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領導:帶領+輔導

爲了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章小萬每天早上都需要對員工做具體的任務分配:“小鑫,你今天把這個報表做了!”“小旭,今天下班之前必須把方案做好交給我!”“小睿,今天我要看到你的PPT”……面對一系列的任務,員工開始抱怨:“根本不知道如何做,今天怎麼可能完成?”“就是啊,都不給我們講清楚,我們如何有效完成?”

教練式領導這個概念最初出現在體育界,20世紀90年代開始與企業有關聯。如今,在各個領域,“教練式領導”日漸盛行並且已經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管理風格。相對於一些常規的管理方式,“教練式領導”這種新的領導風格更能爲團隊管理帶來好處,幫助團隊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爲此,管理者要想獲得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就必須重新審視和改變自身常規的領導方式,進而在此基礎上做出有效改變。在通常情況下,領導方式分爲以下幾種。

命令式領導,照我說的做。

榜樣式領導,像我這樣做。

願景式領導,和我一起做。

關係式領導,你們商量做。

民主式領導,你想怎樣做?

教練式領導,我來教你做。

從以上幾種領導方式來看,“教練式領導”與其他領導方式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教練式領導”是由管理者和員工兩種角色構成,有你有我,一同思考、一同完成任務。事實上,這也爲“領導”賦予了新的內涵:帶領+輔導。

帶領

協作型帶領:所謂的協作型帶領,是指管理者參與員工的工作,與員工一同思考、一同完成任務。例如:在工作執行中,採取團隊協作的形式,帶領員工一同完成某項工作任務。

引導型帶領:引導型帶領,主要是引導員工自我反思,帶領員工一起發現、分析、思考、總結問題,從而讓員工學會自我成長和改變。例如:員工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障礙,管理者帶領員工一起分析問題,一起尋找答案。

訓練型帶領。訓練型帶領是指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帶領員工。例如:對員工進行嚴格的訓練,並制訂行動計劃,讓員工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從而使員工達到工作中的某種標準或工作目標。

輔導

第一步,觀察被輔導者。通過觀察、驗證管理者對員工的技能或績效的假設是否屬實,留意員工需要幫助的信號,並讓員工做好接受輔導的準備。例如:員工的工作表現如何、工作技能水平的高低、工作成果的大小……根據這些信息提示,有效找出員工的不足之處,爲員工提供需要的幫助。

第二步,對技能和績效進行初步討論。管理者與被輔導者分享觀察結果,有針對性地對員工的技能或工作成果等提出問題,如詢問員工在工作中的專長是什麼,不足之處是什麼,員工工作效率如何,以及工作態度是否積極等,並深入傾聽員工的回答。然後從這些答案中研究員工的技能、績效問題及可能存在的原因,並與員工進行初步討論。當管理者與員工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時,就可以着手製訂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

第三步,實時與員工溝通進度。一旦員工在執行行動計劃中出現疑問或面臨阻礙,及時爲員工提供反饋,完善行動策略。

第四步,追蹤員工的具體行爲。例如:管理者確定具體時間,與被輔導者進行定期討論、交流,總結員工的具體行爲表現、得失原因,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目標或輔導的流程做出必要的調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