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衣間情侶照片火了:多少女孩,正在給男友當媽

聽過很多人感慨:“女朋友普遍有一種當媽的心態。”

衣食住行,不少女孩樣樣都要替男朋友操心。

一張男試衣間的照片在微博上火了。

圖中,三個女生齊刷刷站在試衣間外,撩起門簾,探着身子,給正在試衣服的男友做造型顧問。

很多女生恐怕已在手機前露出了會心一笑——這不就是帶男友逛街的日常嗎?

據說,戀愛中的女孩都有兩顆心:一顆少女心,一顆媽媽心,一顆用來親親抱抱,一顆用來心疼照顧男友。

只可惜,我們看到的第二顆心,常常是碎掉的。

1

多少女性

正成爲“保姆式女友”

某網站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男裝領域,女性的消費佔比達到四成。而女裝領域,男性的消費佔比僅有一成多。

看過試衣間照片的女生,在網上調侃自己養了個孩子,被人當秀恩愛屏蔽。

現實愛情中,卻真的有一類人,他們不“渣”,卻足夠讓遇上的人感嘆“是我瞎了眼”。

那些把生活的所有期望都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的長不大的孩子,在另一方的庇護下,越來越失去自我,越來越“弱小”。

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成爲“保姆式女朋友”或“保姆式老婆”。

社長想到一個最近剛和男友分手的女同學。

原本甜甜蜜蜜的一對,說分就分,讓一羣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我們去安慰她,她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說幸虧分了手,不然以後可倒大黴了。

“剛住一起時,家務活什麼的我特別積極,一心想着他下班回來能給他一個乾淨的家和一頓豐盛的晚餐。

他一向不幫忙,碗不洗、地也不拖。最初,我只當他太累,下班再晚也都自己承擔下來。

可越到後他越過分,什麼都不做,到家就躺沙發上了。”

說到這,她重重嘆了口氣:“你們說,他究竟是把我當女朋友,還是當媽了?”

在這個社會,女性往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一份關於中國婦女社會地位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18歲至 64 歲女性的在業率爲 71.1%,遠超56.2%的世界平均水平。

這意味,許多中國女性,並未因丈夫在外工作,自己就閒在家裏。

電影《找到你》有這樣一句臺詞:

“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如果你選擇成爲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爲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這不算是一個職業。”

在傳統觀念裏,男性普遍是強勢一方,而女人,理應在家相夫教子。

然而,時代變化,當下的兩性關係中,男性在心理和生活上都較以前更多地受到女性的照顧。

曾在外企工作的張女士說,剛生孩子的兩年裏,她每天夜裏都要多次起來,幾乎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而先生每晚都一覺到天亮。

現在孩子三歲多了,絕大多數時候也是自己一個人帶。

她沒時間逛街、美容、聚會,而先生還能時不時出去踢球,和朋友小聚。

丈夫、爸爸,就像影子一樣,“存在卻摸不着”。

結婚後,張女士在朋友圈裏就像失蹤了一樣,只偶爾曬曬孩子,寥寥幾句,字裏行間卻全是對生活的疲憊和抱怨。

她說,自己每天忙得累死累活,還要被挑剔不化妝,身材變形。

而在她給別人的評論裏,最常看見的是這樣一句話:

“真羨慕你,要是我有時間,也能……”

在她最近發的一張自拍裏,那憔悴的樣子和從前精神飽滿的職場達人,判若兩人。

但如果不是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哪個女孩不想對自己好一點?

說到底,究竟是女性想給男友或丈夫當媽,還是被男人給硬生生逼成了媽?

2

婚戀中“長不大的孩子”

男女都有

有人說,每個男人都要通過婚姻來成長,而在戀愛中他們往往就是個孩子。

但事實上,婚戀中的“孩子”,男性和女性都有。

電影《春嬌與志明》裏,張志明就是一個好像永遠長不大的幼稚男孩。

春嬌對他說:“每次一到了最緊張的關頭,你就會拋棄所有的東西,犧牲所有的東西,滿足你自己,成全你自己。”

志明也贊同:“從國中後,我就沒長大過。”

婚戀中,長不大的另一半,也有女性的身影。

某論壇上,有一位新娘曾發帖求助:因爲生活中太依賴老公,自己慢慢喪失了社交圈。

老公加班,她就會煩躁;她也討厭自己太過“粘人”,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回帖裏,網友分享了“老公依賴症”的症狀。

有人要求對方的“全面包容”“無條件滿足”,有人分開一會兒就開始焦躁不安……

她們把生活的所有期望都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在另一方的庇護下,越來越失去自我,越來越“弱小”。

在電影《原諒他77次》裏,女主Eva在筆記本里,記下了男友Adam傷害她77次的所有經歷。

Adam傷害她的事情,其實都不是什麼大事,無非是情侶間都會有的日常爭吵。

問題的根源,不在於他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而是他的幼稚讓兩人間的裂痕越來越大。

三十多歲了,Adam還把兒時父母離婚作爲自己的傷口掛在嘴邊。

和未來岳父踢足球,他因一點小事就和對方吵得不可開交。

每次吵架,不管Eva如何向他表達自己的訴求,他都草草敷衍,從未重視過。

永遠覺得自己沒有問題,這種“長大不心理”,有兩個主要特點:

第一是“自我中心化”,說白了就是極端自私,覺得所有人都應該來服務自己。

第二點叫做 “偏執分裂”,無法接受和自己預期不相符的事實,無法接受自己被指責批評,看似強硬,實則脆弱。

有心理學家認爲,這種現象的形成與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密切相關。

通常,“長不大的孩子”會有個溺愛TA、同時也給TA極端傷害的家庭。

可以試着回想下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恨不得把你所有事情都包辦完,恨不得幫你把該走的路都走了,理由只是怕你摔倒。

可一個人要是沒摔倒過,哪裏能成長呢?

這種包辦式教育對人的影響,直到TA成年後依然如影隨形。

於是,我們在許多婚戀悲劇中,總能看到“長不大的孩子”的身影。

3

沒有滿分的另一半

只有共同承擔的兩個人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許多成年人,心理上是孩子。”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當你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爲你做的一切時,不論男人還是女人,你就離“長不大的孩子”不遠了。

而一段長期關係中,最重要的不僅是平等與尊重,還有共同承擔責任的決心。

大才子錢鍾書先生,可謂是“生活白癡”。他不會繫鞋帶,也不會修東西,與楊絳在一起時,生活起居全靠她打點。

但楊絳懷孕時,爲了照料妻子,錢鍾書學會了煮飯燒菜,雖經常弄壞東西,卻懂得了如何體貼照顧人。

正如日本學者國分康孝在《婚姻心理》所說:結婚要講倫理、負責任,要有很強的實際生活能力。對於幼稚的人來說,結婚是負擔。

成人區別於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獨立人格。在婚戀中,只有兩個人保持着人格獨立,關係纔會長久,彼此纔會不斷成長。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裏寫道:“人們將女人關在廚房或者閨房內,卻驚奇於她的視野有限;人們折斷了她的翅膀,卻哀嘆她不會飛翔。但願人們給她開放的未來,她就再也不會被迫待在目前。”

社會在發展,觀念在劇變,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在婚戀中似乎依然扮演着付出更多的一方。

長不大的男女的故事,仍在不斷髮生。

“好的兩性關係,既非僵硬的佔有,也非軟弱的依附。”爲避免孩子式男女的悲劇重演,婚戀中,雙方都應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

要知道,從來就沒有滿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兩個人。

給文章點個贊吧,珍愛生命,遠離婚戀中“長大不的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