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初鉴 廿三

引:先生曰:“伕我则不暇。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日孚悚然有悟。

南川子曰:能知己则能知人。人之患,在于不能知己而欲知人。

引: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著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

南川子曰:纯是依着天理去做,便是合乎于道理,不必刻意分辨善恶是非。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谓乎?

引:萧惠问:“己私难克,奈何?” 先生曰:“将汝己私来,替汝克。”先生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南川子曰:为可而克,终不能克。刻意为之,恐生逆反。知天理之益处,知人欲之害处,趋利避害,久而久之,则自能存天理,灭人欲。

引: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时曰仁在旁,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

南川子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说万遍,不如实行一遍。空想无益,欲成其事,非行不可。

引:伕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

南川子曰:心先动,后有行。善恶之行皆始于心也,故修心养性之用也大,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庚子年九月初八

2020.10.24于北京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