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系列——收到錢和失去錢

        今天送孩子去輔導班之後回來的路上,看見路邊有賣熱豆腐的地方,也是想給自己買點熱豆腐喫,於是就想着自己口袋裏有錢就手伸向口袋,結果不到兩元錢付了錢走回到家裏。再翻自己口袋的時候,發現自己兜裏原來的零錢已經不翼而飛了,本來口袋裏有35元的零錢,前天早上買早餐花去10元找回兩元還剩27元,但是今天花了兩元買熱豆腐之後剩餘的25元就不翼而飛了。

        最初想到這個錢丟失的時候,很是懊悔,覺得當初買早餐如果自己當初支付的是20元面鈔,可能找回來的零錢丟的可能性更小。我覺得這也是一般人遇到自己丟錢的時候,最及時最真實的想法。

        其實每一個普通人自己賺取的每一筆錢都是包含着付出的勞動的,無所謂辛苦不辛苦,每個人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也都是帶着自己的辛勤的付出以及投資的敏銳。

        一定錢財的丟失,一定會引起我們對自己保管東西的習慣的懷疑以及對於自己物品安全的擔心。尤其是當數額巨大的財物丟失之後,我們心理很多時候都是後悔,痛苦的,消極的。

        但是這一次我突然有了另一種想法,如果別人撿到這25塊錢對於別人來說也應該是個很開心的事情,畢竟這是生活中的小驚喜,也不是每天都有人會撿到錢。我在想我這25塊錢會不會對別人帶來希望,尤其是喫不飽飯的人,捨不得給自己買禮物的人。突然我覺得我的錢丟失了對我來說是一件憾事,但是對別人來說就可能是一件喜事,如果別人剛好需要這筆錢,這筆錢幫助別人解決了目前的難題,我覺着我丟錢反而對別人來說是一種積德行善。

        這樣想着我就不再拘泥於我今天如果有這25塊錢的話,可以給自己買一個很好的書立,或者給自己買一盆心儀的花,或者給孩子買點喫的東西,我不再擔心糾結於這些東西,而在感動於我的小失誤,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好的積極的影響?

        其實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老子說的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生活中的福和禍就看你怎樣去看待,如果你看開了就會覺得這是隻是生活中極小的一件事情。

        我同時也在追問,我爲什麼有這樣自然的反應,其實都是從自己孩提時期養成的良好的習慣。家人一貫勤儉樸素,對於錢也不會亂花,一旦丟了錢,家長就會非常苛刻的批評。老師也會對這樣的學生進行金錢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形成了如果自己損壞了物品,就會極力的掩蓋隱瞞,爲了避免自己接受更大的懲罰。

      如果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丟了財物,家長會說你的丟失的財務會對別人造成很大的幫助,那麼孩子就不會出現,犯了錯事要撒撒謊,而是要勇敢面對,積極解決問題。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就能更能培養出來肯擔當民族大義的下一代接班人。

        今天大孩子跟我說,班裏同學叫他其他的稱呼,他很苦惱。當我去把這件事跟班主任溝通的時候,班主任就引導我說,其實這些孩子們並沒有跟別人起綽號,侮辱別人的意思。只是覺着喊別的稱呼來表明對大孩子的喜愛,或者僅僅就是順口而已。

        其實每件事都有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就拿起綽號這件事來說,如果家長引導孩子起綽號是不對的,是侮辱別人,那麼他就會更加在意別人對他的其他的稱呼。如果孩子知道別人叫其他名稱,只是表達對你的喜愛或者叫着順口而已,並無惡意,那孩子就不會太在意這樣的事情,久而久之,也沒有人再拿着說事了,這個其他的稱呼也不會成爲孩子心理的障礙。

        這也讓我想起來,我在讀學生診問題診斷那本書裏邊一個王曉春專家說的,其實在小學六年級以下的孩子,他出現的問題其實都沒有人格的問題,只是習慣的問題而已,因此不要把小學生的問題歸結爲人類倫理道德的問題。

        因此當小學生之間存在問題,家長之間也要良好的溝通交流,儘量做到不傷害雙方的孩子的自尊。因此對小孩子之間的一些事情不要太小題大做,認爲對方的孩子有很大的惡意,故意這樣對孩對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的能力以及習慣都沒有養成,不要因爲自己的遷怒而傷害了一個孩子的一生。在此也想到了,嗯大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個小男生對他做一些事情,我們的當時的做法確實有些過激,讓這個小男生跟他的媽媽在全班同學以老師的面前也覺得有點過意不去。

        人生總有憾事,當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家長總是第1個站起來維護自己的孩子,而不去想對方的孩子會受到什麼樣的損害和詆譭。其實我們應該以心換心,體諒對方的難處,記憶合理保衛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不受傷害,又儘可能的避免類似的問題再出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