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季 205|愛他,就請理解他

愛他,就請理解他

——讀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有感

阿德勒說:“決定一個孩子發展的要素既不是他的內在能力,也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他對外部現實以及他對外部現實之間關係的詮釋,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數人以成人的視角來代替兒童的視角,他們大多數以爲孩子很小,什麼都不懂,跟外部環境是沒有聯繫的,所以,許多兒童的事情,由成人代替做出決定,且兒童不能反抗。這一突出矛盾主要表現在兒童受教育的過程中,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給孩子的大多是他們認爲對孩子發展有利的東西。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很大一部分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則是把自己沒能實現的理想,轉移在孩子身上,教育孩子實際上成了家長們實現自我理想的一種替代品。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如此,學校老師們教的也是老師認爲重要的東西,從來不以兒童的視角來考慮他們自身真正需要什麼,所以有很多孩子說:“老師教的都不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想知道的老師卻不教。”

有的家長甚至打着“要挖掘孩子的潛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理由來“控制”孩子。阿德勒說:“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並不十分重要,成年人對孩子處境的判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以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的處境,以他的錯誤判斷來理解他的處境。”兒童有自己的判斷,因爲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總會遇到一些困難,許多家長、老師,爲了避免讓孩子走彎路,用成人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事實上,問題雖然解決了,但兒童並沒有得到有效成長,相反,讓他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一些“特別的東西”,於是,兒童也漸漸開始模仿成人說話、辦事的方式,目前在學校有許多孩子顯得“少年老成”,他們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童年踏入成人的世界。事實上,孩子就是孩子,需要慢慢地成長,精心培養,揠苗助長最爲不可取。

還有一些家長和老師,過分追求完美的孩子,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永遠不犯錯誤。他們無法接受孩子犯錯誤,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們無法做到正常對待孩子,甚至對孩子不是發怒,就是懲罰,讓孩子對待自己的錯誤,無所適從。實際上,我們要記住,犯錯是孩子的天性,假如孩子不犯錯誤,也就沒有教育的意義。

成年人總是會以自己看問題的視角來假設兒童的行爲都符合邏輯,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我們要容忍孩子犯錯誤,同時,也要理解兒童犯錯誤的處境。

如果孩子在犯了錯誤以後,沒有得到及時妥當的處理方式,孩子就會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自卑、易怒、玩世不恭等不良心理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孩子有了這些問題時,教育者需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耐心探究孩子身上的問題形成的本質原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面臨的困難。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問題孩子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教師的教育效果似乎並不明顯,有時候甚至徒勞無功。教育家陳鶴琴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有許多人反對這句話,認爲有些太過片面,但從認知孩子的角度來看,的確,每一個問題孩子的成因不同,要解決問題孩子,必須從問題形成的原因入手。但許多家長孩子,他們不足以發現孩子問題形成的真正原因,因此,對有的問題孩子束手無策。最終有人把一些孩子犯錯誤歸結爲天生的、內外的傾向,從而任孩子自由發展。在兒童教育過程中,有大量的問題兒童,已經成爲老師們的負擔,他們一致認爲問題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會影響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多數老師,對問題孩子是又氣又恨,他們片面地認爲這些孩子“朽木不可雕”,無可救藥。他們認爲教育不可能改變他,也不可能使他得到改進。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如果說多數孩子的花期在美麗的春天或燦爛的夏天,那麼人們應該還記得還有一些孩子的花期在蕭瑟的秋季亦或寒冷的冬季,他們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經過自身漫長的努力以及對寒冷的抗拒才得以綻放。既然花期不同,我們又何須要求所有的孩子在同一時間開放呢?然而,教育的統一化,每個孩子必須跟着學校統一的節奏前行,忽略了每個孩子受遺傳、家庭環境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每個兒童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但在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孩子的差異性,但無論什麼樣的孩子,大人們統統都以自己的常識來判定孩子和要求孩子的行爲。

儘管學校教育經常要求以學生爲主體,實際上,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因爲幾乎沒有老師會因爲孩子喜歡螞蟻,就帶着孩子一節課來觀察螞蟻,他們大多數以教授孩子知識爲主。當然,考查也以孩子能考多少分數爲準,至於孩子的興趣,也非常重視,但多半孩子的興趣愛好是由父母代爲選定的。事實上,兒童的教育成了大人們之間的一場角逐,學校之間比質量,教師之間比分數,孩子之間比排名。儘管每一個學校門前的光鮮亮麗處都寫着“立德樹人”等教育目標,而實際做法卻遠遠偏離了這個軌道,甚至所有人打着“爲了孩子的明天”,在不斷傷害着兒童。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來沒有哪所學校評判“孩子未來能成爲什麼人”作爲真正的培養目標。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過多地承載着成人世界的東西。其實,教育很簡單,站在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的處境,以他錯誤的判斷理解他的處境,從而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理解他們,然後不斷減少他們犯錯誤的頻率,讓他們以一種健康的姿態成長,這便是對他真正的愛,這也是真正的教育。

2020年9月22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