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自編應用題

自編應用題是大班幼兒學習 10 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活動的內容之一,它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加減併爲抽象的加減運算提供充分的表象基礎。但在幼兒自編口述應用題的活動時我們會發現幼兒在編題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幾種現象:1.表現在情節上:幼兒往往被一件事情的情節所吸引,如同講故事一樣敘述情節,而忘了要編應用題必須要講兩個數的關係問題。2.表現在不會提問題上,幼兒在編題的過程中往往是描述應用題,把結果直接告訴了大家。3.光會口述,不會用符號進行表徵。因此,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幼兒思維發展規律,遵循直觀到抽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1.學習描述口述組成的分合式,瞭解應用題的情境遍述。

數的組成是幼兒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在學習數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幼兒理解數的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抽象的數量關係,進一步加強對數概念的認識。其實,我們在進行數的組成時就和應用題開始打交道了。我們在進行數的組成時,一般會用實物操作或圖例的方法,引導幼兒寫出某一個數的分合式,同時還要求幼兒描述操作的過程。如:草地上有 5 朵花,2 朵紅花,3 朵黃花,或草地上有 2朵紅花,3 朵黃花,草地上共有 5 朵花等,所以可以得出 5 可以分成 2 和 3 這一分合式。幼兒在得出分合式後,我們要求幼兒給分合式冠上另外的情節,來描述分合式的數量關係,如:花園裏有5只蝴蝶,2 只紅蝴蝶,3 只黃蝴蝶等,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讓幼兒在每次活動過程中對分合式的數量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解決幼兒在編應用題要敘述一個情節或事情的難點。

2.學習描述口述加減應用題

學習列算式之前,先爲幼兒提供他們比較熟悉的事物或情節讓他們進行描述。如:“我們班有 2 個大皮球,1個小皮球,一共有 3 個皮球。”或“我們班有 3 個皮球,2 個大皮 球,1個小皮球”等。描述應用題不僅描述情節、數量,還描述結果,先回避幼兒最難掌握的提出問題,爲幼兒理解加減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3.學習模仿口述應用題

在學習加減法時,編一些應用題供幼兒解答來得出某一加減算式。如:樹上先飛來了 2 只小鳥,後來又飛來了1只小鳥,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可得出 2+1=3 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請幼兒先不變換情節,變換數字模仿教師編應用題,練習提問。如“樹上先飛來了 1 只小鳥,後來又飛來了 2 只小鳥,樹上一共飛來了幾隻小鳥?”,爲防止幼兒變換的數字太大,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教師可出示數字,讓幼兒看數字模仿編題。還可以請幼兒在不變換數字的情況下,變換不同情節模仿教師編應用題,如果幼兒一時不能變換情節,教師可以出示圖片進行提示,如:教師出示 1 只蝴蝶,幼兒可以編出“花園裏先飛來 2 只蝴蝶,後來又飛來 1 只蝴蝶,花園裏一共有幾隻蝴蝶?”練習的次數多了,幼兒自然就會變換情節了。這種是在不要求掌握應用題的結構的前提下模仿教師的範例,幼兒獨自編出結構完整的口述應用題,除情節和已知數外,還要提出問題。幼兒在模仿教師編題過程中,經過討論和糾正錯誤的實踐過程,逐步找出了規律,爲下一步學習自編口述應用題奠定了基礎。並且在模仿口述應用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

4.學習自編口述應用題

幼兒在基本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以後,要進行專門的學習編應用題的活動。教師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幼兒理解應用題的結構,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自編口述應用題的活動。

5.學習表徵應用題

幼兒在掌握了自編口述應用題的方法之後,運用已掌握的數的組成、加減的規律,通過自編口述應用題來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減。再引導幼兒通過符號表徵的方式或者圖畫的形式表達應用題,比如圖譜法,減法先畫總數,再用斜線表示減掉的數,問剩下的就將剩餘的括起來打問號,證明問的問題是關於剩下的數字。如果加法,問的問題是總數就將總數括起來打問號。符號表徵法就像平時符號寫字一樣進行表達想說的情境,然後畫等於號和問號即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