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下)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那个时候。“世尊”就是佛的十个称号之一,佛无论在世还是出世都是最尊贵的,三界独尊的意思。这里的“三界”指的不是天地人三界,而是佛家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食时”就是到了吃饭的时间。在佛家叫做“过午不食”。什么是过午不食呢?就是在午前吃饭。

佛家认为早餐是天人餐,所以要丰富的吃,午餐是人餐,要开心的吃,晚餐是畜生餐,能不吃就不吃,宵夜是鬼餐,吃了也不消化。

像我这样的人就不行了,早餐一般都不吃,午餐一般都忙,随便吃一点,晚餐是正餐,还要喝两口,不宵夜是肯定不行的,至少也得再撸个串。

看来我这吃的都是畜生餐和鬼餐啊,也不知道抢了多少鬼的饭。而和尚只有生病了或者太老了,吃晚餐叫做吃药,是为了治病才吃这顿饭,更别说宵夜了。

所以,佛的这个“食时”,是中午之前就出去乞食。乞食的时候要着衣持钵,出家人应该只有三件衣服,分别是:五条衣、七条衣和九条衣。

五条衣是睡衣和工作服,七条衣是说法或者很隆重的场合才穿的,九条衣也叫大衣,是参加宴会或者出去要饭才穿的。

不管是几条衣,都是粗布染染颜色,甚至是拿旧布做的。不像我们现在有的和尚穿着光鲜亮丽,甚至还穿丝绸,这个是很要不得的。一件丝绸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生命,是严重违反戒律的。

其实真正的修行是很清苦的,不像现在的一些和尚,长得是肥头大耳,打扮得道貌岸然,一些的寺庙都在拼命的捞钱,搞得乌烟瘴气,而这些根本就不是佛的初衷。

到了中午的时间,“著衣持钵”,这个钵也是有讲究的,钵的颜色都是灰黑色的,就是要不起爱染之心,钵的材质要粗陋,不能太名贵,就是不起贪意。

“入舍卫大城乞食”。佛穿好了袈裟,拿起钵盂就去舍卫国城里化缘,“次第乞已”就是沿门乞食,挨家挨户的要饭。

佛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大迦叶,一个叫须菩提。这两个人在要饭的时候喜欢走极端。

大迦叶专门找穷人要饭,他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前辈子太吝啬、太小气了,所以找他们要饭可以帮他们种福田,下辈子就不会这么穷了。

而须菩提刚好相反,专门找有钱人要饭,他说有钱人的福报太高了,这么高的福报不做点好事,如果不种点福田,下辈子就会受果报,就会穷苦不堪。

而佛是次第乞已,不论富贵贫穷,沿门走七家就回大讲堂了。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回来吃完饭,把袈裟和钵都收好,然后打水洗脚,因为大家出去要饭都是光脚的,所以回来打坐之前要把脚洗干净。

洗完了脚做个足疗,就把座位铺好,整理干净,就开始打坐了。

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佛自己做的,也没有找个秘书来服侍服侍,更没有请个阿姨或者钟点工来打扫打扫,佛的生活就是这么的严谨、这么的平淡,跟我们平常人也没什么区别。

佛不是光芒万丈,也不是高高在上,他就是在平淡生活中的一个慈祥的长者,严谨又不失威仪。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酒的醇香浓烈,舒不知,真正的名贵却是淡而又淡的平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