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金剛經》第一品:法會因由分(上)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幾乎每一部佛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除了有一部經例外,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嗎?知道的小夥伴把答案寫在評論區吧。

那爲什麼要用“如是我聞”呢?因爲佛在世的時候只說法講課,從不寫字和做作業,所以,每一部經書都是由他的學生記錄整理出來的。

佛主有個學生叫阿難,阿難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慶喜,佛成道的那天他剛好出生,又是佛的親堂弟,所以,佛成道阿難出生,佛就跟他起了個慶喜的名字。

這個人不僅聰明,而且記憶力非常好,是佛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也就是當時的最強大腦,他把佛說的每一句話都牢牢的記錄在他的腦袋裏。

有一天,佛主要去世了,他對佛說:“佛主啊,你馬上要走了,我準備把你說的話都記錄下來整理成經文,但是,如果別人要是不相信我該怎麼辦呢?”

佛主就告訴他,在每一部經的開頭都加上“如是”這兩個字,所以,“如是我聞”中的“我”就是阿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聽到佛就是這樣說的。

這個阿難在《西遊記》裏面也出現過,知道是在那個場景嗎?如果知道的小夥伴也可以在評論區寫出你的答案。

那麼接下來的經文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一時”就是這個時候,或者那個時候。這裏出現了一個地名: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也叫做“祇園精舍”,佛主講課有很多時候都在這個地方。

舍衛國在印度是個比較富裕的國家,這個國家有個大土豪,也是當地的大善人,他經常的救濟一些孤苦伶仃的窮人,所以被稱爲:給孤獨長者。

有一天,給孤獨長者到王舍城去給兒子找媳婦,當他來到未來親家的家裏,發現對方家裏佈置得非常隆重,於是說:“你怎麼這麼隆重的歡迎我啊”?對方說不好意思啊,這不是歡迎你的,而是歡迎佛明天來這裏上課的。

給孤獨長者就問:“佛是個什麼東西”?對方說,你明天來聽一下課就知道了。第二天,給孤獨長者聽了佛主的課,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對佛說:“佛啊,能不能去我那裏,也就是舍衛國也講講課啊?”

佛說:“可以啊,你去你那裏找一個位子大一點的講堂就行了。”位子要多大呢?至少也得容納幾千人吧。

於是,給孤獨長者回到舍衛國找講堂,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地方。是什麼地方呢?是當時舍衛國祈太子的私人花園。

這個祈太子跟他開玩笑,說:“只要你能夠用金葉子把地鋪滿,我就把園子賣給你。”那麼,這個園子的面積有多大呢?比北京的紫禁城還要稍微大一點點。

沒想到這個給孤獨長者還真是個土豪,就真的拿黃金葉子一片一片的去鋪地,鋪到一半的時候,太子就被感動了,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真有這麼誠心的人。

於是就對給孤獨長者說:“好了好了,你不用再鋪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大講堂建成吧!”由於這個講堂是祈太子和給孤獨長者合夥蓋起來的,所以就叫:祈樹給孤獨園。

接下來的經文: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什麼是“比丘”?比丘就是乞士,那乞求什麼呢?上求佛法,下度衆生。真正明白可以爲度衆生乞食,爲衆生種福田,去惡取善的就是小比丘,連善惡觀念都沒有了的就是大比丘。

當時佛規定是不準去種田的,因爲田裏有很多蚯蚓啊、小蟲子之類的生命,如果種田的話,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它們,犯了殺生戒。

那不種田怎麼喫飯呢?佛家叫乞食。什麼是乞食呢?說通俗點就是要飯。

不過和尚的要飯跟丐幫的要飯還不一樣,丐幫是低級別的要飯,和尚是高逼格的要飯。

什麼是“高逼格”的要飯?首先在要飯前穿着要乾淨,容貌要端正,態度要嚴肅,要有儀式感。

然後,要飯的時候是不能挑的,所謂沿門乞食不論富貴貧賤,不能說那家今天喫小龍蝦、大閘蟹我們就一起都去那家,這家喫蘿蔔醃菜,我們就都不去了。

在這裏要說明一點,那個時候的和尚都是喫肉的,因爲別人給什麼你就得喫什麼,不能挑,雞鴨魚肉都得喫。

和尚什麼時候纔不喫肉?那是在中國樑武帝的時候,尤其是後來的百丈懷海禪師改革,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個時候的和尚們纔開始喫素,而且只有中國的和尚才喫素。爲什麼?因爲可以不用乞食了,不乞食就可以自己做飯喫,想喫什麼做什麼。

和尚們要飯規定是很多的,不僅衣服要穿整齊,還有帶上要飯的工具——鉢,這個鉢要根據每個人的食量大小,託鉢托出去了就要乞食,而且規定了不能超過七家。

如果之前幾家給的東西太多了不用到七家就可以回去,但是,如果乞了七家,鉢還沒裝滿,那麼就不能再乞了,也得要回去。

乞到的食物在哪裏喫呢?不能站在外面喫,也不能邊走邊喫,必須託鉢回去之後才能喫。

佛爲什麼要去要飯呢?除了不殺生,還有一個就是不貪口味,不用去糾結今天喫什麼,明天喫什麼,乞到什麼就喫什麼。

那跟着佛的大比丘有多少人呢?1250人,不管佛在哪裏上課,這1250人都是必須會到場的,叫做“常隨衆”,也就是佛的鐵粉了。

而這1250人在沒有跟隨佛之前都是大咖級別的,比如舍利子,目犍連等等,我們在講《心經》的那個系列文章已經介紹過了。

那麼接下來的經文: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一段應該怎麼理解呢?

請關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