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说|雍也篇6.18:均衡偏理性是最好的境界|论均衡偏理性,与“文质彬彬”的内在联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出自于《易传·系辞传上》

理论上,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具备了“阴”,“阳”两种属性(既:气)。

但孔子明确提到了,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同上),而非二阴,一阳,或者三阳,一阴......等。

既:孔子的本意:‘均衡’;既:‘平衡’之意。

而并非,有“阴”、“阳”的都叫:“善”。道理是这样的。只有气质均衡的,“一阴一阳”的,才叫:善。这是天生的。学不来,也极难、极难、极难改变。

道理是这样的。一个阴,一个阳,一个阴,一个阳......均,......

那么,具备了这种‘平均’、‘均衡’(既:阴、阳均衡)特质的人,孔子认为:这就叫:是‘善’的了。道理是这样的。

气质平均,叫做:善。但是,这样还不够好,还不算最好。

善人呢,既:天生具备了阴阳平衡、阴阳均衡特质的人......只是具备了:“容易”(所谓的:“容易”)‘理入’的资格、与条件。这样的人,既:天生具备阴、阳二气均衡、平衡特质的人如果有朝一日能够接触,或者说:选择‘走阳道’、或者说:走‘光明之道’的话,那他的‘进境’会非常快、非常快。潜下心来、心无旁骛,潜心一致的去研究、探究儒家思想,佛理,或者说:道家思想等,具体看自己的兴趣......

那么,如果天才的话,大概三十岁就能达到‘理入’的境界。

道理是这样的。然后就‘成了’。‘理入’,就是:尽人性了。具体,很难‘理性形容’,因为这种感受,既:“见性”的这种感受,和当时的那种‘兴奋’......

很私人的。我说了,你信,或者不信放一边儿,关键是:你如果体会不到,那你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道理是这样的。总之,我只能说:见性、或者叫:致知’是一种我自己经过了长期努力钻研和研究后经过这一路兴奋所达到的:峰值。

简单说,就是:我彻底明白了什么是‘人’(既:仁),以及,说是叫:该有的样子。道理是这样的。然后这一步还不够好,因为到这一步,你只是可以做到某种程度的,控制你体内的‘真气’而已。

但,这还不够好。还要将真气,裁成某种形状、或者叫:形态

或者叫:‘样子’罢。这,就看你用的什么“模”了。俗话讲:有模有样。

,才有‘样’(既:样子)。就是个:工具。你还要有驾驭,和充分利用这种工具进行‘裁切作业’的才能、与禀赋才行。

道理是这样的。用才能+模具,将你的‘气’(既:你的‘真气’)“裁”成某种形状、与形态后,这就叫:是“修道”了。

修道”,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同上)《礼记·中庸》说的:“修道”就是裁气。“修”就是:裁。

“修”(既:“修道”),是为了:“”、裁成某种‘样子’。

这个‘样子’,既:你最终“修”成的‘造型’,就叫做:

你的意识形态,或:你的了。

道理是这样的。所以,儒学的‘内化道德’、既:修内,是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儒学的真义,也即是:譲我们修内。

既:譲我们通过长期、且不懈、坚持的努力钻研自修,最终譲真实的我们,既:我们的‘灵魂’得以显现,和露出。

既: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既: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们殁身以后能够得以回归本来位置必需,与保险了。

道理是这样的。上天可能在某一段时期,降下”无数人......

但,能回去的,不知有多少。要是不好好利用自己的天赋,而错失了时机、和机会,以至于,堂堂的天使,却不得不迷失在这‘自己意识形态的投影’里面,流连、轮转......那在我看来,可就是糟了。

会苦不堪言的。所以,但凡有点天赋、有点才华的人,真别荒废了别耽搁了

这(既:开发、深究自己的天赋,与爱好)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1.

并没有之一道理是这样的。这里,既:《论语·雍也6.18》当中,《论语》的编、撰者们,记述孔子说:“胜文则野,文胜则史......”(出自,同上),实际,说的就是:‘气质’问题。也可以说:是、“”问题。

”强于,则“野”。强于“”,则。在我看来,也没有哪个“好”一点,或哪个“差”一点。都是天生的。

天生有人文,有人爱武......好。衡,而更向着理性,就是所谓:“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6.18》)的境界。

这是最好的境界了‘均理性。但,无论是天生的“文质彬彬(“文质彬彬”,出自同上),亦或后来“”成的‘均衡偏理性天生都是最重要的

道理是这样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十月初九 于自家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