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季 214|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得有多少文化

在农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家长,他们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我是农村来的,不识字,孩子要靠老师好好培养。”乍一听,没毛病,仔细一想,觉得有几分道德绑架,不识字,没文化,就不用培养自己的孩子了吗?就应该冠冕堂皇地推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吗?

今天,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位亲戚,急急忙忙地来我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师在孩子的班级群里说了一大堆话,不知道说什么,她不会,赶紧帮忙看看,害怕耽误了孩子的事?”我说:“什么事?”她说:“不知道,我不识字。”我只能把她的手机拿过来仔细翻看,好家伙,在班级群里老师和家长又是文字又是语音大概有一百多条信息。为了节省时间,我继续问:“老师让填什么表格?”她依然说:“我不知道,我不识字,看到群里有信息,就急忙跑过来了。”无奈之下,我只得一条一条听老师发的语音和上翻每一条文字信息,这才看明白了,原来是人口普查,老师让每个学生补充模糊的信息。因为是在线表格,所以很快就填好了,这位亲戚舒了一口气,这才如释重负。再看看班级群,依然有很多家长,在不停地发问,不停地乱填信息,是老师没有说明白吗?当然不是,可以看得出这位班主任考虑得很周到,既发语音,又发文字,表达很清楚,就是要求家长完善学生的具体信息。这就是说,无论家长识字不识字,大家都能理解,识字的看字,不识字的听语音。然而,在班级群依然属于炸锅状态。有的家长说,去打印部,出几块钱一下子就弄好了,从消息中可以看得出已经有很多家长在打印部排队了。如此简单的信息,只要认真听,只要会玩手机的人都会操作,咋就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呢?其缘由是,不学习。

当我把信息填好的时候,那位亲戚还是不放心,又仔细检查了几遍,并说找到她女儿的名字了。看来,她不是完全不识字,不过是识字少一些,不想动手罢了。

识字不多并不代表什么都不会,在这里,我想说,做家长也得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会填了慢慢来,一次填不好就多试几次,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呢?教育孩子是一个常态化过程,现在一个孩子要填的信息真的有很多,如果每次都要依靠别人的话,那么以后对于任何填报信息依旧会处于归零状态。在我看来,只要学习,就没有学不会的。

很多家长盲目地询问别人,给孩子的一个信号就是“我什么也不会”。身教胜过言传,作为家长都不愿意学习,那么孩子也就有了不愿意学习的榜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们这样对孩子说:“我上学的时候没好好学习,现在你可要好好学习呀!”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句话的背景,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现在依然不好好学习,并且还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中国,这是大多数父母的愿望之一,也就是一大部分孩子走在替父母实现愿望的道路上,而孩子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又或许知道但他们却不能左右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曾经的不学习,成了孩子要努力学习的理由,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也有些可笑。

我不禁要问:“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到底需要家长有多少文化?”其实,并不需要多少,作为家长,要知道孩子无需替代家长来实现他们没有实现的梦想。作为家长,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就行了,善良、心怀感恩、豁达、善于学习等等优秀品质,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如果家长一味推脱自己的责任,那么培养出的孩子也就没有担当意识。就像那位亲戚一样,只要静下心来,慢慢听老师讲,总会听明白老师的意图,不要把不识字、文化水平低,当作自己不精进的理由。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不努力,不学习。你不努力,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努力呢?

在我看来,最好的家长是有一颗善于学习的上进心,家长的文化层次并不决定着孩子的水平。作为家长,更不应该让孩子认为家长的文化层次决定着自己的优秀程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孩子真的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往后无论孩子如何努力都不会超过有高文化层次父母的孩子。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起跑线,所谓起跑线只不过是一些商家的噱头而已。所有的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都是公平的,尤其在学习这件事,纵使父母再优秀,文化层次再高,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父母能做的是尽量提供给优越的条件和优秀的榜样,这便是家庭教育的差距。

培养孩子,父母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学习,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树立出一个好良好的榜样就足够了。这个榜样,无论你是农民工,还是达官显贵,在孩子眼里,你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不识字没文化,并不能成为不会教育孩子的理由。从本质上说,是这部分家长自信心不足的潜在表现,反过来说,正因为不识字,才更需要努力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两全其美。

作为家长,万万不可以为自己年龄大了就放弃学习。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只要善于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学会的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刻会派上的用场。

2020年10月1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