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6,怪唐嫣嗎?

首周播放量平均不到5000萬;

平均收視率同時段墊底;

豆瓣開分4.9,一週後降到4.6......

唐嫣產後復出的首部大女主電視劇《燕雲臺》,原本備受期待,如今的成績卻一塌糊塗。

這部被北京衛視寄予厚望,甚至專門空出一天檔期等候的大製作電視劇,變成了“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劇。

而在各路影視up主的吐槽視頻裏,“這劇我連吐槽都看不下去”的彈幕,也是層出不窮。

“大女主”,似乎再次像我們想象中一樣,變成了金手指、瑪麗蘇的同義詞。

不過這一次,觀衆們似乎連吐槽的心情都沒了。


1

大女主戲,究竟怎麼了?

《燕雲臺》中,唐嫣所飾演的女主蕭燕燕,原型是歷史上遼代著名女政客蕭太后。

根據大女主戲一貫的設定,她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證明女子未必不如男。

而證明的方式,是依仗身份、巧取豪奪。

爲了獲得一匹好馬參加比賽,女主直接在大街上“碰瓷”,暗中用石頭驚了男主的馬,又惡人先告狀地強行奪馬;

因爲搶奪手段過激,驚馬一路踢翻攤位、衝撞百姓,衝進法場,她直接靠着自己宰相之女的身份脫罪;

偷了其他男選手的腰牌參加“射柳大賽”,連男裝都不換,被責罰的時候,又是說出那句慣用的臺詞:我一人做事一人當。

整套操作下來,沒看出女主哪點有“女子未必不如男”的氣魄,只讓人看到了一個莽撞任性,做事不計後果、不負責任的貴族小姐。

而接下來,便是大女主戲的第二個套路:“所有男人都愛我”。

女主一路闖禍一路脫罪,期間並沒有展現出什麼人格魅力,就收穫了一衆男主男配的青睞。

陰差陽錯之下,女主嫁給了男二;男主則成爲大遼重臣,守護了女主一生。

和《孝莊祕史》《羋月傳》如出一轍的劇本設定,放到今天,早已不夠新鮮。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小字燕燕的大遼太后蕭綽,確實與孝莊、羋月一樣,是手握“瑪麗蘇劇本”的真·大女主:

16歲被選爲貴妃,數月就封后,與皇帝共決國事;

29歲喪夫,丈夫立下遺詔:“軍國大事聽皇后命”;

臨朝27年,推行各種改革政策,出兵伐宋定下“澶淵之盟”……

殺伐果決、睿智英明的蕭太后,更像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絕非只會嘴炮、闖禍,等着各路男神拯救的傻白甜。

當然,這樣的人物,似乎也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古偶劇女主。

畢竟,一心搞事業的政治家,怎麼帶給觀衆甜甜的愛情呢?

大女主戲的第三個套路便是如此:權勢不過是命運的贈品,女主真正追逐、又求而不得的,始終是一段真心的感情。

於是,手段狠辣的女政治家不見了,又一個明明只是“願得一人心”,最後不得被命運推着保衛家國的當權者誕生了。

在這基礎上延伸出的各路影視作品,只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燕雲臺》的糊,不過是再一次驗證了套路難得人心的道理。


2

真正的大女主,都長什麼樣?

曾經,我們對大女主劇集的期待,其實不止於此。

觀衆期待一個強大勇敢的女性角色,不過要以人物形象的豐滿和真實爲前提。

提到《燕雲臺》這類帝后臨朝、共攝國政的劇情,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多半還是武則天。

在“大女主”這一概念還沒開始流行的年代,關於她的改編、翻拍,有已經有過無數版本。

有人把她拍成單純善良的女子,黑化全靠眼線;

有人把她當做一個權力的符號,着眼於她君臨天下的霸氣;

當然,更有精雕細琢者,用戲說正史的拍攝手法,來還原一代女皇波瀾壯闊的人生。

其中最經典的,當屬1995年劉曉慶版的《武則天》,這部劇塑造人物的手法,放到今天就是完全“反套路”的:

展現武則天對權力的嚮往,沒有讓她尬喊“我的命運自己做主”的口號,而是用了一個小細節:

年僅14歲的武氏初次承恩後,忍不住伸手撫摸了皇帝的袍服。

初入宮闈的天真好奇,少女在潛意識中對於權力的渴望,都化爲了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舉重若輕。

展現她的勇敢果決、與衆不同,沒有讓她故意出風頭、唱反調,而是讓她在皇帝得了一匹難馴的烈馬時,提供了最爲直接的方法:

“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

她與高宗的愛情,也並非完全浪漫的至情至性:

一開始,武媚娘就鼓勵李治去爭取父皇的寵愛;後來爲了回宮,偷偷聯絡李治,千方百計送出玉佩。

其中更多的,不過是對寵愛的利用,以及最終衍生出的一點相濡以沫的真心。

展現她的宮鬥手腕,不是“一開始與世無爭,最後被迫反擊”的唯唯諾諾,而是見勢不好,果斷出手,先發制人; 

不管是前期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還是後期打壓親姐姐、殺死外甥女,都是直擊要害,毫不留情。     

展現她的政治才華,不是讓她聲嘶力竭地與朝臣爭辯,一番演講就令人刮目相看;

而是在劇情中埋下一個“遇到難題—提出解決方案—獲得更多權力—解決更多難題”的良性循環。

獲得帝王寵愛靠心計、臨朝施政靠主動、登上帝位也是有謀劃有佈局,沒有哪一步是“被逼無奈”,更沒有所謂的天降好運。

這樣的女性角色,似乎更符合我們對“大女主”的想象。


03

大女主,不一定非得“大”

從《我的前半生》口碑滑鐵盧開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古裝偶像劇還是現代言情劇,一直在闖禍、崛起靠男人的“trouble maker”型女性角色,早就不喫香了。

這也是爲什麼,打着大女主旗號、完全圍繞秦宣太后一生來進行拍攝的《羋月傳》被噴瑪麗蘇;

而在《大秦帝國》這種歷史羣像劇中只是佔據了一小部分的寧靜版羋八子,卻成了不少觀衆心中當之無愧的大女主。

要知道,宣太后可是一位敢在朝堂上“開車”的狠人。

韓國被圍,向秦求救,宣太后毫不避諱地用曾侍奉大王的感受來說明——沒好處的事,秦國不幹。

同時,她和秦王之間十分“接地氣”的感情戲,也讓許多觀衆津津樂道。

當羋八子不得不攜子到異國作人質的時候,秦王對她的關心,沒有靠什麼漂亮的臺詞道出,而是老夫老妻式的絮叨:

“多給她帶點衣物,布料要花的,越花越好,那小妖精她臭美啊。”

可以看出,所謂的大女主,其實不是要杜絕感情戲,也不一定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女性,她們有的,是對自我的思考、對感情的抉擇,和精神上的清醒與強大。

“大女主”這一概念,正在逐漸變得更多元,從高高的權力寶座上,走進我們真實的生活。

今年走紅的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被很多譽爲“披着沙雕甜寵劇外衣的女權劇”,也是這個緣故。

女主陳芊芊,有嬌憨任性的一面,但從不被動地“等靠要”。

面對自己愛的男人,她願意有限度地付出真心、主動爭取,可當需要犧牲國家利益去換自己的幸福時,她也拎得清孰輕孰重。

在這樣的角色設定下,劇作去傳達“女性也有自己的廣闊天地”的思想,才更令人信服,它能獲得口碑點擊的雙豐收,也在情理之中。

說到底,現在觀衆們愛看的劇情,其實不是“把女人當男人拍”,而只是把“女人當正常人來拍”。

就像是美劇《愛情生活》裏,以“一集一年”的節奏,講述了女主Darby十年的人生故事。

女主從小鎮來到紐約,遇到過有靈魂共鳴伴侶,也遇到過喫軟飯的“渣男;她當了單親媽媽,也與自己的媽媽和解;她從畫廊的接待員做起,最終成長爲擁有自畫廊的主理人。


她的愛人、朋友、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也都在不斷地跨越障礙,有的人成長了,也有人留在原地。

比起十幾年前的女性羣像劇《慾望都市》,《愛情生活》不再只圍繞着兩性關係着力,它寫愛情,更寫人生,引發的觀衆共鳴是超越國籍和文化的。 

所以,其實不必再糾結於大女主的“大”了。

沒有那些帝王將相、殺伐征戰的故事,僅僅是展現一個平凡女性的生活,也能有足夠的力量去感染人、鼓舞人。

大女主劇,重點不是戲份和名頭上的“大”,而是女性角色所具有的“大寫的人格”。

好的女主劇,從來都不是靠着“美貌才華驚天動地,所有人都爲她折腰”而吸引觀衆,而是哪怕有很多缺點,她們依然有獨特的個性與吸引人的人生經歷。

她們不完美,但有成長,有屬於自己的人物弧光——

就像所有平凡的好角色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