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识的种种感悟

我自己最近经常在想,一个有学识的人,一定会很又有钱吗?到底是先有学识还是先有钱更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初步得到了两个答案。

一是:为什么会有学识这个概念。

学识是有闲阶级的产物,是财富聚集以后产生的,正是因为很多人有钱了,可以不被为了生计而奔波了,所以才可以想一下看似无用的东西。但财富聚集不仅产生了哲学,还产生了焦虑,产生了矛盾,产生了想不明白。而哲学正好可以化解这些矛盾、焦虑和想不明白。

二是:学识和财富的关系,不是学识能够让你挣大钱,二是学识能够让你配得上财富。

有学识的人,一是不会被钱砸晕,二是即使别人很有钱,自己没钱,也能够平静而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学识的魅力吧,能够提高人的内核,让人内心自洽的活着。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的脑子里不断回味的一个感触就是:

自己的逻辑要自洽。

很多事情就是如果你不去追求,就无法得到的,这一点自己一定要清楚。比如学识和财富,如果你做的事情就是想提高自己的学识,不想和社会上庸俗的事情有太多的关系,那你就要接受自己无法拥有大量的财富,因为你没有追求财富。

我觉得一句话说的特别对:

你想要什么,你就要去追求什么。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不要自己的目标是A,却总是坐着实现B目标的事情,那也许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悲哀。而上面所说的逻辑自洽,其实就是在提醒自己,自己的选择造就了现在的自己,而自己的选择往往就代表了自己的追求,既然都是自己选择的,那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好好生活,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才是让自己的学识和财富和谐相处的前提。

追求拥有学识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还需要避免一个陷阱:

即“为了体验而体验”。

“为了体验而体验”的意思是我们把体验当成了目的,但基因中给我们设定的这些体验,其实原本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我们生存下去的手段。比如,吃饭能够让人感觉到快乐,你看见好吃的就想吃,这种吃饭后的快乐,是因为我们只有吃饭才能生存,才能保持营养。所以说,快乐是为了让你吃饭而生存下来,在基因设定中,这只是一种手段。

现在的社会已经物质极大丰富了,我们不必在为了生存和营养而发愁了,那我们还去追求这些体验是不是就有些肤浅了呢?这些体验都是基因设定,而且都是有耐药性的,也就是说你体会的越多,就想体会更大的,而且永远都不会满足。显然这种体验,会让你不知足,会让你越陷越深。

所以,我们应该追求那些深的体验,那些社会和生活中真实的体验。那怎么算深呢?深就是指你要敢于面对痛苦,去不断追问,不断追求真理和真相,只有在不断追问和死磕自己的过程中,你才会真正的成长,才会体验到深层次的乐趣。

最后一个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很有学识,你就必须要不断的接触真实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何止是三年不成,如果看不到不成的原因,那很有可能是永远都不成。那秀才为什么会不成呢?原因就是秀才往往看不到自己总是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那这个虚构的世界都有什么呢?

一是: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接触社会,其实接触的都是假社会,这个社会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相互追捧,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那个平民社会到底是什么。

二是:他们不仅一直生活在假社会里,而且不允许真实的社会和这个“假社会”相互交流,因为他们害怕,一旦真正进入到真实社会,自己拥有的名望和地位就会消失。

三是:带有一个预设的目的去接触真实的社会,往往不是像改造世界,而是实现一个自己的“理想”或“报复”,往往会忽略掉真实社会中的诉求。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想为社会和世界做点什么的人,你不仅要有学识,还要知道有了学识要懂得把自己清空,去用心看看,严肃的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需要什么。

我是徐建航,这是我写的第158篇文章,欢迎你加入007社群,七天写一篇,一起写七年,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