了一个沈阳人,每天工作回来后门一打开就躺在床上。

电影里那些花园式小洋楼根本不存在的。

影片是为了印证美好的生活,而他们,都是为了生存。

最难的,莫过想念。

这些远在异国他乡闯荡的人,哪个不是无牵无挂。

糟了多少的罪,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还有多少酸楚,是家人所不知的。

这就是用一代人去成就另一代人的选择。

他们是如此的伟大却又如此的可悲。

他们的可悲,不在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不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

他们的可悲,是社会底层对金字塔顶的仰望,和在向塔顶冲锋时的无所畏惧,以及金字塔顶对他们的阻遏和决绝。

真心希望他们能一切安好。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