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期待鋪成的!

昨天到今天發生了兩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都與期待(迴避責任)有關。

第一件事:昨天晚上,我提前把電腦開好,哥哥在9:30的時候興奮地來到電腦前準備玩遊戲,發現電腦卡機,在沒告訴我的情況下關機重啓,這時,我發現我的手機上有個朋友找我,我需要用電腦,因爲電腦很卡,從關機再到重新開好機大約花了十分鐘,在重新開機的過程中,我讓哥哥離開電腦,大概是感受到了我的拒絕,哥哥開始爆發。

他氣急敗壞的坐到沙發上使勁用大龍球砸牆,用力跺腳,眼睛狠狠地盯着所能見到的東西……弟弟小心翼翼的告訴我:“哥哥生氣了。” 我內心也不舒服,因爲我的事情也被耽擱了,我也生氣了,同時,對哥哥一定要玩遊戲的事情很惱火,還有,電腦也是因爲他不懂操作,搞得這麼卡,也正是因爲他不懂,所以也不承認。我一時惱火,關機,告訴他從週一到週五,都不要玩電腦了,本來就沒有誰像他一樣每天這樣玩的。他也被激怒了,氣勢洶洶地來到我的面前,狠狠的說:“我生氣了,我非常生氣,我做完了作業玩會電腦有錯嗎?是你打擾我玩遊戲了,我就是要玩,你怎麼樣吧?你的話我也不想聽,我自己的話也不想聽……”

我用有些生氣有些平靜的語氣跟他說:”你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你說我打擾你玩遊戲了,你的意思是你玩遊戲是正事,我的工作是歪事?你意思是說你要把玩遊戲當成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嗎?” 他用還沒變完聲的嗓子大聲聲嘶力竭地喊着:“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就是要玩電腦!現在!”

看着他抓狂的樣子,我的內心更多了一份無奈和憂傷,重新擡頭看了一眼怒目圓睜的哥哥,我把雙手放在自己的額頭上,低着頭,閉着眼睛告訴他:“我也是有界限的。” 哥哥憤怒的狠狠地喊了一聲“好!”,然後就聽到他狠狠的踏着腳走進自己的房間,狠狠地關上房門,似乎每個動作都要發泄內心的壓抑和怒火,然後狠狠的衝到裏面洗手間,狠狠的關上門,開最大的水洗澡,洗完後又來到外面洗手間開着煤氣熱水刷牙,水一直開。

在這個過程中,我很憂傷,有氣無力的提醒弟弟去刷牙洗澡,弟弟進去洗手間的時候,告訴我沒熱水了,哥哥已經把熱水全部用完了,因爲燒好熱水要最少20分鐘,我只好建議弟弟刷牙洗臉洗腳就好了,不能洗澡了,洗腳前弟弟去到外面的洗手間去上廁所,告訴我紙巾筒裏的紙溼透了,我明白這是哥哥爲了釋放內心的怒火做出的行爲,於是告訴弟弟換一筒乾的吧,臨睡前我去外面洗手間洗手,發現擦手巾也溼透了,彷彿看到氣急敗壞的哥哥奮力地破壞着他認爲能破壞的一切東西,我帶着憂傷,無力地上牀睡覺,甚至還有那麼一剎那想要放棄自己與哥哥之間作爲母親的責任的衝動。還好弟弟很合作的放棄了講故事的要求。終於可以以我自己的身份放鬆一下了。

早起,到了6:20,哥哥還沒起牀,我去叫他,他“哦”了一聲,轉個身又接着睡,我想是昨晚的情緒還沒有發泄完?在等他起牀的過程中,我作好了他遲到的準備,我已經平靜的叫他起牀了,如果他還不起,他自己負責,到了6:40,我內心有點犯嘀咕,他不會還有很大的氣吧?不會今天一天都不去上學吧?於是再次走進他的房間叫他,這時,哥哥青春純真的臉蛋重新展現在我的面前,我的一顆心落地了,他快速起牀,快速喫飯,吃了一半就放下早餐,像往常一樣急匆匆的出門了。

我開始體會我自己的憂傷,我爲什麼會憂傷?我嘗試着用昨天的責任再評估覺察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當中,作爲13歲的哥哥,他能負的責任是什麼?做完他的作業玩電腦,生氣了要釋放憤怒。作爲母親的我呢?我的責任是負責提供一個非暴力溝通的環境,接納,允許,引導。而我爲哥哥的行爲感到憂傷,是因爲我有期待,期待13歲的哥哥有着成熟的非暴力溝通思維和生活習慣,我把我應該負的責任推到哥哥身上了。

第二件事:今天早上出門趕公交,眼看着車到站了,我迅速把單車往牆邊推,弟弟從單車的另一邊趕過來,一下撲到單車上,我也沒顧着照顧弟弟的感受,他也很識趣的主動起身,停好單車,急匆匆的來到公交車身邊,那一秒我腦子裏還在慶幸:“還好趕上了!” 可是下一秒,事情就出現了急劇性的變化,司機根本沒有等我們一秒的意思,看着我們招手,他絕情的離開了,不顧我的喊叫。弟弟則在一旁愧疚的看着我,我抱住他的頭,告訴他,跟他沒關係,是這個司機不願意等,換一個我們關係好的叔叔,一定會等的。弟弟平靜了,我內心還是有點不舒服,弟弟拉着我要我跟他玩,我意識到我的不舒服與弟弟無關,我的情緒要放在一邊先,於是陪着弟弟玩了一會兒,趁弟弟喝酸奶的功夫,我接着梳理自己的憂傷,又是憂傷,還有點憤憤不平,憑什麼那個司機不等我們,都到車身邊了。想到這裏,我意識到問題所在,我期待所有司機都好心的等待乘客,在這件事情當中,司機的責任是負責開好他的車,我的責任呢?我要自己負責有可能趕不上車的局面,如果趕時間,我完全可以有多種途徑啊,比如打車,比如早點出門。。。我意識到,我又把我自己要負的責任推到司機身上了,他也許今天心情也不好,也遇到了挫折。如果他願意等,那我要做的,就是感激,如果他不願意等,他也沒有違反規定啊,我能做的,是爲自己的趕車時間負責呀!

這兩件事情串起來,聯想起前兩天關於“覺察自己的迴避責任”和昨天的“責任再評估”,這兩個打卡是緊密相連的,迴避責任的模式就是對他人抱有期待,我期待對方來滿足我的需要,打破這個迴避責任的模式的方法,就是“責任再評估”,理清事件當中,我的責任是什麼,對方的責任是什麼,自己負責自己的責任,就沒有那麼多指責,批評或抱怨了。

想起徳芬老師的一句話:通往地獄的路,是由期待鋪成的!

找到需要,放下期待,清晰各自的責任,自給自足,獲得輕鬆與寧靜!

如果實在是基於個人的侷限性不能自我滿足,那麼,就要向對方提出請求了,請求也是,也要放下期待,纔算是真正的請求。期待與大家在今晚的視頻共學上的相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