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初鑑 卌九

引:先生曰:“學問功伕,於一切聲利、嗜好俱能脫落殆盡,尚有一種生死念頭毫發掛帶,便於全體有未融釋處。人於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於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儘性至命之學。”

南川子曰:有生必有死,而欲看破生死,其也難哉!人皆貪生畏死,希求長生不老,以逞萬世之慾,然則此又如何可得。故欲長生不死者,是緣木求魚。能樂而忘死,不知老將至,此已不易,何況能於生死處安然者乎?

引:聖人不貴前知;禍福之來,雖聖人有所不免,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良知無前後,只知得見在的幾,便是一了百了。若有個前知的心,就是私心,就有趨避利害的意。邵子必於前知,終是利害心未盡處。

南川子曰:福禍無主,雖聖人亦不能免。然聖人能遇變而通,此便是大智慧處。凡人遇變不通,故常憂悶,故常欲趨利避害。趨利避害,不若修心,此是從根本處來。然則亦不易也,非一時一日之功可得者。

引:先生曰:“無知無不知,本體原是如此。譬如日未嘗有心照物,而自無物不照。無照無不照,原是日的本體。良知本無知,今卻要有知,本無不知,今卻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

南川子曰:本體空空蕩蕩乎?非也。自有本體,然不可以常情揣度之。本體無善無惡,然能分別善惡,於世間萬物,無所不感也。

庚子年九月廿一

2020.11.06於北京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