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論語」19.23:不入其門難窺奧,孔子之道仰彌高

「子張篇第十九」23

【原文】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譯文】

叔孫武叔告訴朝中諸大夫說:“子貢勝過仲尼。”子服景伯將此言轉告給子貢。子貢說:“這就好比宗廟的圍牆。我的圍牆只有齊肩高,在牆外就能發現裏面房舍之好;而我老師的圍牆卻有數人高,若找不到門徑進去,就見不到裏面的宗廟之美、房舍之盛。能找到門徑的人或許太少了!無怪乎叔孫武叔會那樣說啊。”

【註釋】

“叔孫武叔”,姬姓,名州仇,諡號武,三桓中的叔氏第八代宗主,世襲魯國卿位。孔子隳三都時,叔孫武叔最先響應,但後來又跟隨三桓中的孟孫和季孫共同抵制隳三都,致使行動失敗。

“語”,音“玉”,告訴,使知道。

“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門十哲”言語科弟子,小孔子31歲。曾任魯、衛之相,辦事通達,善經商之道。後文的“賜”即子貢自稱其名。

“賢”,勝過、超過。如韓愈《師說》中的“師不必賢於弟子”。

“仲尼”,孔子的字。

“子服景伯”,魯國大夫。姬姓,子服氏,名何,諡號“景”,爵位“伯”。

“宮”,即後文之“宗廟”。古時奉祀祖先的宮室。如《詩·召南》中的“於以用之,公侯之宮”。有註解認爲“宮”即指“牆”,今不從。

“窺見”,看出、察見。

“室家”,此處指房舍、宅院。

“夫子”,古時對卿大夫的尊稱。前一處指孔子,後一處指叔孫武叔。

“仞”,音“認”,周制八尺。一說七尺,一說五尺六寸。約有一人高。

“百官”,此處指房舍衆多。“百”,言其多;“官”通“館”,房舍、館舍。

“富”,多、豐盛。

“夫子之雲”,指叔孫武叔所說的話。“雲”,說話、引文。

“不亦”,用在謂語之前,常用於表肯定意思的反問句,句末多有"乎"字。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宜”,當然、無怪。

【評析】

叔孫武叔認爲子貢之賢勝過孔子,這頗似近現代的崇洋而貶儒。但子貢自認遠不及孔子。他只用了一個“宮牆”的比喻,就極爲形象貼切地說明了孔子之道的偉大,其思想之光輝,內涵之豐富,非“不得其門而入”者之所能見。的確不愧是語言大師。

顏回的修爲境界,在孔門弟子中首屈一指。孔子曾稱讚他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顏回悟性極高,連孔子也自嘆“弗如”。子貢說自己可“聞一以知二”,而顏回則能“聞一以知十”(5.9)。顏回曾感嘆孔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9.11),並且“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矣”。像顏回那樣的人物,都自認用盡才智,也難以極盡孔子之道,可見子貢的“譬之宮牆”並非謙虛之言,而是發自內心的讚歎。

孔子之學,就是儒家的“宮牆”。凡未得其門而入者,便不得見大道之仁。那些盲目尊崇西學而貶斥孔子者,不是正如叔孫武叔一樣見識淺薄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