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讲透《茶疏》4:产茶之松萝、虎丘、龙井

原文:

    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

    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秾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颃(xié háng)。

    往郭次甫亟(qì)称黄山,黄山亦在歙(shè)中,然去松萝远甚。

    往时士人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人胀满。

    自余始下其品,向多非之。近来赏音者,始信余言矣。


江泳解读:

    如果在顾渚,也有好茶,人们以水口茶命名它,全与岕茶不同了。

    如歙州的松萝茶,吴县的虎丘茶,钱塘的龙井茶,香气浓郁,都可以与岕茶媲美,不相上下。

    之前郭次甫推崇黄山茶,黄山茶也在歙州境内,然而比松萝茶要差得远了。

    以前的读书人都看重天池茶。天池产的茶,喝多了,会让人腹胀。

    自我开始降低它的品级,还受到一些非议。近来一些懂得欣赏的人,也开始相信我的话了。

    这一段许次纾开始点评长兴罗岕茶之外的一些名品佳茗。如顾渚的水口茶、歙县松萝茶、吴县虎丘茶、钱塘龙井茶、黄山茶、天池茶,下面做做介绍。

    顾渚产茶多,名字也不一样,除上篇结束的罗岕茶,其他的好茶,当地人叫水口茶,与岕茶有所区别了。

    而松萝茶,则产自歙县境内,也就是今天的黄山市休宁县境内。松萝茶,始于明代,在明代属于名茶。

    明代冯时可写了一本《茶录》(成书于1609,在《茶疏》之后写成),里面对松萝茶有一段记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

    意思是说,徽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茶,最近出的松萝茶比较流行。这茶,开始于大方和尚,而大方和尚之前在苏州的虎丘待了很长时间,学会了采摘制茶的方法,后来到徽州的松萝山修行,采摘山上的茶叶在庵堂里烘制,名声传出去了,仿效的多了受到追捧价格也往上涨。松萝茶比天池茶好一些,比虎丘茶则稍微差一点。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对松萝茶有一定的了解。

    虎丘茶,产自苏州虎丘山,明代诗人王世贞写的《试虎丘茶》说:“虎丘晚出谷雨候,百草斗品皆为轻。”意思是只要虎丘茶一上市,其它茶叶都被看轻了。

    说明在明代,虎丘茶比较受追捧。根据清朝的《虎丘山志》对虎丘茶做了这样的描述:“虎丘茶,出金粟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如白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只是这茶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

    钱塘龙井,产自现在的浙江杭州。钱塘产茶,历史悠久。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八之出中介绍浙西茶区时就介绍了杭州钱塘茶产自天竺、灵隐两寺。当时天竺寺、灵隐寺的僧人在寺旁开山种茶,自己种自己用,同时也用来招待香客。这里成为杭州西湖茶的源头。茶树主要种于寺旁的北高峰、天 竺、白云峰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好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品质基础。

    到了宋代,已初具规模。北宋诗人林逋写有“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来赞美钱塘茶。

    到了明代,钱塘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详见《江泳带你读懂<茶经>》)

    松萝茶、虎丘茶、钱塘龙井茶,是许次纾认为可以与岕茶不相上下的三款好茶。

    黄山茶,说的是产自黄山的云雾茶,非今天的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诞生于清代。

    天池茶,是产自苏州的天池山茶。明代张谦德在其《茶经》里,说:“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常州之阳羡,湖洲之顾诸绿笋……其名皆著。”可看出天池茶还是受到当时的文人看重的。

    当然许次纾的意见则不同,认为天池茶喝多了腹胀不舒服,所以要降低其品级。

    不同的人对茶的认可程度会不同。在许次纾之后,有明代的谢肇淛(zhè)写的《五杂俎(zǔ)》(成书于1616年)里,则说:“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芥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松萝、虎丘、罗岕、龙井、阳羡、天池这六种茶是茶中上品。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对明代的茶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好茶,且看下回解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