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初鉴 廿六

引: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

南川子曰:人皆有成佛成圣之资质,盖人有良知也。能知良知者,善自应用,不圣何为?然人既自迷已深,欲拔除其迷而不能,不亦悲乎?

引: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后生阴也。

南川子曰:此亦大智者之言也哉!醍醐灌顶,破除群迷!余昔日之惑自此解矣!非阴阳互生也,乃阴阳为不同之状态也。阴阳常在久存,未尝生死泯灭。万物动态,皆因其态不同,而阴阳之性状随态显现也。

引: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阳,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阴阳一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一理也,一理隐显而为动、静。春夏可以为阳、为动,而未尝无阴与静也;秋冬可以为阴、为静,而未尝无阳与动也。春夏此不息,秋冬此不息,皆可谓之阳,谓之动也;春夏此常体,秋冬此常体,皆可谓之阴,谓之静也。

南川子曰:大哉斯言!能解吾惑!阴阳者,所以描物述事也。变化往复之中,自有变者,亦有不变者,阴阳所以描述此也。阴阳其工具乎?知其质性,命之以名,所以提纲挈领,以观其势也。阴阳其本体乎?

庚子年九月初十

2020.10.26于北京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