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跟踪的核心任务

目标跟踪的工作要完成收集信息、评估信息反馈三项核心任务,下面分别针对三个任务的有效方法进行介绍。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对工作目标可达成性评估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包含个人工作报告、例行会议、系统数据、协同、他人反映五种主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1.个人工作报告

个人工作报告,是指员工在工作目标实现过程中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工具。其主要内涵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中层管理者通过员工的个人工作报告,可以了解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核心是要关注关键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将个人工作报告作为必须执行的一项制度,比如员工每月都要上交一份个人对目标执行情况的总结。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会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却可以帮助员工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省,也有利于中层管理者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在个人工作报告中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掩盖出现的问题。所以,中层管理者应参照其他的信息来源,客观看待员工的个人工作报告。个人工作报告是工作目标静态跟踪的基本方法。

2.例行会议

中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例行会议,听取员工的工作汇报,评估完成情况。会议参加各方——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相关材料的准备,如介绍目前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和相应的工作建议等。但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准备必须遵照对目标的清晰化描述以及任务分解的标准来进行,否则就失去了管理的对标。

中层管理者在听取员工的工作汇报时,一方面可以加强同员工的交流,更直接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层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状况、个人能力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找到需要帮助改善的关键点。

3.系统数据

系统数据是指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针对目标数据的结果性体现。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将其上升为大数据管理的业务范畴。但是,不论是系统数据还是大数据管理,如果要实现对工作目标的数据化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目标数据。针对目标数据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的管理重点。

1)数据池。需要从哪里采集数据,并对应到数据化目标标准中的原始数据来源。

2)过程数据。任何一个结果类数据的实现,必然要经过很多过程数据的积累和演化,而这些过程数据一定要与数据化目标标准计算公式/算法中的计算要素保持一致。

3)数据时点。如果要实现对目标结果的有效评估,必须依据数据化目标标准设定的统计周期/统计频率时间要求,否则收集的数据信息就不足以实现对工作目标的正确评估。

上述三点是使用系统数据跟踪工作目标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对于问题解决类工作目标具有非常大的管理价值。

4.协同“协同”在管理学中有很多种解释。但是,这里强调的是,在工作目标实施的过程中,中层管理者要针对重要的实施路径,尤其是关键任务,通过在现场或者陪同实施的方式进行真实观察,以此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员工评估问题。

协同要求中层管理者要在工作目标实施过程的现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5.他人反映

所谓他人,包括本部门的同事、其他部门的同事以及客户等。通常情况下,他人的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对人的。例如,其他部门人说:“你们部门的某某,工作不认真。”

第二种情况是对事的。例如,有一位销售员说:“我们部门的小王今天跟客户约的是早上8点半去拜访,结果9点了他还没到约定地点。”

那么,中层管理者对于他人的反映,应该有什么态度和应对措施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凡是对人的评价,原则上不能完全相信。因为在做目标分解和任务安排的过程中,要求对多任务承担者进行能力等诸要素的评估,其中工作的严谨性是一项必备的评估内容。如果出现当初评估的内容缺失,那么也要掌握事实后给出结论。

[if !supportLists](2) [endif]凡是对事的评价,应作为其他跟踪方法的印证基础。要求中层管理者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做出结论性判断。毕竟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会因各自角度和认知深度、广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评估信息

我们先来辨析两个经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分析和评估。

●分析是指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评估是指对方案、措施、结果等进行论证,以决定是否采纳。

根据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析是一个过程,而评估是一个结果。也就是说,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为确保工作目标有效达成所要采取的改进手段。

中层管理者在评估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1.不要一次使用所有述及的方法来评估员工

在实际工作中,中层管理者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不只是评估一位员工的工作。如果为了达到更精确的评估结果,选择多种方法用于评估,而忽略了解决问题、改进计划等重大事情,评估就失去了意义。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中层管理者可以在目标清晰化以及任务分解过程中,就工作目标评估因素以及评估方法进行有效的定义和告知,并按照重要性优先顺序进行排列,着重评估重要的任务,以便找出重大偏差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 

2.按照工作重要性进行评估

在跟踪工作目标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对不同工作评估因素给予不同权重的方法,即对重要因素给予大的权重,对必备但不重要因素给予小的权重。这样便于中层管理者对各部门、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时间投入。建立优先顺序并选择最重要的评估要素,然后专注于这些优先事项及标准,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根本所在。

3.避免只做机械式的结果和目标的比较,发掘发生偏差的原因

在分析结果偏差时,必须分清哪些是由员工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哪些是由员工本人引起的。比如,分派员工去做市场调研,但是经费迟迟无法到位,员工无法开展必要的工作,从而延误工作的完成时间,这种情况是员工所不能决定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层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智慧以及常识。正确地分清这两类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属于员工本人的原因,可以从员工本人的工作能力、经验、工作态度和品质等方面进行区别处理,如指导工作、实施培训、加强工作监督等;属于员工不可控的原因,中层管理者不能因为不可控,就轻易放过,也不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样要分析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并制定应急措施,尽量减少类似情况的反复发生。

反馈

管理必须实现闭环。所有收集信息、分析/评估信息的结果,都是实施改善的前提。反馈的最大价值是帮助中层管理者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工作进行指导,定期将工作跟踪的情况反馈给员工,以便员工能够知道自己表现的优劣,并通过寻求改善自己不足的方法,建立自我工作跟踪及管理的习惯。

这种管理手段的持续应用,会帮助员工建立主动分析自己工作实际成果的工作习惯,不断提升自我工作跟踪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态度,增加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完成工作目标。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不仅是中层管理者对目标实现过程的分析和评估结果,更是中层管理者有效辅导员工的方法。

总之,工作目标的跟踪并不只是简单的收集信息,而是一个从收集信息、评估信息再到反馈的管理循环。其核心是通过优先顺序的排列,以及使用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反馈方法,实现对工作目标的全过程管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