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确定性行动来解决不确定性担忧,青岛全员核酸检测心理学思考

国庆之后,青岛通报发现3例新冠肺炎病例,随后进一步排查增加9例,共计12例,其中确诊6例,无症状患者6例。

一瞬间,青岛疫情防控形势顿时严峻起来,毕竟国庆假期人潮汹涌,没有限制出入,多达500万游客进出游览。

随后,传来青岛决定进行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并要求在3天内完成主要5区检测,5天完成全部辖区检测,共计检测人数估计高达900万。

再次梳理患者被发现过程,大致情况是3个患者在中医院就诊被发现,经查曾去胸科医院就诊住院,由此排查胸科医院,再次发现9人。

因此,这次发现患者与青岛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

据报道,截止10月13日上午,已经检测300万人,出结果的110万人没有发现一例新患者,这个结果是非常好的。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全员检测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首先进行全员检测有两个心理因素。

一是就政府层面说,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全体检测可以快速筛检可能者,再就是个人层面说,可以消除恐慌情绪,避免被感染可能性。

这两个因素其实一体两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可以缓解个体恐慌,要想缓解个体恐慌就要把问题尽早消解。

这其实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不确定性。

这个世界有确定部分,也有不确定部分。我们最怕的是可以确定但无法控制确定的部分,比如我确定是健康的,但是周围也许有患者,就有被传染可能。

这个不确定性才是折磨人心的要害。

好似达摩克利斯之剑,真的掉下来也就罢了,偏偏它横竖在那里,不知道啥时候会掉下。

而全员检测,就是用确定性行动来解决不确定性可能,由此把原本可以掌控的确定性带给自己。


其次继续思考,为何不确定性如此威力巨大呢?

就要说马斯洛需求理论了,在老马看来,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而且最基础的需求也是最重要的。

比如,空气看似微不足道,可是谁也须臾离不开,一旦患有呼吸疾病才知道空气的重要。

不确定性所体现的,正是最基础的心理需求,这里包括身体健康需要和安全感需要,这也是最基础的2种心理需要。

为此,全员检测就是起到满足这2个需要的目的,保证身体健康和安全感满足,甚至哪怕万一检测有问题了,心里也放下了不确定性。

好比生活中,我们不怕吃苦受累,就怕不知道吃苦受累为了啥,或者吃苦受累何时是个尽头,我们需要确定性答案,哪怕这个答案并不美妙。


最后说下检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比如报道有人因为检测时候,被穿防护服的医生胳膊碰了下嘴唇,就担心是否会被感染,害怕至极。

这个心理同样值得分析,看得出要么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要么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这个人小时候,亲子安全依恋关系不够好,没有形成较好的安全依恋。

因为,面对不可知、不确定的会传染的新冠疫情,我们害怕是正常的,但是被医生碰了一下就担心传染,显然这个安全感层次太低了,太敏感了。

再继续讨论,就是小时候母亲养育方式不够,具体表现为下面3方面:

一是反应性,母亲及时给予婴儿生理需要的应答性反应,并能判断出婴儿实际需要,比如哭泣时候不是直接给奶喝,而是猜出来五种可能之一:饿了、困了、身体不舒服了、心理不舒服了、无聊了!

二是情绪性,母亲要情绪稳定,不能狗一阵猫一阵,而且通过说学逗唱等与婴儿产生情绪交流,给婴儿心理感受愉悦感。

三是社会性刺激,母亲通过互动活动联系婴儿,达到陪伴效果,陪是生理需要,伴是心理需要,提高陪伴效果。

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可以做到上述三点,达到60分,就怕做的太糟糕,导致母婴依恋关系不好,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当然,这都是心理推理而已,事实上,作为成人过分担忧,如同杞人忧天,不能怪责父母,需要的是自我负责,毕竟人就是为了经历挫折、挑战自我,才来到这个世界的。

这也是《老人与海》备受推崇的地方,也是其精神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