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院分型創新

1.分形創新

同學你好,歡迎來到混沌大學。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模型,分形創新。在我們8個模型裏邊,第二曲線和分形創新可以說是一對,如果一個規模型企業,你需要追尋第二曲線的話,這兩個模型可以合起來學一下。分形創新是到現在爲止,我個人最喜歡的關於一個創新戰略的這樣一個模型,迄今爲止我沒有見到另外一個模型,在這方面比它講得更究竟一點哈。

那回顧一下我們全部的知識點,給它拈一下。我們創新有個原模型呢是S曲線,S曲線裏面重要有兩點,一個是破局點,一個是戰略點,所以我們說一線兩點三階段這樣一個狀況。


但是任何曲線由於它會遭遇極限點,它會遇到增長上的窘境,所以爲了取得10倍速式的增長,一個企業在後期一定要考慮啓動自己的第二曲線,只有第二曲線能夠取得10倍速式的增長。but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窘境,一二曲線之間有一個非連續性,在第一曲線做得越好,我越無法跨越第二曲線,這個力量非常非常的強,克里斯坦森,把那本書的書名都命名爲《創新者的窘境》,都是這樣的道理。我們幾乎講了很多內容,都是關於來解釋爲什麼在這一塊非常非常難的。

所以企業創新有一個兩難困境,第一,如果不創新,等死,爲啥呢?因爲一定會遭遇極限點,就算你今天如日中天,你總有一天你的增長會停滯下來,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講,如果你的增長停滯下來,意味着市場對你的估值市值也會下降。第二,如果亂創新呢,找死,第一曲線沒有過破局點,你去亂創新,永遠低水平裏重複,就算第一曲線過了破局點,而很多第二曲線出來,如果它也不能過破局點的話,你也形成不了清晰的第二曲線戰略。這就是企業創新的兩難困境,就是由於兩條曲線中間這樣一個非連續性所造成的。

回到現實裏面舉些例子,不創新,等死。百度當年是BAT的老大呀,2011、2012年的時候是BAT裏面市值最大的一個是百度,可是到今天爲止呢,它的主營收入還是搜索廣告,而搜索廣告裏邊大部分還是來自於PC互聯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它最賺錢的那一塊還是這一塊,你都覺得很難以想象哈。

比如聯想,我們講過聯想的案例,聯想也中間試過手機等等其他的第二曲線,但到今天,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它的起家的老業務個人電腦。

我的老東家是搜狐,搜狐當年是三大門戶網站之一呀,但到了今天還是在門戶網站這個領域裏邊,在互聯網這麼多年下來,新的創新領域、創新業務出了這麼多,一個都沒有抓住。所以那天我看搜狐的市值已經是幾億美元,我覺得非常的心裏很難過。所以不創新等死,但亂創新呢又找死。

盛大早先是中國的首富陳天橋,做遊戲的這個運營起家,但是盲目擴張,收購了很多,但又消化不了,沒有長線思維,最後幾乎全都失敗了,連公司都賣掉了。

樂視也是新一波里邊我認爲是一個英雄般的一個企業,但是提出生態化反,多業務線齊頭並進,就像有9個瓶子,然後你有隻有7個瓶蓋,你你你總有一天你會你會有一個出問題,全部就出問題了。

去年我們會發現各省的首富變了首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呢,加槓桿,加了槓桿之後呢,手裏有很多的錢出來,然後去亂投資,什麼投資呢?多元化投資,所有暴露出來的首付變首負的案例,你會發現全都是多元化的。而它的多元化的業務通常跟你的主業沒有什麼關係,要看到什麼賺錢做什麼,什麼容易做快錢做什麼,最後發現長久下來非常糟糕。所以你看,這就是作爲一個企業的一個一個命運,很難受,不創新等死,亂創新找死。所以呢如何來順利地從第一曲線遷移到第二曲線,我們給了兩種方式。一種方式呢是我們上一個模型講過的,我們叫創造性自我破壞,也可以簡稱爲狹義的第二曲線。第二種方式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分形創新。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兩種方式,也可以說是第二曲線的兩個步驟,爲什麼說第二曲線兩個步驟呢?你先這樣來想哈,什麼樣的企業有資格去想第二曲線呢,第一個前提是你的第一曲線已經夯實爲一個主航道了,要非常非常厚的主航道,你有自己的核心引擎,你纔有資格去想第二曲線。那第二點第二步,你怎麼去做第二曲線呢?是不是你就是規劃出另外一個第二曲線,跟第一曲線去創造性自我破壞呢?不是的,第二曲線要從小長起來的。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它要從第一個主航道里邊出來,那種創新我們稱爲分形創新,自下而上的多樣性地去嘗試分形創新,你看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呢,其中一個分形創新得到市場上的選擇,獲得了10倍速式的增長,它過了破局點,這個時候企業注入了資源在它裏邊去,讓它和第一曲線之間實現一種創造性自我破壞。

第三步,如果它成長起來,成爲公司新的新的主航道,那它就自然而然就變成了什麼?第二曲線。所以你可以說是兩個方式,也可以說整個一個宏觀裏邊的兩個步驟哈,我們是可以融合在一起更好一點。

第二曲線呢,它更準確的表述是創造性自我破壞。市場之所以長期增長速度超過了企業,我相信上一節我講得很清楚,因爲市場是非連續性、破壞性思維,它可以用新興的企業破壞過氣的企業。同樣我們也鼓勵企業裏邊呀,也用新興的業務來破壞自己過去的過氣的業務和產品。

當然有同學會問來說,那我的第二曲線跟第一曲線一定是要互相PK的嗎?那也未必。第二曲線如果是第一曲線生髮出來的,當然也可以,那就算是它倆沒有直接PK的關係,對公司而言,你肯定涉及到資源投入的問題,錢、人力、品牌等等,其實無形當中它們即使不競爭同一種用戶,但也競爭等整個公司的這個資源的匹配,其實也一樣,可以用到這句話的道理。所以創造性自我破壞就是這樣。第二曲線成長起來,如果它們之間需要有資源等等對接的時候,你不要爲了保護第一曲線,大哥悶死小弟,把第二曲線悶死。我們建議恰恰是相反哈,是這樣一句話。

那創造性破壞是站在整個系統的角度,它有一點從上而下的一個視角。站在整個系統裏邊看子系統之間的競爭,還有一種從上而下的角度。那分形創新和它的區別是什麼呢?分形創新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湧現性的創新。那經常有同學會問,那創新到底應該自上而下,還是應該自下而上,可能是可以把它合起來來看。比如分形創新的創意是需要自下而上湧現出來的,但是我們認爲啊分形創新有一個關鍵點,我以前沒有過多地來陳述過,今天這個講課的時候我想重點來陳述一下。

分形創新有個基礎,一定要是第一曲線已經變成一個主航道,有重大的流量基礎以及現金流基礎,同時更重要的是,你有了自己夯實了自己的一個一個系統的內核,有一個核心的引擎,基於這樣的核心引擎以及第一航道里面的流量的優勢,然後自下而上地鼓勵員工湧現出一些分形創新出來。所以如果沒有第一航道的基礎,也不會有這個分形創新出來,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那好,我們一直是在講在微觀尺度講創新哈,由於我們大家我們就活在這個微觀的企業這個尺度裏邊去,當你活在這個尺度裏邊,其實你反而認識不了這個尺度的一些規律。我們把也話題變大一點,我抽離出來一下,一個特別特別大的尺度裏邊,幫大家拈出這個創新的pattern出來哈。什麼尺度呢?從公司的創新到生命的進化,然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公司尺度的創新和整個物種生命尺度的進化有驚人的同構性。


談到這個進化,我們會想起達爾文,所以我們在第一個模塊的組合創新裏邊,我們說根基是牛頓的機械論,牛頓的還原論,而我們此刻這這堂課分形創新的根基,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呢有兩個基石,一個基石是遺傳變異,另外一個基石呢是自然選擇。這兩句話就是達爾文之選進化論的根基。

那當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以後,他當時也有人對他進行挑戰,這個挑戰跟我今天要解決的話題幾乎是一樣的。我們今天要解決什麼話題呢,你挑戰我說教授,我從第一曲線怎麼能轉到第二曲線呢?那同樣大家有一個同構性的對達爾文的挑戰,從一個物種怎麼可能突然變成另外一個物種呢?如果你的眼睛的尺度放在物種的尺度,那麼大的尺度,怎麼可能從魚就變成了一個爬行動物了呢,從物種怎麼就變成另外一些物種了呢?所以這裏邊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來探討,非常巧妙的一個視野尺度的變化,就解了這道題。

首先呢在進化裏面特別重要的一個要素叫遺傳,遺傳是進化裏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素,遺傳有一個要訣,使得自己這個物種的基因呀,它會複製得越多越長越好。遺傳會保證本物種的長期的流傳下去,就像本物種基業長青一樣。

其實我們大尺度來看一個物種,很有意思,說一個物種從形成的那一天,一直到這個物種毀滅的時候,這個物種的基本形態、基本結構保持不變,非常奇怪,有的會上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這個物種保持不變,什麼力量?遺傳的力量。遺傳,如果沒有遺傳這種穩定安全保守內聚的力量,物種早就毀滅了。所以先把遺傳這個這個力量拈出來,讓你touch一下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力量。

那接下來我問一個問題,請你思考一下,變異和遺傳是什麼關係?尤其變異和遺傳的尺度關係是什麼關係呢?通常的時候呢,比如說這條我用遺傳,用S曲線代表這個物種的遺傳,因爲S曲線是一個圓模型,任何物種的變化用S曲線也沒有問題哈,那變異肯定也是個S曲線,那變異那條S曲線,這張圖裏你會怎麼畫呢?我請你另外畫一條S曲線來代表變異,這張圖裏邊你會怎麼畫呢?

通常大家會在遺傳外面畫一條變異曲線,對吧?哎,原來遺傳是這樣子的,那所謂變異你腦子一想,我就跟原來遺傳那個穩定性的東西不一樣嘛,我在它之外畫一條線叫變異。

用我們今天的術語來講呢,你把遺傳當作第一曲線,你把變異當做第二曲線,這沒問題吧?我想通常是是這樣來想的。

在屏幕對面的你,我相信這樣提出來,你大概沒太沒太大問題,但這是錯的,錯的。遺傳如果是一個穩定不變的,變異是子系統上的變化。你看遺傳對於是物種層面上的遺傳,永遠保持不變。一個物種從成立的第一天到物種毀滅掉的那一天,遺傳都不變,它尺度有多大?而變異呢,變異其實尺度特別小,你要想想看,這個物種裏邊每一代生物繁殖的時候都會產生什麼?變異。所以你看連物種裏邊每個個體繁殖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一次變異了,這個就是這張圖非常非常重要,是解這道題的重要的鑰匙。所以有兩股力量,遺傳的力量保持不變,一直保持不變,變異的力量是變,永遠在變,在一個細微的尺度裏邊永遠在變着,兩個力量同時存在。這個時候加上一個新的一個公式出來,我們就能解這道題了。

這個公式叫變異加上選擇會出來新物種,我們可以把達爾文的進化論,用這樣一個簡潔的公式把它來表達一下。什麼意思呢?你再看這張圖,一個物種的遺傳曲線裏邊,個體每一代都在發生着變異,這個時候呢有一次自然選擇的力量,所謂有自然選擇的力量就是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發生了鉅變。

當你變化到原有的物種都已經不適應了,那這時候呢有一個變異,哎,它就適應了新的環境。其他的其他的變異和其他的物種都毀都毀滅掉了,而這一個物種的這個變異它就適應了新環境,它由於適應了新環境,它慢慢發展起來,然後它們之間再進行進一步的繁殖,那個隱性基因就會變成顯性基因,它就成爲新的物種起來了。

這張圖你看清楚了哈,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張圖。原有的物種尺度裏不變的遺傳裏邊,每一個個體的尺度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變異。隨着外在的生存條件的變化,絕大多數變異會死掉,其中某一個變異有可能被選擇下來,然後進行正循環、正循環、正循環,這個變異本身就成爲一個顯性基因,它成爲新的物種。哎,這個就解釋清楚,我們從大尺度來解釋清楚,如何從物種的尺度到了另外新物種,中間有變異這樣一個連接點,我想我講得已經很清楚了。

這個道理非常簡潔,於是我們同構性地問到,我們再回到我們這個尺度上來,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什麼關係呢?如果我把第一曲線的手段等同於管理,把第二曲線這個動作等同於創新的話,我相當於問一個問題說,管理和創新是什麼關係呢?還有,我繼續畫這張圖出來,通常呢第一曲線沿着第一曲線本身的漸進式的增長,那個動作我把它命名爲創新,這沒問題哈,我想表達的意思是第一曲線本身有個軌跡,它有KPI,你讓它變得更好就行了。什麼東西讓你變得更好,那個動作定義爲管理。Do things right。

哎,創新是什麼呢?創新怎麼畫呢?通常大家會把創新畫成這一條,哎,在原有的曲線外邊我做一個創新出來,是絕大多數人對創新的理解,於是以創新的名義就出現了多元化。你這時候看第二曲線和第一曲線有沒有關係?這裏是沒有關係的,我在我第一曲線外邊,我做了一個創新出來,它完全可以跟第一曲線沒有關係,這就是多元化佈局,說你把它等同於創新,就是因爲我們把創新的尺度等於管理的尺度了,錯了。

所以我重新做一個概念的澄清,我認爲這個概念的澄清微妙而重要,管理是整個公司尺度裏邊沿着第一曲線,把第一曲線變得更厚、更長,那個動作我們稱爲管理。管理有一個要義,讓你公司原有的核心能力變得更強、更快、更多、更好。明白我在說什麼對吧?這個叫管理。正是因爲有管理這個力量的存在,使得公司有可能在長時間內保持健康增長,管理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健康的管理,第一曲線就會怎麼樣?散架了。就跟物種如果沒有遺傳這個穩定性的力量,物種早就滅絕了一樣。所以任何一個公司如果沒有健康的管理,它很難基業長青。所以管理就有一件事情,我要求我基業長青,更多的複製,更強的發展,它就是這一個要義。

但是我們講創新的時候呢,創新不是這個尺度的,創新的尺度是它的子尺度,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是創新的。我今天考慮做一點新的事情,我明天可以做一點新的不同的方式,每一個尺度都是創新的。在公司裏邊我大的是不變的,但每一個尺度裏邊必須有創新,所以創新是在子系統子步驟裏邊的過程,它跟管理之間是這樣一個關係。這就非常非常清楚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呢,創新反而可以讓你的管理這條線呀更好、更長一點、更高一點,這樣下去。在這個尺度之下,我我我們其實有很多創新,然後呢我們也給個公式出來,仿照這個進化論的公式,我認爲幾乎是完美的同構性。叫做創新加上選擇帶來了第二曲線,我重新畫一下哈,同學們一定要擡頭好好看一下這張曲線,微妙而正確。所謂創新發生在我們日常的每一個步驟裏邊,都會發生創新,它是基於第一曲線管理裏邊的自創新,這個時候呢你會有市場變化,當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原有的第一曲線可能就不適應新的變化了,甚至大多數的創新也不適應了。但是由於你有了多樣性的嘗試啊,其中一個創新就被市場選擇出來,當你被市場選擇出來的時候,你就會注入資源,形成正循環,這個創新就慢慢慢慢穩定下來,它就會遷移變成一種穩定性的管理了。原有的管管理裏邊某一個子創新,被選擇出來成爲第二曲線,這個時候它還必須固化來成爲什麼呢?成爲管理,要求自己的第二曲線變得越長越好、越穩定越好,所以是這樣一個過程。

在這張圖裏各位看,第二條曲線跟第一條曲線有沒有關係?它是有關係的。所以第二條曲線,我這當我講第二曲線很也很容易被別人誤解,很多人用我的第二條曲線爲他的多元化佈局來找合理化的解釋,我完全不是這個意思。第二條曲線是從第一條曲線裏邊長出來的,第一條曲線裏邊有很多的子創新,其中一個創新它適應了市場的選擇,然後它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


所以這樣情況之下呢,你整個裏面就有基因一致性,內部的同構性啊,它就不會有之間的那樣衝突的那個味道了。

有一個數學叫分形學,分形學講的就是一個整體的結構和一個部分的結構具有同構性、自相似性,叫做分形學。最容易想的例子呢就是樹,比如你看一個樹,哎、樹幹、樹杈,對吧,你看是不是這個結構的。你在這個樹杈裏邊一看,它還是這個結構,一個樹枝,然後兩邊這樣子,甚至你到了這個葉子那裏還是這個結構,這就是分形學,整體和部分具有同構性。

剛纔你有沒有注意到,我講遺傳和變異以及管理和創新,其實都是整體和部分,都是S曲線的同構性啊。所以我稱這個創新給了它一個名字,叫做分形創新,它是一種基於達爾文進化論爲根基的生物型的創新組織,是自下而上,從原有的曲線裏邊長出來的這樣一種創新,你明顯地感受到跟組合創新的味道不太一樣了。組合創新是基於牛頓的機械論、還原論,是我組合出來的這樣的創新,而分形創新呢是長出來的那個創新,有生物學的那個味道。然後呢它在原有的第一曲線整體和它的部分是同構性的,這叫分形,整體和部分具有分形性。其中一個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所以我稱它爲分形創新

亞馬遜的AWS是原本是亞馬遜電商裏邊諸多創新之一,是基於亞馬遜電商的一個創新,然後它獨立出來成長爲它的第二曲線。而亞馬遜正是因爲有了AWS第二曲線,所以它的市值纔會超過萬億美金,成爲全世界第一啊。如果沒有AWS,它就不可能有今天萬億美金這麼高的市值。但反過來我一定要講,AW、AWS絕對不是貝索斯天才一般佈局出來的,不是的,是原有曲線的供需裏邊長出來的。


我稍微回顧一下這個小故事哈,那當貝貝索斯做亞馬遜電商的時候,他希望把亞馬遜電商的結構儘量簡潔化,不用傳統的公司內部管理的方式,而是用一種複雜性思維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所以當地業務部門呢,向技術部門提供技術需求的時候,大家知道經常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會打架,任何公司都會這樣對吧,有時候訂單多了,有時候少了,供需之間會打架。所以貝索斯要求自己的技術部門說,一定要把你的技術啊API化,做最簡單的接口,說讓業務部門呢能夠做到直接調用就好了,你聽着已經是複雜性思維的這個這個這種方式了。於是那個AWS,原先給內部做這個這個技術接口以及這個存儲器啊技術服務,就做了這樣一個東西,就滿足了亞馬遜電商的內部需求,所以亞馬遜電商實際上內部孵化了AWS出來,而亞馬遜電商的業務量很大,它的流量極高,當它慢慢孵化出來的時候,AWS本身過了破局點之後,它自己就成長起來了。它體現爲它不僅可以服務亞馬遜,也可以服務第三方了。所以這個時候他順勢把它放出去,然後去服務第三方,慢慢慢慢這個業務就起來,就獨立出來了。所以你看,它是從原有的業務線裏邊成長出來的這樣的一個業務線。

還有一個公司美團,你用分形就很容易解釋。外賣是團購諸多分形創新裏邊的一個,它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再比如今日頭條就更可怕了,今日頭條被稱爲APP工廠,你猛然一看這絕對是個多元化的公司,不專注,可是事實好像它又很專注,用什麼模型解釋?其實分形解釋也很清楚。它的第一曲線是今日頭條,有諸多的創新,甚至創新裏邊還有子創新,抖音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所以這個分形創新在這裏面的解釋力度呢就很強。

分形創新是混沌味道的創新,它打通了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的二元對立,它也打通了管理和創新的二元對立。通常我們認爲這個對立性是很強的,而分形呢是一個動態的動作,把它給打通了。

所以每一個第二曲線,都不是從無到有創造出來或者佈局出來的,而是從第一條曲線裏邊有機地長出來的,這個味道非常之美妙。

第二曲線創新,我絕對不是鼓勵你放棄主營業務,去做多元化佈局。如果你理解了這個分形創新,大麴線裏有諸多的小曲線,我的觀點恰恰相反。你爲了讓第一曲線那個極限點更高更長一點,你需要在每個步驟裏面注入什麼?注入創新。你在每一個步驟裏面注入創新,可以讓第一曲線變得越長越寬對吧,變成那個主航道就越寬,然後你的這個這個核心的內核越強。哎,然後呢其中某一個可能成長爲第二曲線出來。

所以你看把創新和管理第二曲線、第一曲線打通了。所以呢創新如果是第一曲線外面的那種佈局性的創新,不是我建議的,我特別不喜歡佈局性的創新。現在環境變化越來越快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你應該站在外邊,你把你所在的系統視爲一個生命,它自己有自己的生命,讓它成長出來那個味道。這也是KK在《失控》裏邊所講的那件事情,你要做到無爲,讓你做的事情的本身變爲一個生命,讓它成長出來那個味道,其實是我想表達出來的那個味道。

那到現在爲止,我基本上把分形創新的這個結構圖講清楚了,接下來我想講講一些執行上的一些方法論。分形創新的難度很大,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來做分形的,也不是每一個創始人都有能力來做分形的,它難度大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再把它跟生物進化做一個對比,你別忘了,達爾文進化論的第一個技術叫遺傳變異,通常你想遺傳變異這個詞兒,你認爲是一個詞兒,你需要把它拆開,遺傳是遺傳,變異是變異,是我今天的講法。遺傳是一種自上而下物種級別的力量,一個穩定的力量,不變的力量;變異是自下而上,是一種湧現出來,天天在變化的那樣的力量。先把這兩個術語分開一下。所以呢如果生物進化這兩點都要做得好一點,沒有穩定的遺傳,你就不可能有多樣性的變異,所以遺傳在此處的力量非常的重大。

講到遺傳的時候呢,遺傳有一箇中心法則和自指性。比如說你生小孩繁殖,你繁殖出來的那個長成什麼樣子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是由蛋白質決定的,而蛋白質的遺傳從上一代如何遺傳到下一代,它最終極的那個指令是由誰完成的呢?是基因,基因是遺傳裏邊那個最關鍵的那個最小環節,你可以說它是一個什麼呢?你說它叫增長引擎都可以,核心引擎都可以,最最關鍵的環節是基因。然後這時候你挑戰一下,啊,你說蛋白質的,上一代的蛋白質的指令如何到下一代是由基因決定的,那誰來決定基因從上一代如何轉到下一代呢?因爲基因也會從下一代再傳到下一代,對吧。遺傳學裏邊有一個到此爲止的命令,我們稱之爲自指性,叫基因自己包含了如何解釋自己的那個指令,這句話聽起來很繞口,什麼意思呢?就到此爲止了。

基因決定了蛋白質如何遺傳,它甚至也決定了自個兒如何遺傳,這件事情通常是做不到的。因爲你看,比如我站在這裏邊,我們常我做一個動作,你就知道爲什麼說做不到,我站在這個地方,我想拽着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拔起來,你做得到嗎?你做不到的對吧,但是在這裏就做到了。基因就拽着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拔起來,它就做到了。我們稱這個動作叫做自指性,自指性是個神性法則,言外之意呢有了基因,我整個這個物種都可以源源不斷地往下去遺傳了,它有一種源頭性的力量,生髮性的力量出來,你明白我在說什麼了嗎?所以任何一個物種保持自己長期穩定、多多樣地繁殖下去,必須有一個基因形成在那個地方,基因非常重要,沒有這樣一個基因在那兒的話,是不能完成物種的遺傳的。所以分形創新,如果我們借用遺傳這個道理的話,假如你想能分形創新,你必須有一個遺傳的基礎,它是自上而下的。第一,要有一個主航道,你並不僅僅是一條曲線,要把那曲線夯實爲主航道;第二,要有一個核心引擎,你真正決定你遺傳的是核心引擎,真正分形創新到第二曲線裏邊的決定性力量是裏邊的那個核心引擎,你才能夠過去的。

所以通常大家把分形誤解成什麼呀,舉個例子吧,比如說你做了一件O2O的某一個,比如說O2O上門洗衣服,我隨便舉例子哈。好,我在北京做成功了上門洗衣服這個業務,然後你說我把這個業務去推到東北,你這要不這叫不叫分形創新呢?根本不叫。而是你在這個業務裏邊一定要做成功,你這個業務本身要做到全國的,本身要做得足夠大,要有流量池,我說的叫主航道哈,你要佔據足夠大的市場份額,自己有流量的池,你有現金池這樣進來。

第二,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要供給側能力的升級,我要打造出一個核心引擎出來,我這個核心引擎支持了我上門洗衣服這個業務,然後我把這個核心引擎拈出來,以它爲基礎做第二曲線出來。這個道理你有沒有聽清楚?不是把我原來的那個業務直接鋪到別的地方去,而是把核心引擎應用到別的領域裏邊去,這相當於把基因拈出來一樣的一個道理。這地方類比起來略微有點複雜,但是我相信花點時間聽,你應該知道我在講的是什麼東西哈。

所以呢分形創新的根基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一定要打造核心引擎,然後夯實主航道。所以我此前一直用第一曲線這個詞兒,其實應該把第一曲線變寬,有一個護城河,它變成一個什麼?主航道。所以你僅僅有一個淺的第一曲線,你是沒有能力支撐分形創新的。只有第一曲線夯實爲主航道,並且在這個主航道里我打造出一個核心引擎出來了,我纔有資格做第二曲線。這個時候分形創新有兩個基礎了,最重要的基礎我有一個核心引擎的基礎,第二我有了主航道流量池的基礎,然後就可以由下而上地多方面去嘗試了,所以由上而下要打造這樣兩件事情,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關鍵詞我們可以類比爲變異,變異是自下而上的,這裏有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變異,自下而上,多樣探索,儘可能找多樣性。第二步呢,但凡有一個創新,它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你又把它變成一個獨立小機構,變異創新的方式去做。第三步呢如果它過了破局點,那一二曲線之間要有一個創造性自我破壞,我們稱爲選擇。所以這幾步驟是自下而上來發生的。所以變異加隔離加選擇等於新物種,它發生發生在第一曲線升爲那個主航道之上,然後其中一個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我這張圖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清楚,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我不把這件事情講清楚,很多人會把自己公司內部的多元化,用分形創新來合理合理化掉。


2.案例:美團分形

如果我們這樣講清楚之後,分形創新和第一曲線之間的關係,我相信我就講清楚了。爲了讓你更多的理解一下,我舉兩個小案例。

第一個案例呢又回到美團身上哈,我是的確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美團。那美團的使命是我們讓幫助人們喫得更好,生活更好。這兩句話不但是它使命裏的裏面的描述詞,也是業務的邊界,它業務的邊界被稱爲一橫一縱,各位看一縱這裏邊都基本跟喫的有關係,一橫裏邊也就跟它生活有關係。而這張圖基本上美團自己描述自己了,使命和一橫一縱的這個描述。但是我覺得這張圖的描述不究竟,你看它這個太靜態化的一個描述了,沒有把一橫一縱的關係說清楚,也沒有把一縱裏邊一個變化的事情來說清楚,我覺得更好準確的描述似乎是分形創新,所以我沒有跟王興交流過,所以王興本人是否認可其,我也不知道,但也沒那麼重要,我們借假修真哈,我覺得用分形創新來描述它似乎更好一點。你看,美團的第一曲線是團購沒問題吧,我們把它當作第一步。第二步呢在在這個理論推演推演之下,第二步應該是什麼呢?團購要怎麼樣?只有團購這條曲線是很難生髮分形創新的,團購必須怎麼樣?哎,第二步是團購升級爲到店,實際上是夯實了主航道,第二步夯實了主航道。第三步,主航道里邊做分形創新。所以你看第二步非常關鍵,如果沒有一個足夠的主航道,你是做不了分形創新的,你的精力會亂,一下子把公司就會帶亂了,所以你沒有沒有一個主航道的時候,就不要談論分形創新這件事兒,你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爲了把你第一曲線變成主航道而已,你這樣來想,一是什麼?

那時候一是這件事情。

這時候主航道里邊已經有了自己的核心增長引擎了,有了自己的這個核心引擎了。基於主航道里邊,把那個核心引擎應用到其他創新裏邊,我們稱爲分形創新。所以他測試了各種各樣的創新,都是借用內部的流量、內部的團隊、內部的方法論、內部的這個引擎,探視了幾個創新,這是第三步,你看分形創新。我請問你此,這個步驟是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的?是自下而上的,分了很多小團隊,你去測試就好了。所以分形創新的這一步往往是組織創新,獨立小團隊,針對某一個新的機會,你去獨立去創新了,但切記是跟我原有的主營業務是有業務關聯度的。最後呢第四步,你會發現這幾個都很成功,但誰掙最成功啊?外賣,所以外賣成長爲第二曲線,外賣成長爲第二曲線。那第二曲線就結束了嗎?又不行,第二曲線又必須會怎麼樣?第二曲線又必須怎麼樣呢?夯實爲主航道。所以第五步你看,外賣要夯實爲新的主航道,這個時候那今天來看,這就是美團今天的業務了。第一航道是到店,第二行道是外賣,外賣裏有它各種各樣的基於餐飲的雲計算,其實餐飲的這個供應鏈側數字化升級已經是美團的下半場了,所以你看,第一航道,第二航道以及新的業務線,這麼畫相對就清楚很多了。你再看它的新的業務線,幾乎就跟這個是一致性的一件事情啊,跟這就一致了。哎,一二三,你看下面的一二三,就清楚很多了。那我剛纔這個梳理呢其實還是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就算再合理,你覺得我也不知道怎麼下手,還有一種天才的那種想法對吧?所以我更想點明白的是,爲什麼美團有能力分形創新呢?這是我們需要點明白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學習的事情。

2.1 打造核心引擎

我分兩part,第一part,它之所以從第一曲線到了第二曲線,或者從第一航道到了第二航道,是因爲有一個共同的通用的核心引擎,在這個裏邊。2010年底的時候,美團提出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這句話也形成了既是它的價值觀,也是它的增長飛輪。說消費者第一是它的那個增長的那個引擎,然後呢引來商家,然後交易額增長,再把它這樣轉起來。那這個時候你要問一件事情,如果消費者是第一,是它這個整個這個飛輪裏邊最基礎的一個轉動輪對吧?我怎麼把它轉動起來呢?如何讓它初始轉動起來呢?徐新說,王興贏在一件事情上,叫做三高三低上,三高三低是我們讀起來特別索然無趣的一句話,如果你仔細品,是他打造內在的核心引擎上的一句話,三高三低。

啥叫三高三低呢?王興2012年就明白,我的業務的起點是消費者,如果沒有消費者,用戶是不會用我們的。然後你再去問,那消費者要什麼呢?消費者要更低價,更高質的東西,一個低一個高看到了嗎,一個低一個高。怎麼做到低價格高品質呢?從運營上來解決,運營上又有一個要高效率低成本,你只有運營上的高效率才能低成本,運營商上的成本低下來,你的價格不就降下來了嗎?大家聽明白這個邏輯了吧?所以說第二叫高效率低成本。然後繼續問,如何高效率呢就低成本呢?靠員工加班嗎?靠嗷嗷叫嗎?這是不行的。需要靠IT系統技術來提高管理效率,最需要高科技。但通常的高科技帶來的是高毛利,他說我要高科技低毛利,又有一個高和低。這話什麼時候說的?2012年。

蘋果是典型的高科技高毛利,大家沒問題對吧?亞馬遜相反,亞馬遜就是高科技低毛利,如果你想高科技低毛利還能賺錢,你必須規模怎麼樣?大,甚至要壟斷對吧。由於你的是這這個這個低毛利的,恰恰競爭對對手怎麼樣?進不來。所以低毛利一定要時間長,你要必須實現這種規模性壟斷性的市場優勢才能行,對吧。所以他2012年的時候就看到了亞馬遜的這個案例,所以對自己拈出三高三低出來。

我在說什麼?王興在很早的時候就看明白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他內在的這個運營上的一個東西。我們在下一個模型將會講亞馬遜的模型,貝索斯說,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組織,必須拈出自己的three big ideas,最最重要的三個原則出來。比如他說亞馬遜的三大原則是什麼呢?客戶要低價,要快捷配送,要更多的選擇。這件事情亞馬遜20年沒變,正是因爲基於這三個事情,建立了亞馬遜的增長引擎出來。各位看,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向亞馬遜學習最好的一家企業,就是美團。所以貝索斯可以說是王興的老師,所以三高三低是這樣一件事情。

所以我們看得到的都是外邊的各種市場運作等,我們看不到的他內在的那個引擎,內在的那個發動機,是它的三高三低。高科技低毛利,帶來高效率低成本,再帶來高品質低價格,用戶需要什麼?需要的是低價格高品質。

又爲了讓用戶需要低價格高品質,你必須在運營上提高效率;我爲了在運營上提高效率呢,我必須把錢投到科技上去。這個三高三低,是他把亞馬遜的這個模式非常精彩地整理出來。所以我看了很多對他的這個這個評價哈,真正它的核心力量是在這一塊。所以包括這個騰訊的前CTO創始合夥人,張志東也說,說王興美團在對團購的本質理解上超過了所有的人,甚至超過了騰訊。

比如騰訊理解什麼叫電子商務?認爲流量是一,像我們大家一直想,我們也會認爲流量是一對吧,我們都沒有想到,其實供給側的技術升級,所以高科技纔是美團背後的那個大殺器。回到2011年的時候,在大家都投廣告的時候,王興已經開始IT研發,招聘技術研發力量。所以李志剛在《九敗一勝》裏面講了這樣一句話,王興始終是一個相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人,通常這個行業科技的價值短期體現不出來,但長期而言,真正的競爭力是在科技裏邊去。所以這個案例又跟我講拼多多的案例驚人的相似,先從需求側起,先從需求側的大衆高頻剛需着手,但最後夯實主航道的核心引擎,是供給側的技術能力升級。

我在說什麼?如果美團做團購的時候沒有形成這樣的核心內核,它就不可能打勝外賣這場仗,這是它的關鍵成功要素。消費者裏邊第一,商家第二,然後最後用連接端用供給側的升級完成這件事情。這是它的內核。我不知道這個案例我有沒有講有沒有講清楚,他完全不是,然後我做了第一曲線團購,我覺得不行了,我再派一撥人去佈局一個第二曲線,完全不是這個道理吧?是在第一曲線打造一個核心內核,這個核心內核也幫第一曲線成爲一個主航道,然後我把這個核心內核支撐之下,也借用主航道里邊那些洞見,我做出第二曲線出來了,這個東西纔是一,纔是關鍵,理解我的意思嗎?這纔是一,這纔是關鍵,而不是創始人或CEO天才型的佈局,不是的。

所以說所有人你想做分形創新的時候,你要看你的那個背後的核心引擎有沒有拈出來呀,那個東西纔是你的一呀,那個東西纔是你的一,是你長期不變,值得投資進去的東西呀。

2.2 創始人的核心特質

第二點我想講講王興本人創始人的核心特質。我看幾段很有意思的話哈,這幾句話你聽起來怎麼也看不懂,非充滿了悖論,你用通常的理論很難解釋。比如專注和多元是不是個一對矛盾對吧。所以財經雜誌問他,你認爲多元化和專注是什麼關係啊?王興說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在科技變革的前半段,因爲風險非常大,所以需要小團隊去探索。但是到了後半段,紅利變小,整合成了釋放紅利的方式,這個時候多業務的公司會比單一業務公司更有優勢。哎,多元化和專注,這個矛盾到底是咋回事呢,他用他的話來解釋了一下。

又有一個悖論,一個公司應該專注的是變化還是不變呢?你看他又有一段很有趣的話。財經雜誌問他,說聽你同事說呀,你思考問題經常花很長的時間思考,eat better live better,你想了整整一年。王興說,我總是花很多時間同時思考很多問題,使命如此之難,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公司正確制定了他們的使命,我相信永恆的事情。你看這個人是個變化那麼快的人,他居然說我相信永恆的東西,我希望使命像北極星一樣,像指北針一樣永遠清晰指引你不斷努力。所以我既要確定一個足夠宏大的終極目標,live better,但同時你的使命要足夠明確而具體,所以離我們最近的事情就是eat better。Eatbetter是我現有的那個主航道,live better可能是它新的未來的這個面向了。你看,變與不變。

我再用一個充滿悖論的一句話,通常你看一個人有沒有夠水平,功力夠不夠高哈,他能不能處理悖論,處理矛盾的話。你看又出現了,邊界與核心。記者問他說,美團的業務邊界在哪兒啊?還是你完全沒有邊界,你什麼都做。王興說太多的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你可以把邊界理解成萬有引力,每一個物體因爲質量存在,它會產生引力,會影響其他所有物質。差別在於離核心越遠,影響力越小,萬物其實沒有簡單邊界的,所以我認爲不要爲自己設限,但核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服務什麼人,我們爲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我們如何給他們提供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夯實那個護城河。你看,邊界與核心。最後一個有限與無限,有一本書叫《有限的遊戲和無限的遊戲》,這本書對王興影響還挺大的,他專門在他的飯否裏邊提到過。有限的遊戲在邊界裏邊玩,無限的遊戲是跟邊界玩,改變邊界本身,有意思吧,有限和無限。當然過程和終局,記者說業界質疑啊,美團的業務看不到勝負的終局,也看不到規模性盈利的可能性。王興說,其實你討論邊界和討論終局都是一種思考角度,但這不是唯一的角度,哪有終局呢?實際上是一個過程思維,棋盤在不斷地擴大。

我舉了這四五對矛盾的案例啊,我幾乎把王興在飯否裏面幾千條話,我全都摘出來研究,我拈出這幾對出來作爲代表,跟你來分享一下。這話聽起來很牛,但你覺得像玄學,像哲學、像禪理,你也聽不懂,就覺得好像很牛,你抓不住一個主線,說他到底在說啥呢?啊,一會是邊界和核心,變化和不變,過程和結局,專注和多元。這麼多對悖悖論,放在一塊揉,他想揉啥呢?其實他想打破一種二元對立,用什麼樣的思維打破這個二元對立呢?其實我覺得他剛纔講的一些,如果換一個模型表達,會比他表達的更清楚。他還是想在現象理論層面來表達,但是有一個模型,那個模型如果我們拈出來了,其實比他的表達更深刻。這個模型是什麼呢?這個模型就是分形學,也是今天我講分形創新,並不僅僅是看起來像分形一樣,而是分形學背後就是一個數學,是一個哲學思維,分形學是一個神性法則的。

那有一個計算機學家,他研究了自然界裏邊的各種分形以後,創造了一個新的幾何學,就叫分形。而且還用分形學就在計算機裏做了個模擬,畫出一幅特別棒的畫出來哈,我給大家看看這個視頻非常非常重要,我都建議你長把這個視頻的原文更長一點,我截出一段,你你一直來看這個視頻,你會把我今天講的分形創新,你會徹底地理解的。它絕對不是,它不是事後諸葛亮式的擺設那裏做,而它本身是一個神性的一個力量,你拈出這個力量出來之後,它自然而然你的外邊的動作就是分形式的了。

分形是一個神性法則,將來在理念世界的時候,它會成爲我們三大原邏輯之一哈,今天先露一下面。這是分形算法,z=z^2+c。那任何一個輸出,都會變成下一次的輸入,這是非常重要的。我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今天的MVP,都是爲了下一步而已,一種這個臨在當下的感覺,分形算法非常的棒。所以分形算法能夠創造全新的世界,我爲什麼說它是神性法則?它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創新,而是創造了,創造全新的世界。

我們主流的觀點呢,我們大家做事情,商業管理基本是目標導向的,我們認爲未來是一。比如說一個企業說,我什麼時候上市了,是我的一,你自己做事情也是一樣,要以終爲始,你立一個目標,然後現在朝你的目標走去,我們幾乎所有的戰略、管理都是建立在時間之上的,把未來某一個點視爲你的終點,然後我現在呢奔着我那個終點去走。你想想看,我們管理基本上是不是這樣一個味道。對你很重要的是something in the future對你是重要的事情。

但如果我們理解了分形算法,它是過程導向,當下是一,目標不是一,當下是一,過程是一,這個哲學可以稱它爲過程哲學。不是把當下的某一個目標設爲我的一,而是90度革命。你會發現,事情和事情之間有一個縫,那個縫我們就稱它爲當下,然後臨在當下,在眼下擊穿閾值,這個時候就能創造新的世界出來了,我們稱它爲叫being present。所以非常有趣,臨在當下這樣一種聽起來很玄的話,跟分形學剛纔那個公式,完全是同構性的一件事情。過程導向,當下是一。這是我剛纔用美團這個小案例,把分形學的核心引擎這件事情給大家介紹一下。

3.案例:頭條系的分形進化

最後我講一個案例,也是剛剛發生的案例,頭條系,字節跳動的分形進化。字節跳動還沒上市,但是據說它已經成爲中國第三大互聯網科技企業了,據傳它最新的估值是1400億美元,差不多僅次於阿里和騰訊。那它所有的投資人都相信,它將來能長成騰訊那麼大的一家公司。所以在PC互聯網的兩大巨頭是阿里和騰訊,是馬雲爸爸和馬化騰爸爸,那在下一代裏邊目前成長最快的是字節跳動和美團。互聯網和任何一個領域都是一樣的,這個領域裏要有明星級的存在,有明星級人物的存在,他們之間的競爭也罷,或者合作也罷,才能把這個行業做得很精彩出來哈。所以上一代是兩個馬爸爸,新生代呢是兩個福建人哈,兩個老鄉,在做這樣的一個競爭,非常有趣,真是非常有趣、非常精彩。這是字節跳動的產品線。早期是新聞資訊,從2012年,然後短視頻,現在一堆的新興業務出來,被稱爲APP工廠。字節跳動的業務表面看起來非常的複雜,假如我們用APP作爲一個業務單元,你肯定會認爲這家公司太多元化了,而在我們腦筋當中,多元化你容易失焦,有成功有失敗。可是爲什麼這麼多元化,這個公司現在發展又這麼快呢,有沒有簡單的規律可循呢?我想我們用分形創新來梳理一下字節跳動的這個業務線。

3.1 主航道與核心引擎

第一part我想梳理一下它的第一曲線,其實梳理一下它的主航道和核心引擎這一塊。這是字節跳動的這個APP。所以有一次李志剛去跟張一鳴對話,李志剛說,你們是多元,是不是多元呢?然後張一鳴反問他說,你覺得我們是多元還是專注的呢?李志剛說那當然是多元化了,你這麼多東西哈。然後張一鳴說,沒有啊,我覺得我們挺專注的呀。它有上百款APP工廠,而且獨立的APP啊,不是一款APP裏邊有子應用,是獨立的APP,張一鳴居然說自己是專注的,他爲什麼這樣講呢?我們帶出他一段小視頻哈。

所以這是一個看起來一個娃娃臉的一個年輕人,看起來比在座各位都年輕哈,已經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的掌門人了,他所在的企業也是全世全中國最好的海外化的國際化的一個公司了。他說不是多元他的解釋是,我覺得它們是同一類產品,但即使是同一類產品也是多元的呀,還沒有解釋透,一定是在同一類產品共享了某一個東西,你纔可以說它是不是多元的。

它的第一曲線呢是今日頭條,但他在做今日頭條的核心引擎是推薦引擎,推薦引擎是今日頭條的核心引擎。他把今日頭條從第一曲線升爲第一航道,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這個推薦引擎越來越強,正是因爲把這個第一引擎這個推薦引擎用到第二曲線裏面去,所以一二曲線以及所有的APP裏邊共享了一個根,就是推薦引擎這件事情。

而且有意思的是你要再來看哈,我拿這個樹比例就很像,是不是我新的多,APP出來越來越多,對我的這個核心引擎是消耗還是滋養?如果是越來越多,對我的核心引擎是消耗,它就是多元化的;如果越來越多,反而對我核心引擎是滋養,它就不是多元化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嗎?就跟那個樹,你說我那個樹葉越多,對我樹對我的樹根是好還是不好呢?好啊,對吧,它是它是互相滋養的一個作用嘛。哎,這個過程是很有意思,一定要記住我剛纔這句話,這個案例就是這樣子的。

他是2012年8月份今日頭條上線,所以他的第一曲線是今日頭條,今日頭條的背後呢是一種個性化的推薦。所以早期的時候他做新聞客戶端,他融資也很難。第一年的時候他號稱有一個月呀他自己說呀,他去見投資人,一個月見了30多個投資人,說到最後嗓子都那個那個那個都失聲了,大家一直問他說,你在你在做新聞客戶端嘛對吧,三大門戶都可以做呀,他也有編輯,有那麼多的新聞源,如果你做新聞客戶端,你怎麼能戰勝他們呢?大家只看明白,只注意它叫新聞客戶端。然後他解釋是說我做推薦,我說根據個人的需求我做推薦,這件事情大家根本理解不了。這是以前沒有的一個新生物,人們用過去已有這個新聞客戶端的方式來界定它。所以他反覆說我不是因爲客戶端、我不是因爲客戶端,大家理解不了,包括業界的很多人理解不了。

大家不懂,大家就以爲它是一個新聞客戶端,所以你切記我今天講的非常重要,你這個外殼這個外表外面有沒有一個核心內核,那件事情纔是最爲重要的事情。其實內核是什麼呢?早期在描述產品原理的時候,他就畫了這張圖。看起來今日頭條是一個創作、分發、互動這樣的一個平臺,他們形成了這樣的一個飛輪,對外呢一直講這樣講這樣一句話,哎,創作、分發、互動這樣的一個這個這個信息平臺。但他任何一個信息,這個輪裏邊有個核心引擎的,它的核心引擎是什麼?就是推薦引擎。

但他任何一個信息,這個輪裏邊有個核心引擎的,它的核心引擎是什麼?就是推薦引擎。正是因爲在這個推薦引擎這個推薦算法的作用之下,才能轉起來。

所以大家爲什麼去今日頭條,你會發現,哎,它似乎你總會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你爲啥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呢?是因爲它總會推送給你。你在他那兒呢你看了6條之後,你好像一刷,啪又6條,你再一看6條之後,啪一刷又又6條。第一,無窮無盡地刷,對吧,你只要想看無窮無盡。第二,似乎你越刷什麼它越給什麼,而且到最後事後它還比你都知道你想看啥。如果你今天想知道一個人的品位,你去看看他今日頭條,打開的今日頭條放在上面是什麼哈,它比你都瞭解是什麼。

所以他用這個數據,AI反饋的越來越知道用戶需要什麼,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它這個推薦引擎越來越什麼?準,越來越準,就像我說,它是互相給養的一個過過程,是一個正反饋的一個過程。這個飛輪成爲字節跳動進化的一個底層動力哈。你看分發這裏邊有增強互動效果,創作優質內容,內容裏邊文字、圖片、視頻、短視頻,這個這個短內容都有。互動裏邊有社區、問答、轉發、評價、激勵,分發裏面各種分發的方式,運營、推薦、訂閱、搜索、社交等等。所以在推薦引擎這個核心的這個推薦算法,這個核心引擎裏邊,這三件事情的這個互動。互動出來之後,它其實它的主航道已經是包含多種分發方式的,叫通用信息平臺了,我不知道有沒有聽清楚。

它的第一曲線是可以叫新聞客戶端,是今日頭條,而這個新聞客戶端背後的那個增那個引擎是推薦引擎。那在這個推薦引擎的這個支撐之下,它已經從第一曲線變成一條主航道,這個主航道已經不是今日頭條,而是叫一個通用信息平臺了。所以這個過程你要了解了,作爲基礎纔有後邊的事,沒有這個過程,是沒有後面的事情的。

在長期的時間裏邊夯實主航道,打造推薦引擎。哎,我的內容越多,用戶越多,內容越多,互動越多,我的引擎就越準確;我引擎越準確,吸引來的用戶就越多,內容就越多,大概是這樣一個循環轉起來。

他說你看,我在做今日頭條的時候還猶豫,要不要做更綜合的東西,比如今日發現,你看今日頭條,頭條不新聞嘛對吧,頭條,你知道的叫頭條,其實是新聞。後來就覺得沒必要,直接擴充就好了。我們用這張圖可能更清楚一點,通用信息平臺,裏面分三類,一類呢是內容,然後分發和互動對吧,哎,創作、分發、互動。那甚至在這三個類裏邊,三個類別裏面還有很多的分形,內容的分形有新聞啊、圖片呀等等,分發的分形,有互動的分形,居然三層分形。這是頭條這個結構,如果用這個結構來畫,就相對更清楚了。 那三個裏邊核心引擎,這個核心引擎推動之下,全部加起來變成了一個什麼呀?通用信息平臺。

所以今天對今日頭條最準確的一個定位,應該是個通用信息平臺了。這件事情在中國似乎還沒有過,似乎是第一例。而你看起來這麼複雜的一個通用信息平臺,它有沒有一啊?有推薦算法,推薦算法是它的一。

而且你注意到沒有,它比起騰訊和百度有個優勢,你在它的任何一個產品裏面成爲註冊用戶對吧,你如果用它另外一個產品,它是不是打通的?是打通的。這件事情在騰訊都做不到,所以騰訊的兩個產品之間會打架,我的用戶或者你的用戶,誰先長得快,而在他這兒是互相助力的,我是你的一個用戶,等我到使用另外一個產品的時候,自然這個賬戶就打通了。然後呢我在你原有用我這個產品的時候呢,我有你的數據,你用新產品的時候我就不是冷啓動了,冷啓動很可怕呀,爲啥可怕?我跟對你一無所知,我推薦什麼給你啊,這不這不找着打臉嘛對吧。由於你用過我別的產品,我對你是有了解的,你用新產品的時候推薦率就會很怎麼樣?很準確。

所以我在說什麼呢?這就是我剛纔所講的,當它有一個核心引擎,它和新業務之間,新業務越多對它的核心引擎越有滋養,而不是消耗。你這就是分形創新特別美妙的地方,很多創新是消耗自己母體的資源,我們看到大多數巨型公司的創新是這樣子的,就是拼命地給新業務帶流量,其實你每帶流量都是對母體的一個什麼?傷害,所以新業務起來要消耗母體的口碑和流量,消耗來消耗去,消耗來消耗去,最後把母體的口碑消耗沒有掉了。而在剛纔這個模型裏面不是,爲啥不是?就因爲它有一個核心的引擎出來,我希望這個道理呢,我幫你拈出來,你搞清楚哈,這是第一條。

3.2 基於主航道流量和核心引擎的分形創新

第二條它的分形創新,它的分形性創新是基於主航道和核心引擎的分形創新。通常呢企業呢做APP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做一個單個超級APP,第二做APP工廠。因爲你注意到美團就有點越來越像做超級APP,他甚至很想把摩拜和美團合在一起,我估計他現在都想把把點評跟美團合在一起的味道都有。你聽明白了嗎?一個超級APP。但張一鳴很喜不想這麼做?張一鳴的思路是相反的,我做APP工廠。超級APP把用戶所有的功能放在一個裏邊去,而張一鳴相反,我在原有的今日頭條這個APP之下,任何一個子頻道但凡成熟就分拆,但凡成熟就分拆,我到今天也不知道哪個更好哪個更壞,但很顯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兩個思路。

張一鳴選擇的思路是獨立APP,APP工廠的思路,他的風格是這樣子的,任何一個產品點,如果出現了令人驚喜的表現,就把這個點放大,然後拉出一個團隊出來,做這個小產品。如果它做起來了,能夠成爲細分市場的巨頭的時候呢,就把它給獨立出去。如果跑跑不行,那就撤了唄,也沒有太大的損失。你感受到這個味道了嗎?


這就當時我們,我講過這個這個這個什麼叫產品那個創新,叫原有體系裏邊把某一個功能點拉出來,成爲獨立的新產品的全部,在這裏邊是系統化的體現着。一個點成型就變成一個團隊,團隊如果有數據增長的話就變成獨立出去,假如再有機會呢就要把它變再大一點。那這背後的理論是什麼?張一鳴想過這背後的理論,他說通常公司的做法是這種建構式的做法,CEO決策,所有的信息湧現給CEO,然後CEO來做決策,絕大多數人在幹嘛?在做執行,叫control。但是在複雜性系統裏面的關鍵詞叫湧現,湧現不是CEO作爲超級計算機,而是分佈式計算的。各地有智慧然後湧現出來,如果是湧現就不是總部對你的control,而是根據你周圍的背景來做決策,這是完全是複雜性思維,生物學思維的做法。

他說第二種做法裏邊有更多的人蔘與決策,讓更多的想法自下而上地湧現出來,而不是以一個從上到下的戰略分解。那這個過程需要中間的執行者一線團隊,基於上下文來做判斷,換句話說,我根據周圍湧現出來的新信息做判斷,而不是根據老大的指令來做執行。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明白它背後的這個理論上的一個變化哈,這就是我剛纔講的。如果我們今天分析字節跳動,用傳統的管理的方式根本分析不了,它是一種複雜性思維的背後哈。

爲了給新的這個物種有足夠的獨立生存條件,字節跳動跟業務相關的職能部門只有三個,然後呢最大程度地去支持業務的獨立發展。哪三個呢?技術、用戶增長和商業化,這三個三個核心,就像我剛纔說那增長引擎的核心,留存、拉新和變現,這三個核心是三個核心的職能部門。然後他每有新產品立項的時候,他又去了,每一個新產品立項,負責人就去三個部門去挑人,這兒挑一個,這兒挑一個、這兒挑一個,就成立一個虛擬的項目組。你看這三個項目組就很有意思,就表明一個叫五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那個味道就出來了,哎,去就去那裏面來拉人。

如果虛擬項目組表現不錯,固化爲獨立的團隊;再表現不錯,過了破局點,可以進化爲獨立的公司。他怎麼判斷是否有機會呢?數據,這個公司是個是個數據導向的公司,特別相信AB數據,數據化增長,觀看人數、閱讀時長的倍數增增長,是判斷一個產品是否成熟,是否獨立分拆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數據。不是張一鳴的判斷,不是任何人的判斷。他有一個理,我認爲張一鳴的很大的一個思維是算法思維的,你這個數據的理性數據比他領導的想法更重要。其實這是一個資源配置的過程,不是像過去那種你爭我搶似的內鬥。有一本書啊就叫《複雜》,《複雜》裏邊講在生物學裏邊建立資源就是這個算法,像生物黏菌一樣,用最小的消耗建立最優的路徑,你可以叫螞蟻算法,很多螞蟻去找食兒,最後它一定會找一個最好的一個路徑出來的。

我看到現實生活當中能把這個用到極致的呢,這是一個例子,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例子。它有點類似於阿米巴,但跟阿米巴不一樣的地方呢,它有一個強大的核心,每一個阿米巴都跟那核心是直接連在一塊的那樣的一個味道。用最小消耗建立最優路線的,那樣一種螞蟻算法。他們相信啊,只要這個法則是通的,我就不會漏掉重大的資源,只要我這麼循序漸進出去,它就一定能夠做出來;只要最後幾個核心產品跳跳出來了,張一鳴只要負責幾個核心項目組就好。

所以你看,比如說這個這個垂直內容領域裏邊分化出去了懂車帝、皮皮蝦等等,是因爲這個地方單維信息閱讀量的10倍速變化。比如分發領域,有了這個悟空、微頭條等等,比如說這個這個這個內容這個領域,分發出來了抖音短視頻,都是這個方式來出去的。分發出去無數的這個這個獨立的APP出來,但誰成長爲它獨立第二曲線呢?抖音。所以剛纔第二part呢,我講的是基於主航道和核心引擎的自下而上的分形創新。我希望我講清楚了。

3.3 自然選擇出來的第二曲線

第三part呢,我們重點講它的結果。它有結果,已經有了第二曲線,而且這個第二曲線不是張一鳴天縱英才佈局出來的,的的確確自下而上長出來,並且經自然選擇出來的第二曲線,那這個例子就是視頻領域。

頭條系呢在2016年密集上線了三大短視頻產品,抖音、火山和西瓜,他爲什麼2016年做了重要的戰略決策,一定要做短視頻,而且三個團隊去做短視頻?數據,數據。2015年底啊,由於中國手機網民用戶6個億多,Wifi使用率高達91%,加上4G的普及、屏幕的變大,短視頻的那個基礎已經具備了。2016年用戶在短視頻上消費時長是在圖文和圖文上的1.33倍。2016年前6個月,視頻閱讀量翻了將近3倍。各位看,2016年前幾個月,短視頻的播放量翻了3倍啊,翻了3倍。如果用我們以前的話,這叫什麼呀?叫上帝給你幹嘛?給你打電話了。2016年短視頻的日均播放量比2015年增長了600%呀,很顯然上帝打電話了。每一個戰略轉折點都會表表現出10倍速變化,每一個10倍速變化都會導致戰略轉折點。很顯然張一鳴同學第二次接到了上帝的電話,短視頻的風口來到了。

因爲短視頻從數據上看,已經10倍速式的增長了,所以短視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是一件方向正確的事,2016年。其實他2015年、2014年也先後試過短視頻,失敗了,但失敗了呢看了這個數據之後呢,還是覺得這事是對的,所以在戰略上來講的時候,一定要進到短視頻領域裏去,而且一口氣當年的5月份、9月份、12月份,三個獨立團隊上線了三款獨立的視頻產品。爲什麼要上線三款獨立的視頻產品呢?對標當時國內外已經成功的三個模式。火山其實是對標的是快手模式,UGC;抖音當時對標的是一箇中國的團隊,在美國做的Musically,不是對標快手;然後呢西瓜對應對應的YouTube。

所以在那時候他說第一你看,短視頻一定得做,市場起來了。第二,全世界範圍內哪些短視頻的模型出來了呢?噢,這三家,然後呢三個團隊呢分別去做,哎這樣去來推這件事。

邏輯上很好,聽起來也很美妙。but前9個月數據表現非常糟糕,這個時候又體又一次體現出頂級CEO的戰略定力了。通常的創始人會這樣想,你看我們今日頭條是做圖文起家的,我的搜索推薦引擎用在圖文上很有效。但是我以前做視頻,上一波已經失敗了,這一波又沒做好,即使我對標了三個頂尖的,我還沒做好,那恐怕是今日頭條沒有做短視頻的基因了,我就放棄吧,大多數會這麼做吧。你知道今日頭條張一鳴這時候這時候做,這個想法完全不一樣。我們有一個領教任鑫,任鑫的一個同學在當時這個決策的這個場景裏邊,他說,當時張一鳴是這麼想的,邏輯上正確的事情一定是對的,而且還有別人已經驗證過了,我們的數據差,只能說明我們沒做好,而沒有說明這個事兒是不對的。那時候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身上就跟被電給擊了一樣,非常非常的有一個雞皮疙瘩起來一樣。一個年輕的新生代的,有戰略定力,基於邏輯和理性思維的一種新生代的創業家領袖的那個味道出來了。邏輯比事實更重要,邏輯上成立的事情,事實上叫一定能夠成功。

然後接下來他不但沒有裁這三個團隊,而且又調了更高的團隊進去。比如他在某一個主業務線的一個技術的二把手,他直接越級把他調過來,派到一個視頻團隊裏面去,而且去市場上砸大量的錢,去挖人回來做這件事,投入10倍多多的錢來做這件事。

所以大家再回憶一下我講過的破局點,有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要識別破局點,已經識別出來了對吧。我說過第二步更重要,叫擊穿破局點,擊穿破局點往往需要10倍速的資源,你才能擊穿破局點啊,在這案例體是否體現了?往往第二點更難,他做到了,非常非常大膽地做到了。結果呢?結果很漂亮。

2018年4月份,你看這張圖,2018年4月份是今日頭條也就是第一曲線的極限點開始下降。而在這個時候,字節跳動的第二曲線抖音超過了第一曲線今日頭條,實現了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的交接,非常漂亮吧。請你試想一下,如果這個時候張一鳴沒有做視頻,今天還有字節跳動嗎?記不記得2018年今日頭條遭受多大的危難,對吧,停更、廣告下架等等,社會新聞給下架等等。然後你看抖音的進展,指數級的進展,指數級的進展。如果沒有抖音,沒有這個戰略定力的話,今天根本就沒有字節跳動了。你想一下第二曲線有多麼重要。

今天其實它的視頻類在內部的用戶佔比已經到了84%了,84%,然後字節新聞裏邊42%,所以它已經完全地成爲一半以上了。但是我們再把尺度放到抖音上,今天抖音很成功了,那最早呢,抖音一開始的團隊看起來不起眼,產品經理呢第一次當產品經理,設計師第一次來做整體設計,寫coding的是研發應屆畢業生,運營的呢是個實習生,但是大家快速成長起來。所以我跟你講啊,一個人假如想成長速度最快,一定要跟着事兒走,事情大了,你就跟着就成長起來了。

當年負責抖音的那個那個產品經理,當年總經理吧張楠,我記得那時候我看到就跟個小姑娘一樣,但現在看到他已經是字節跳動中國區CEO,已經是個國際範兒的一個CEO了。爲什麼這麼快速地成長?跟着業務本身起步的成長,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跟這事兒來成長。那張楠就說,那時候也就是10個人的創業團隊,行就起來,不行就幹掉嘛,這符合他一貫的這個螞蟻算法的策略。

一直到2017年年底,無論在內部還是外部,抖音都不是最大的,即使內部也是三個裏邊相對來講最差的一個。但是隨着技術的優化,從它的留存越來越好,資源越來越多地向它來聚集,突破破局點是2018年春節,2018年春節就在那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邊,它就像火箭一樣上去。大家如果有回憶的話呢,抖音是2018年春節,大家城裏人回到鄉下的時候,其實是把抖音帶到線下去。然後大量地買廣告,能買的廣告全部買下來,那個時間是它巨大的一個時間,過破局點之後那個快速地攀升起來,是那樣一個時間。在那之後呢抖音已經是個獨立的一個互聯網公司了。

很有趣,同樣的4月份,2018年的4月份,同樣的時間,今日頭抖音在內部超越了今日頭條,抖音在視頻領域裏面也超過了快手,成爲行業第一名,也是發生在2018年4月份。你看這張圖,所以春節,在這樣你看春節之前對吧,春節之後火箭一樣跳了上來,你看這張圖片,火箭一樣跳深來。

也就是過了破局點之後,張一鳴和張楠這個團隊非常狠,機會到了,大大地去投廣告,去買這個用戶進來,非常瘋狂地把用戶攬進來,就發生在那個時候,非常非常的瘋狂。

然後快手,快手說原本以爲他已經是頭把交椅了,沒想到突然出現了抖音,也很有趣。他原以爲今日頭條裏邊的那個火山是對着這個這個這個這個快手的,火山還去農村開了發佈會,做了10億的這個推廣費,要農村包圍城市啊,要要要戰勝這個快手啊。結果那個方面沒有起來,反而抖音城市化起來了。抖音和快手之間還真不是低端顛覆,它原本那個更低端的顛覆是這個沒沒成功。但抖音呢你看這兩個兩兩個這個這個這個,快手是記錄生活,如果你去快手裏邊你看到那個味道對吧,老鐵666啊什麼什麼的。抖音呢是記錄美好生活,它是城市裏邊的孩子,在一二線城市,它抓的是時尚。那個時候快手的是農村,但在城市時尚這裏邊呢沒有人,所以錯位競爭是一,低端顛覆是錯位競爭的一個選擇路徑。當時恰恰在一二線城市時尚人羣裏邊留下一個空白的。

Musically是幹啥的呢?Musically有音樂的味道,是在美國迅速崛起,它就有一種時尚範兒,他把這個味道加上中國特色呢在中國做起來。所以你看,抖音一開始做高清視頻加上高清音頻,讓用戶體驗一下子拉開了身段。所以你會發現城裏的小姐姐在抖音裏玩,那個鄉下的老鐵們在快手裏面玩,到今天兩個風格還是很像的,還是很這樣的一個風格哈。到2020年3月20號的時候,抖音日活4個億,快手日活3億,所以已經是中國第一和第二這樣的一個領域了。

所以抖音能夠在內部實現了第二曲線,對外也實現了一種這個顛覆性的創新哈,真是一個奇蹟性的產品。然後2020年3月20號,抖音總經理張楠也被升職任命爲字節跳動中國的CEO。所以這就是一個算法,這個產品經理做成了,他成了公司新的希望,成了全村人的希望,也成了全村的村長,也成長起來,你看從這個領導力培養上也是一樣的。

3.4 世界級的字節跳動

第四呢,我想再說一下字節跳動這個公司哈。如果說它的第一曲線是今日頭條,第二曲線是抖音的話,它的第三曲線已經是國海國這個這個這個海外化了國際化了。我現在沒有最新的數據,可以幫我查一下,今日頭條海外的數據佔比量已經是日漸加大了,我相信它的目標一定會希望海外佔這個數據佔據一半以上。你看他之前的使命是什麼?它最近變成了一個英文詞,變得有點這個高大上,但它一直以來的使命是這句話,在全世界範圍內促進信息的創造和流動。所以信息的流動,其實是它的主航道分發,信息和創造代表了它的分形業務等等哈。

所以你看,提高信息分發效率是今日頭條的使命,那這句話就充滿了殺氣騰騰,它絕對不是同維度裏邊,而是有一條扎進去。他說什麼扎進去呢?只要能夠讓分發效率變得更高的內容縫隙,就是今日頭條應該覆蓋的領域。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意思呢?一切需要提高信息流動效率的行業,都有可能被今日頭條改變。因爲在此之前,一切都幾乎是人找信息的,效率低,它的推薦引擎就是信息找人對吧,它但凡沒有被這改變的領域,都應該被改變。然後下面一句話,百度的搜索,騰訊的社交,阿里的電商,本質上都是一種信息分發方式,本質上這三家都是帶着PC互聯網時代人找信息這個效率,而人找信息很顯然是低效的。今日頭條推薦算法的本質是讓信息去找人,所以這句話的背後是,所有這一切領域都是可以今日頭條可以走過去的那個領域,殺氣騰騰。所以今天的今日頭條字節跳動已經成爲真正的互聯網公敵了。

我們看2018年到2019年,移動互聯網巨頭APP的用戶使用時長佔比,這是2019年、2018年,你會注意到騰訊系歷史上第一次下降了,騰訊系歷史上第一次下降了,誰增加了呢?字節跳動系增加了,成爲第二。

在字節跳動出現以前,騰訊基本上佔了中國互聯網一半的流量啊,被字節跳動給逼着流量下降了。你要對於那種巨量體量的公司來講,增長是它非常重要的,因爲它盤子太大了嘛,需要有增長它才能翻倍嘛,它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

再看今年2020年2月份和1月份的對比,騰訊系基本沒變,我們看頭條系一個月的時間漲了1%,所以今年一個月的時間頭條系漲了1%,APP使用時長的佔比。從廣告上看呢,2018年的時候,字節跳動的廣告收入已經是BAT之後最大的了,今天我估計它可能變得更大了,你看2018年的時候,阿里是1300億,百度是800億,騰訊是580億,字節跳動是500億。你看今年呢,2019年的時候,據說字節跳動的廣告是1200億人民幣。你再回到剛纔那張圖裏面去,我估計它應該第二或者第三了。

2019年,我們一直說2019年是最差的一年對吧?你看2019年跟2018年比較,它漲了這麼多,非常可怕,每年的增長都是不止double了,爲什麼能夠這樣?核心原因就是你有你有了一個核心引擎,然後跟流量之間APP之間形成了一個什麼?正反饋,所以你要延遲滿足感,早期的時候一定要打造這個東西,它轉通了之後那個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增長速度。

抖音在2020年4月份,全球蘋果APP和谷歌裏邊的金額7800萬美元,第一次超過YouTube,成爲全世界單個APP收入最高的APP了,超過了YouTube。然後從這個用戶數上,Tik Tok也就是海外海外版的抖音,它獨立出去叫Tik Tok,Tik Tok的用戶數超過10億。所以字節跳動除了蘋果之外,全世界唯一一個在中國和中國以外用戶數都過億的科技公司,也就是說中國互聯網公司除了張一鳴之外,沒有任何另外一家他在海外做得有這麼好,所以我說海外國際化成爲它的第三航道了。無論收入上看,還是這個這個數量來看,都上去了。

到今天爲止,我認爲中國企業海外國際化最好的有兩家,一家是華爲,華爲的收入50%以上在海外,另外一家就是張一鳴。而張一鳴按道理來講,互聯網是最容易海外化的,因爲用戶數是這個網絡效應嘛,奇怪的是第一代BAT沒有一家做到這樣的成就,第一家BAT沒有一家做到這樣的成就,而張一鳴作爲新生代的把國際化做到這樣的大的成就,他自己親自擔任字節跳動全球CEO,主要就要推動國際化的業務這個成長這個方面,非常非常的這個令人了不起。

而且字節跳動還有一個特點,是所有其他新生代的創業者裏沒有的。大家知道今天那個BAT裏邊的這個兩個馬爸爸都都做投資嘛對吧,說新生代的企業你爲了拿戰略投資,要麼拿騰訊的,要麼拿阿里的,換句話說要麼拿馬爸爸的,要麼拿馬爸爸的,對吧,兩個都是馬爸爸。都是,美團也是啊,滴滴也是啊,拼多多也是,快手也是,對吧,京東也是。你看,字節跳動是唯一一個既不姓馬也不姓馬的,唯一一個,在所有BAT的之下,然後自己在一個,因爲不是跟你平面去競爭,而我找到一個點扎進去,把自己做大的一家呀,唯一一個呀。而先是跟百度作戰,其實這場戰爭今天已經結束了,對吧,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在搜索上競爭。然後現在在跟騰訊在IM上進行競爭,你幾乎可以預測,他下一個主戰場可以跟淘寶在進行作戰了,字節跳動有沒有,抖音有沒有推直播電商啊?已經開始做這件事情了。所以你看這個雄心和勇氣是非常非常令人欽佩的。

最後留一點點小視頻,張一鳴講一下認知這件事哈。

張一鳴說,其實我們來看,一個企業特別重要的呢是提升你的認知能力。其實資源呀、人才啊,都不是最主要的。老大對一件事情的認知,認知的深度這件事情是特別重要的。所以我相信剛纔我講的這個幾個小案例,你應該清醒地理解一件事情。怎麼提高認知深度呢?當你無法做好選擇和判斷的時候,要離遠一點,用更重要的原則、更長的尺度來衡量,這樣就清楚了。在所有的判斷標準裏邊呢,張一鳴非常相信生物學,高中的時候參加生物競賽,看了一本北大老師寫的《普通生物學》,對我影響很大,生物從細胞到生態,物種豐富多樣,但背後的規律卻非常簡潔優美,這對於張一鳴創造企業系統,有很多可以類比的地方。

所以你看今天我在講什麼?我就把生物學裏邊的那個變異加上選擇等於新物種,類比爲創新加上選擇等於第二曲線。所以這個分形算法幾乎就是企業裏邊新物種產生的算法類比過來,多麼簡潔優美呀,多麼簡潔優美的事情啊。

所以張一鳴最後說,這個時代也許是進化論的最好證明,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不靠任何天然之物,而是用智慧和算法,用0和1就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叫互聯網的世界。所以他的思維很有可能最好的描述叫算法思維哈,非常棒的一個想法。

好,小結一下我們今天講了什麼。我給了大家一個公式,創新加選擇等於第二曲線,創新和管理之間的關係不是並列的關係。

管理是讓一個企業穩定的越長越強,不變,內斂一下也好,創新是一個相反的力量,但它的尺度很有趣,創新是管理的子尺度。在第一曲線裏有很多創新,經過市場的選擇,其中一個創新成長爲獨立的第二曲線,當它成爲第二曲線的時候,它就又創新要改爲管理了,讓它繼續變大,然後它本身又有其他的子創新出來。


所以我提倡第二曲線創新,絕對不是給多元化佈局提供一個理論依據,它是生物學上的意義。第二曲線是從第一曲線之中長出來的那個味道,我稱它爲分形創新。而且跟以前的課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呢我把分形創新的關鍵點我拈出來了,你猛然看起來分形創新是自下而上的一種創新,但它的基礎是要有第一曲線生長爲主航道,在生長爲主航道過程當中,你要打造一個核心引擎。

所以分形不分神,那個神就是指的那個核心引擎,他把它應用到第二曲線裏面去。如果沒有第一曲線變成主航道作爲流量支持,如果沒有你打造出來的那個核心引擎作爲內在的引擎,你是根本打造不出第二曲線的,你那只是一個多元化佈局而已,我非常不欣賞這樣的做法。所以分形創新貌似很容易,但其實挺難挺難的。

好,最後慣例呢草莓時刻,今天這節課程哪個點touch到了你,請現在互動區裏面寫出來,幫助一下我們其他同學。留一個課後思考題,難一點哈,如果你公司已經是個規模性的企業了,已經有了第一曲線,能不能用分形創新規劃一下你公司未來的創新戰略,有個1234條,這樣一種規劃出來哈。我相信我今天講的東西,其實你略微改造一下,你星期一第二天到你公司裏開公司管理會,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思路了。

最後,我講的可能都是錯的,新興的事物正在探索過程當中,僅僅給你一個啓發而已。好的,分形創新的課今天就結束了,我們下週見,下週將是我們一階課的最後一個模型。下週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