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干擾”,你屏蔽得了嗎?

“小干擾”,你屏蔽得了嗎?

——抵抗干擾——

破碎的“無效時間”

我平時有個習慣,每次下載App之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禁用它的“通知”功能,因爲我最討厭工作的時候,手機不斷地收到外賣優惠或者促銷折扣等推送信息的干擾。有人可能會說:關掉通知後錯過重要的信息怎麼辦?在我看來,這些推送中99.99%都是無效信息。如果來者不拒,你原本能用於工作的整塊時間就會被割裂成破碎的“無效時間”。

暢銷書作者古典說過:現代人的生活就是“信息過多、思考過淺,隨時干擾、永遠在線”。美國一位信息學教授做過相應的調查:職場人士平均每工作11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每次被打斷平均需要25分鐘才能再度集中精神,繼續做原來的事。這就是你每天看似忙碌,回頭想想卻好像什麼也沒做的原因。

心流狀態

抵抗干擾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什麼是心流?比如你跟朋友一起打遊戲或者一起逛街,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根本沒過癮。這就說明,你剛剛進入了心流狀態。

在心流狀態下,你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你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你在心流狀態下做一件事時,好像進入了一個封閉的環境,外面再嘈雜也不會干擾你。唯獨與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信息,是你不會忽略的,不管它們有多複雜,你也不會感到絲毫費力。

心流

心流是指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的、忘我的狀態。

當然,工作畢竟不是打遊戲或者逛街。怎麼能在工作的時候抵抗干擾,讓自己進入心流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物理屏蔽法。如果你特別容易受周圍聲音的影響,建議你戴上耳機或者耳塞。我常年出差,包裏一定備一副隔音耳塞,專門用來對付飛機上的兩種人:1.“熊孩子”和“熊家長”;2.在機尾說話生怕機長聽不見,到哪兒都像在自己家裏一樣隨便的那種人。另外,不管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你都可以設立一個工作區,在這個區域內儘量不出現與工作無關的物品,儘量保持工作區的簡潔、清爽、一目瞭然。如果有條件,可以像程序員那樣,用兩臺顯示器來工作,用一個屏幕來做手頭最重要的事,用另一個屏幕來處理雜事,比如收郵件、微信對話、上網查資料等。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處理重要事務的那個屏幕不會突然彈出來各種干擾信息。微軟公司做過一項調查,多顯示器能明顯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第二,番茄工作法。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在1992年發明了番茄工作法,可以有效地抵抗干擾。具體來說,一個番茄時間就等於25分鐘連續工作和5分鐘強制休息,這樣,30分鐘就構成了一個最小時間單位,也有人把它叫作“煮”1個“番茄”。這樣循環下來,等你連着“煮”了4個“番茄”,也就是工作了2個小時以後,可以休息15~30分鐘。如果你每天能“煮”10個“番茄”,你就有5個小時的大塊時間,可以被用來高質量地完成那些“重要不緊急”的工作。剩下的兩三個小時,可以被用來做一些瑣事、雜事,即便有打擾也無所謂了。

第三,Deadline倒逼法。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一聽deadline這個詞就渾身哆嗦。這個詞若直譯成中文就是“死線”(多麼殘暴的說法:到日子,活兒沒幹完,你就可以去死了)。這也是爲什麼職場上流傳着這麼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你做的是個大工程,包含很多分項工作和很多細節,那建議你拿張紙,畫一張進度表,把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一直到deadline之前的每一天做什麼,都在表裏用線段表示出來。這種表格有個專有名字,叫作“甘特圖”,一聽就知道,是用“甘特”這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有了“甘特圖”,你現在是領先還是落後,最後能不能來得及趕完工,有沒有調整的餘地,全都一目瞭然。我團隊裏的一個小夥伴在準備婚禮的時候,做了一張超大的“甘特圖”,九大模塊,共計80個小項目,按照婚禮時間倒推,標註好每個項目的完成時間,自己驅動自己,按計劃完成。最終在幾乎沒有請假也沒有花錢請專人策劃的情況下,辦了一場所有人都點讚的定製化婚禮。

一句話理解抵抗干擾:

俯首埋頭,進入心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