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一本很“正經”的歷史書,讀完讓你愛上“歷史”

讀書心得10 | 《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作者:林欣浩

《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一共是4冊。

第1冊描述了中國古代史的前一半內容,詳細介紹了從原始社會到魏晉南北朝之間的中國歷史變遷。

第2冊描述了中國古代的後一半內容,詳細介紹了從隋唐到清朝的歷史大事。

1、2冊一共36篇,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朝代更迭與規律、政治制度變革與沿襲、社會變遷與發展、文化輝煌與衰落。

第3冊是描述了從晚清鴉片戰爭到中日甲午戰爭之間幾十年的歷史,詳細講述了清朝從“天朝上國”到“東亞病夫”的轉變歷程,深度剖析轉變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第4冊是從戊戌變法開始說起,一直講述到辛亥革命爆發之後,這是一段清朝末年清政府大夢初醒想要救亡圖存卻最終失敗的歷史。

不用擔心內容生澀、難懂,因爲作者沒有采用平鋪直敘或道德說教的方式來講述歷史,而是用生動鮮活、風趣幽默的語言,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中國幾千年來發展和變遷的過程,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

作者在書中呈現出的分析、思考和見解,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梳理、感悟中國古代史,也會帶來深刻地啓發,透過歷史的紛繁表象找尋到歷史的真相與本質。

比如,第6章“戰爭的本質是什麼?”主要講的是春秋戰國的紛爭。這個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就是“戰爭”。我們知道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圍魏救趙、尊王攘夷、臥薪嚐膽、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等都是對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事件的高度總結;也不乏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鉅鹿之戰、赤壁之戰等。書中寫到:

但是計謀其實不重要。決定戰爭勝負的,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是軍師的計謀、主帥的能力、武將的英勇,而是國力。個人的謀略可以影響局部戰爭,比如一個超級厲害的軍師,可以靠一個計謀用幾百人打敗幾千個敵人,取得一次輝煌的勝利。但是,計謀並非戰爭常態,第一次成功之後,第二次使用未必還會成功。國力強大的一方就算局部喫虧,還可以靠源源不斷的補給淹沒對手。你用計謀多消滅我幾百人,我就多補充幾千人、幾萬人,只要大戰略上不出問題,勝利的一定是國力強的一方

看看當今的中國,國力日益強大,甚至讓歐美等大國爲之驚恐,變着花樣的挑釁,矛盾也層出不窮。但無論如何,我們仍然要以提高國力爲根本。只有國力強盛了,國家才能做到臨危不懼、傲然挺立。

再比如,第21章“理科生穿越回古代就是一悲劇”,這章的標題就很有意思,講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理科成就。這個歷史時期其實很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理科成就卻不容小覷。祖沖之的圓周率,他把π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領先世界近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傳統重視文科,輕視理科。即使祖沖之做出了不起的成就,但仍然不受重視。 還有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里程碑鉅著。 酈道元的《水經注》,它既是一部優秀的地理學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書中寫到:

在中國古代,科學家都是副業,他們的正職大都是官員——假如不當官,他們就沒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從事科學研究。酈道元和祖沖之、賈思勰一樣,都是職業官員。

我們應該要以史爲鑑,不能讓這些有淵博學識、有尖端技術的人才被政治束縛、被金錢困擾。他們是強國的中堅力量,要給予公平公正對待。

還有第45章,“很多看上去是錢的問題其實都不是錢的問題”。題目雖拗口,但卻是真理。甲午戰爭就是在極度缺銀子的情況下與日本開戰的,結果可想而知註定失敗。甲午戰爭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所以戰爭的本質本質就是綜合國力的問題。清政府輸在了綜合國力上,政治制度落後、腐敗、弄虛作假;軍事上外強中乾、紀律鬆散;經濟上“拿來主義”,也不像日本舉國齊心進行明治維新;更別說百姓疾苦,談何發展科技、教育?書中寫到:

當時全國上下各處都需要銀子,無數的平民正在饑饉中哀號,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窮奢極欲地修園子,這是十足的禍國殃民之舉。但也要明白,北洋水師缺錢的根本原因,是洋務運動的失敗;是生產力低下、貪腐嚴重導致的全面經濟落後。退一步說,就算修頤和園的錢款全都投到了北洋水師裏,也只能解一時之急。然而海軍需要的是長期大筆的資金投入,偶爾的撥款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對比一下現在中國的軍事佈防及武器裝備的配置,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再小看中國。這就是綜合國力的鮮明體現。

最後第54章“圍觀的熱血青年和第一個扔板磚的”。這一章講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有深遠、重大、積極的影響,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最終推翻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推動了社會變革,解放了人民思想。從一定程度上講革命又是成功的。這段歷史中,重要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孫中山,一個是袁世凱。一個書中寫到:

孫中山革命多年,每次起義都是連人帶錢輸個底兒掉,當上臨時大總統的他手裏是既沒錢也沒兵,擁有的只有聲望而已。——有個著名的段子,說孫中山回國的時候,革命軍正因爲缺錢發愁。當時輿論盛傳孫中山回國時攜帶了鉅款以助軍餉。孫中山回國後,各界記者就問他這次帶了多少錢回來?結果孫中山回答:“吾此次回國,未帶金錢,所帶者精神而已。”

無論在哪個時期,社會都是在不斷前進的,民族需要創新,國家才能富強,才能屹立在世界之端。

至此,全4冊書完結。通過摘抄的幾段內容,可以看出作者的筆鋒幽默、詼諧,不乏調侃之詞。但又客觀闡述了歷史事件,直指本質與真相,剖析背後深刻原因。看完後仍意猶未盡。可想而知此書擁有多麼大的魅力。

學習和了解歷史其意義就是爲了借鑑經驗、吸取教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能給未來以指引。如果能輕鬆愉快的度過學習歷史過程,何樂而不爲呢?

林欣浩評價他的《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是史上最嚴謹又最不嚴肅的哲學史。同樣的,《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也是我看過的最嚴謹又最不嚴肅的史學史。期待林老師第5冊出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