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理解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現金的本質不同

最近的新聞,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速度迅速加快了,微信上還有傳言,有深圳有人賣房,結果銀行支付的是數字貨幣,不讓兌換成現金。

最近在網上也看了一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文章和視頻。特別是油管上一個叫“蒙面財經”的自媒體今年4月份發的視頻,感覺說得比較深入。我這裏就將我所學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也歡迎指教。

數字貨幣其實現在很多朋友都不陌生,比特幣就是數字貨幣,但比特幣是基於社區共識的,只有使用或者認可的人,或者認爲其有投機價值的人才認同其價值,所以價格波動大。

但央行數字貨幣DCEP,則是國家強力背書,不需要什麼共識,不接受法幣就是違法。所以價值相對穩定,但長期看沒有哪個國家的法幣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其實中國現在已經非常接近無現金社會了,我們出門都是微信、支付寶刷碼,身上只帶很少量的現金。從一些流傳的App截圖來看,央行數字貨幣錢包功能比支付寶差遠了。政府爲什麼要多此一舉呢?

細究數字貨幣的緣起,要追溯到2013年的“錢荒”,在去槓桿的宏觀政策大前提下,銀行間的隔夜差借利率飆升至年化30%,市場上現金嚴重缺乏。

我去看了幾篇介紹當時情形的文章,很多金融名詞一下就把我帶進雲裏霧裏去了,其實我覺得“錢荒”的原因就是缺乏現金。而缺乏現金的原因,在於現在的銀行都是部分準備金率,也就是銀行放貸出去的不是現金,而是“信用”。

在10%的準備金率下,“信用”可以是真實現金的近9倍(可以用等比數列求和計算,我沒有驗證),但在政府去槓桿的政策下,許多企業被“去產能”,導致貸款無法償還。這個時候信用就不能還原成現金了,一旦儲戶要求提取現金,銀行是無法支付足額現金的。

其實出現錢荒已經是經濟危機發生的邊緣了,但是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出現後,中央銀行可以爲普通銀行憑空印鈔提供支持,所以2013年錢荒有驚無險的度過了。但現有的手段已經在處理這些狀況時顯得捉襟見肘了,如果有更嚴重的“錢荒”發生,還能化險爲夷嗎?所以央行需要新的工具和手段。

有很多文章認爲央行數字貨幣是受比特幣啓發,是爲了挑戰美元霸權,開闢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

我覺得這都是次要目標,看介紹官方對數字貨幣的目的描述可以說是語焉不詳,但有一個似乎很明確,數字貨幣要取代基礎貨幣M0。

又是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專有名詞,什麼是M0呢?

我的理解就是上面說的現金。如果再發生嚴重的“錢荒”,普通商業銀行法缺乏現金的時候,只要修改代碼就能解決了,連像比特幣這樣需要取得共識都不需要。我們有生之年會再也看不到銀行倒閉,股市暴跌那樣的金融危機了。

但這是好事嗎?我覺得不好說,而且如果要取代M0的話,將來一定會發生印度廢鈔那樣的事情,許多貪官藏起來的海量現金,那個時候就被一夜清零了。普通人也許會爲這樣的事情拍手稱快,但你我從此就會生活在一個由數字貨幣編織的羅網裏。

數字貨幣這麼可怕,那比特幣不也是數字貨幣,爲什麼我們還要追逐它們呢?我覺得壟斷的數字貨幣纔會有這樣的問題。比特幣不是壟斷的貨幣,你可以選擇不信任它。

爲什麼支付寶不等於數字貨幣?因爲我們從支付寶中取錢,要把支付寶餘額提取到銀行卡上,從銀行ATM機上取現金。

說到底,支付寶裏的錢仍然是銀行的負債(信用)而不是現金,它不能實現我們上面說的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