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怎麼辦?】* 雜談

毫無疑問,既然我們還願意繼續在這個世界上活着,隨時隨地都會遇到來自於內在與外界各種各樣的難題的衝擊、困惑和折磨。

怎麼辦?無數事實或案例表明,沒有什麼“天賜的良方”,唯有去正面面對,而不是尋求迴避和逃逸的捷徑;誰讓我們喜歡來到這個宇宙之中似乎是唯一的“應許之地”呢?不管“是誰”把我們拋在了這個世界,無論願意與否,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吧;反正人生苦短,時間也不會太長的。不管怎麼說,人生逆旅,不過匆匆過客而已矣。

何況,既已如此,那就只好儘可能地予以積極應對吧?不然,還想試圖往哪裏逃呢?

是的,當今時代我們曾經和正在面臨日益複雜的種種困難和難題。就算是精疲力竭地解決了多如牛毛的老問題,而新問題卻總是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怎麼辦?事實上,我們很多人正在處心積慮地想方設法在尋求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其中,儘可能地化繁爲簡就是具有可行性的一種辦法。但是,這樣做,絕不意味着我們試圖幻想可以找到一種輕鬆愉快的人生捷徑。相反,我們也都知道,人生沒有什麼捷徑如同沒有什麼退路一樣。

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必須正面面對我們身處的社會和世界帶給我們的種種困難和難題。而尋求“化繁爲簡”的唯一辦法就是必須積極主動地去面對、研究和解決各種複雜性的問題,從中正確地尋求人類的正確出路。

咳,這麼幾次反覆囉嗦也只是爲了“強調強調”嘛,而其實,強調又能有什麼作用呢?沒有。看起來,一切只能是“受難者”自己去接受、忍受和消化了?

因爲,積極所爲的最終很可能仍舊會是消極的結果——那就是要麼暫時性或表面性的克服或解決了“困難”,要麼就會因種種緣故而爲其擊敗;只有“受體的基因”和種種“場景”以“夢幻的形式”延續和傳承了下來,讓“新的受體”(即先輩的後裔)繼續在各種“新的形式”之下重新接受、領略和體驗。

如果我們一旦經歷得多了,其實很多問題也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可怕。事實上,在面對各種問題、難題和困惑時,如果能夠讓自己靜下來,喘口氣,冷靜而客觀地想一想,或許,許多解決和處理這些困難的辦法還是有的,甚至會很多的。

就像誰曾經說的那樣,“有多少問題,就會有多少解決問題的辦法。”且不管他“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先讓自己積極行動起來,抓住問題,仔細“研究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之道,再說。

很多事情,不去嘗試,怎麼能知道那些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說到這,忽然想起了一句俗語,在我們面臨工作時,往往“眼是‘孬種’,手是‘英雄’”。

這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不管遇到什麼事,儘管看上去很麻煩很可怕,但是隻要我們咬緊牙關,冷靜應對,並紮紮實實地去做,去處理,也許做着做着就能夠摸清竅門,明白具體可以用什麼辦法去解決了。

當然了,現在的事情通常遠遠會比過去的那些事要複雜得很多,因此,就必須有新的適合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保守殘缺”地還用那些“老掉牙”或“愚公移山”的蠢法子了。也不是那什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那麼簡單了。

當然了,對有些人而言,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如果真的“沒有金剛鑽,”就別吹牛皮硬是要去“攬那些瓷器活”了,否則,事情搞砸了不說,也顯得“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很沒“面子”不是?

專業的工作當然必須由專業人士去做。如果想去做,最好先讓自己成爲真正的專業人士。

最後我還想引申一點,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當中,有些“困難”和“問題”是人們在正常的生活實踐過程中必然可能會出現的,而有些“困難”和“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人爲”的。

“人爲”的意思比較複雜,但是基本上不外乎“正常現象”和“非正常現象”兩類。前者大體上也無可厚非,而後者則可能是因爲定位、佈局、判斷、謀劃、決策和運行的失誤造成的。

通常而言,萬事萬物皆有其內在的“因果性關聯”。比如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等等。

無論如何,凡事只能是由自己擔當,而不是幻想有誰會取代自己的。不然,我們可能什麼都不是了。

                                                                                               古藍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