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讀名著之《平凡的世界》

一、《平凡的世界》的地位

《平凡的世界》共三本,100多萬字。其實,第一本出版的時候,市場反應非常冷淡,甚至還有一些文藝評論家說這本書的寫法已經過時了。但後來有個轉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小說連播的方式播放《平凡的世界》,當時電視機還沒有普及,不流行看電視劇,流行的是拿着收音機聽廣播劇。著名的演播藝術家李野墨先生用他那非常有磁性的聲音朗讀《平凡的世界》,然後,這本書就通過電波傳到了祖國的各個角落。據統計,當時直接收聽的有3億人之多。經此一播,《平凡的世界》名聲大噪。1991年,《平凡的世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自1981年成立以來,已經有了10屆50部左右的小說獲獎。《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說:《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這個評價非常高,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都是非常優秀的小說,但在這些優秀的小說中,《平凡的世界》又是最閃亮的存在。

二、路遙創作的背景

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的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我覺得這句詩就是路遙的真實寫照。路遙發表《人生》後,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作家了,但他並沒有醉心於名利,爲了全心全意地創作,他特意搬到一個礦區去住,那裏生活非常簡陋,飯菜也非常簡單,最艱苦的時候,唯一的蔬菜就是大蔥,而且屋子裏面每天晚上都有特別多的老鼠。路遙主要是晚上寫作,爲了讓老鼠能安靜一下,他只好每晚都將一個饅頭放到固定的地方讓老鼠喫。可敬可佩的是,這種艱苦的日子並不是一兩天就過去了,而是維持了六年。這六年分兩個階段,前三年是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他讀了將近100部優秀的長篇小說,還整理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間的報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等等,因爲《平凡的世界》是現實主義小說,所以他要求自己寫到的歷史事件都符合史實。爲了精益求精,他還要去研究植物學和農學,什麼時間會有什麼植物,當一種植物開花的時候,另一種植物又處於什麼狀態,他都要求自己做到精準無誤。他不停的翻閱書籍,並做下筆記,他勞累到什麼程度呢?手指上的指紋都被磨掉,毛細血管都露了出來,手指碰到紙張上,就像碰到刀刃上一樣疼痛,以至於最後他只能用手掌去翻閱書報。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擁有創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寫出世間的絕唱。前三年的準備非常艱苦,後三年的寫作也很不容易,尤其是開篇第一段,他反反覆覆寫了三天才寫完,他甚至因此懷疑自己是否具備寫作長篇小說的能力,不過,最終他寫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開篇。後來寫到本書最後一個章節的時候,他搬到了縣城的一個招待所,這是他寫出成名作《人生》的地方。但是,當他要動筆寫的時候,發現由於長時間寫字,手已經痙攣了,他自己說,手就像雞爪一樣,根本就抓不住筆,於是,他倒了一盆熱水,用毛巾捂住手泡在水裏,手才慢慢展開,然後才艱難地把最後一部分寫完。寫完後,路遙心潮澎湃,將那支用了六年的筆狠狠地扔出窗外,就在那個瞬間,他淚流滿面,嚎啕大哭起來。

真可謂是,六年辛苦不尋常,字字看來皆是血。

三、小說的整體結構

小說的時空架構是1975年到1985年間的中國,這十年正是我們國家發生巨大變遷的時期。因爲小說是現實主義的風格,所以它是沿着歷史的基本脈絡展開的。1976年文革結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正式開始,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在確定了基本的時間線之後,路遙又架構了三條人物線索。第一條是孫少安,這條線代表的是一個農民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它反映的主要是農村的變化。第二條是孫少平,這條線代表的是一個知識分子追求理想的過程。第三條是以田福軍爲中心,這條線索展現的是一個官員面對時代洪流的思考、轉變和成長。三條線索就好比三條河流,雖然各有各的河牀,但,時不時地匯聚在一起。雖然有三條線索,但三條線索都圍繞着一個主題,那就是苦難和抗爭。無論是哪一個角色,他們都在面對着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苦難,他們自強不息,頑強地面對生活中坎坷。


四、小說的主要內容

①第一條線索:孫少安

孫少安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責任和擔當,他不到6歲就開始幹農活,13歲輟學和父親一起支撐自己的家,而且,孫少安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比後來當老師的田潤葉還要優秀,但,沒有辦法,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還有弟弟和妹妹需要上學,僅僅他父親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支撐下去的,所以,他選擇了輟學,主動擔當起養家餬口的責任。18歲的時候,他憑藉着自己不怕喫苦的精神和靈活的頭腦,當上了生產隊長,被村民們稱爲雙水村的能人。孫少安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他相信,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也不能窮一輩子。只要努力,只要肯幹,再難熬的日子終會變好。在看書過程中,我就非常震撼,對孫少安也非常崇拜。我覺得他就是一個不會被苦難所打倒的超人。我非常感謝路遙創造了這個真實且偉大的角色。因爲每當我自己遭遇人生的困境,意志消沉時,我就會翻看這本書,看孫少安如何面對困境,看他如何頑強且樂觀地抗爭。並會拿着自己的困境和他所面臨的困境做一下對比,然後就會覺得突然得到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於是就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那一刻,我想,或許這就是讀書的最大意義,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見識的開闊,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洗禮。

②第二條線索:孫少平

孫少安給人一種天生頑強的感覺,但是,孫少平就不一樣,他是逐漸成長的,他從一個有夢想的小男孩,在苦難的磨練下一步一步蛻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哥哥輟學,支持他繼續上學。他在學校的時候是非常自卑的,這個很好理解,因爲他穿的是最破的衣服,喫的也是最差的飯菜,有時就連最差的飯菜也喫不起,所以,他非常自卑,甚至有點膽怯,總是躲着人。但,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他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他愛看課外書,尤其是詩歌和外國的名著;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他經常讀報紙,想了解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他對田曉霞說,他想坐火車去黃原,去西安,去北京看看。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但,他卻要用它尋找光明。孫少平是整部書中精神世界最豐富的人,也正是這豐富的精神力量支撐着他勇敢堅毅地面對各種苦難。物質上的貧窮,感情上的欺騙,求學上的失敗,愛人的犧牲,一個又一個現實的打擊重重的落在他身上,但,他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變得更加強大。

路遙認爲,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孫少平無法接受一輩子待在農村的命運,所以,他就到城裏來,作爲知識分子,他卻幹起了苦力活,但,他不怕苦,也不怕累,因爲他有追求的目標,而且,一有空他就看書,一旦進入書中的精神世界,他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幸福感。

雖然攬工漢乾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但,孫少平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後來遇到一個機會,他如願的成爲了一名礦工。我們平頂山是個煤炭城市,所以大家對礦工都很熟悉,而且都知道下礦井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孫少平當年的工作環境肯定比今天更惡劣,而且要更加辛苦。但他卻很幸福,他不和別人攀比,他有自己的見解,他這套勞動幸福的理論被有些人稱之爲苦難哲學。孫少平最厲害的地方時,他有自己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知道自己勞動的價值,他在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價值,感受幸福。後來,他的眼睛受傷,又一次面對苦難,他並沒有氣餒,更沒有頹廢,而是在痛苦的煎熬中讓自己的生命力變得更加強大,病好後,他堅定地回到了煤礦,我覺得,這一次孫少平成爲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者,他意志堅定,不怕苦難,勇往直前,在我腦海中,他走回煤礦的背影是那樣的高大和偉岸。


③第三條線索:田福軍和田曉霞

前面兩條線索是近景,也構成了全書的主要內容。第三條線索是遠景,以田福軍爲中心,田福軍是整個官場矛盾的中心,通過他失意到升遷的歷程,將同時期中國政壇的風雲變幻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條線索在整個故事中呈現的是時隱時現的狀態,在關鍵時刻會通過這條線索來交代當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但,通過這條線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田福軍的女兒——田曉霞。田曉霞是孫少平的戀人,也是他人生中的精神導師,她光彩照人,她是孫少平灰暗人生中的一道亮光。而且,我感覺這個角色很好地詮釋了這本小說的悲涼底色。她美麗、善良、真誠、勇敢、有見識,也有魄力,她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女性形象,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最終她在洪水中救人而死,這是全書中最戳中人心的情節。

田曉霞的犧牲是整部小說中最大的痛點,我知道,很多讀者像我一樣,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痛苦不堪,淚流不止,甚至很多讀者都會埋怨路遙,爲什麼要讓那麼真誠善良的曉霞死去?

悲劇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路遙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不是在寫沒有邏輯的雞湯文學,他也不是在塑造一個烏托邦,他寫的是現實主義文學,因此,他會在現實主義的邏輯中呈現美麗和憂傷。其實,當作家創造出一個角色之後,這個角色就不再是他的傀儡了。這個角色有她自己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學識涵養,她的人生軌跡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延伸,而不是作家的強行勾畫。孫少平和田曉霞的身份有着巨大差距,少平是農民子弟,曉霞是高官子弟;少平是一個礦工,乾的是最艱苦的工作,曉霞一個是省報的記者,做的是非常神聖的工作;少平自尊心非常強烈,從不妥協;曉霞獨立要強,從不委屈自己的內心。這樣的兩個人很難走進婚姻,即便走進了婚姻,原本美麗的愛情很可能就會逐漸消逝。在這個問題上,路遙面臨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一邊是曉霞的生命,一邊是曉霞和少平完美的愛情,到底該如何取捨呢?因爲路遙寫的是現實主義作品,所以他不會給出一個童話般的結局。最終他只能選擇犧牲田曉霞,從而留下美好的愛情,這就像梁山伯和祝英臺一樣,愛情在最美的狀態結束了,所以纔會給我們留下美麗的愛情故事。其實,路遙自己也特別愛田曉霞這個角色,寫到田曉霞犧牲的情節時,他自己也非常痛苦,他生氣地把筆扔到窗外,他給自己的弟弟打電話,電話一通就失聲痛哭,他弟弟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非常着急的問,怎麼了?路遙哭着說,田曉霞死了。

尼采說:一切文學我愛以血書者,路遙對自己的文字是真正的投入了心血。

要想讀者流淚,作者就要先流淚,只有能夠打動自己內心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讀者,這種真情實感的滲透正是《平凡的世界》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此,他才能穿越時空,經久不衰,成爲經典。

五、閱讀小說的現實意義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曾經說,作爲一個普通人,如果你想從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中汲取力量,《平凡的世界》是當之無愧的選擇,讀懂它也就讀懂了人生。

《平凡的世界》是現實主義作品,路遙的創作目標是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撼的巨大內容。他曾很氣憤地說,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喫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去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就連當時的文壇都已經拋棄了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但,路遙大氣磅礴,他背對文壇,面向大衆,堅持用現實主義手法寫下百萬字的鴻篇鉅著。閱讀這樣的作品能夠引導我們更多地審視現實生活的美感,而一旦我們沉浸到現實生活中,虛幻的網絡世界就不再那麼充滿誘惑了,不知不覺中,我們追電視劇和玩手機刷抖音的熱情就不再那麼熱烈了。走進小說的精神世界,裏面的角色就像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孫少平和孫少安都會潛移默化的感染我們,他們身上那種不屈從命運的抗爭精神,他們身上那種頑強拼搏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是成年人面對生活的重擔,還是中學生面對學業的負擔,都需要這種抗爭的精神和勇氣。在這平凡的世界裏每天都發生着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平凡卻不甘於平庸,我們應該像孫少安一樣奮鬥,像孫少平一樣追求理想,像田曉霞一樣真誠善良,用努力奮進的精神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關注現實,積極進取,我想這就是當下閱讀《平凡的世界》的最大意義。

八、結尾

王主播:是的,《平凡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個平凡卻不甘平庸,並不美麗但卻十分美好的人們的故事。它值得每一位在平凡的世界中、有着不凡追求的青少年去閱讀、去體會,它會像一束光,照亮未來的前進之路。也希望在這個假期的空白期,有這樣一部宏篇鉅著作爲同學們的精神食糧,未來的日子,不管經歷怎樣的失敗、痛苦,或是生老病死,大家都會以樂觀的心態對待人生,以堅強的意志面對人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