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规则初养成

转眼间,小班孩子入园已经1个月了,目前孩子们对于一日生活常规习惯都处于慢慢的适应过程中,有些规则和习惯的都还没有的完全建立起来,比如孩子们通过活动区分享知道了应该收玩具,但是收玩具时还是需要教师帮助分类和收拾。有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很热衷于当老师的小助手,但是总是玩具放不到原来的位置。

蒙台梭利提到的儿童建立秩序感的敏感期的是从出生到的四岁的,这一阶段的幼儿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并且这一阶段的幼儿的会表现出主动探究的行为。因此,帮助幼儿获得主动感,建立良好的秩序感是非常必要的。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需要从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发展。教师应该为儿童创设适宜其发展的环境,为儿童提供有准备、适宜的环境是环境教育与环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在蒙台梭利的环境教育中,环境建设或环境布置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积极的发展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儿童秩序感的形成与他所在的环境体验有关;二是儿童的运动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保证;三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不断缩短他与环境之间的距离,即我们给儿童提供的自我表达或表现的空间一定是有序的,不是杂乱的。

因此,激发幼儿意识,即“玩具玩完之后需要收回原来的位置”之后,我们又需要想办法的再帮助幼儿清楚的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的,以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自由的活动。由于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抽象概括能力弱,因此,对于物品应该摆放在哪里,我们采用照片标记法,分析讨论法,竞赛实操,制定规则,观察比较等方法,让的幼儿能够尽快做环境的小主人。

照片标记能让孩子们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样物品的家在哪里,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在一遍遍的对比寻找的过程中形成秩序感。桌子上的小标记也固定位置,但是不要每次都给桌子换位置,这样孩子们们总是处于杂乱无章的寻找中。

带领孩子们一起参观物品的摆放位置,并在竞猜谁能快速的把玩具送回家的,提高幼儿的兴趣度和在怜惜的过程中尽快记住的玩具的位置。

并的通过活动讲评,出示图片,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或者别人的问题出在哪个地方的,从而一起制定小约定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如娃娃家用什么盛菜,摆放菜和肉类、海鲜类和茶壶应该怎样摆比较美观,用完之后应该往哪里放。喝水的时候怎样排队才不会拥挤和乱糟糟。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如比较颜色、大小、长短等,教会幼儿的分辨的方法,让的孩子们知道福禄贝尔的玩具,那一盒应该按照颜色来分类,那一盒应该按照的形状来分类的,怎样能够快速比较出长短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