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勸學》07

上文: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下文: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上文論述從點滴做起,始終如一奉行先王之道的問題。下文進行總結,分兩個層次,首先講君子內化先王之道,其次講將先王之道外化於民。

解讀:

所以,沒有深沉專一的志向,就沒有透徹的人生智慧。君子內心執着於先王之道這個方向,那麼他對自己的言行就是明白透亮的。

這裏“冥冥”和“昭昭”是一對反義詞。爲什麼荀子說這是”冥冥之志“呢?因爲先王之道是深邃幽遠的,不像名位爵祿那麼“昭昭”。“明”,就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如果不能堅定不移地踐行先王之道,那麼就不能取得顯著的功績。“惛惛”和“赫赫”也是反義詞。惛,本義是昏蒙,這裏形容癡迷狀。

“衢”,本義是九交之道。我們一般的用法主要取義道路,即大道,交通樞紐,如九省通衢。這裏則強調道路的“九交”,就是可以有很多選擇。在不同的道路上來回折騰,到達不了目的地;一心侍奉二主,爲世人所不容。同時注視兩個目標,不可能看得清楚,同時聽兩種聲音,不可能聽得明白。

傳說中的騰蛇沒有腳,卻能飛起來;鼫(shí)鼠有五種本領,但都是半拉子的水平,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經常陷入困境。

《詩》曰:布穀鳥子女衆多,全部一視同仁地加以撫育。清明高尚的君子,教化天下的百姓,也一視同仁、不分彼此、不存分別心。對所有百姓,君子的態度和言行都是一樣的,做到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荀子強調君子要內化而化人,”其儀一兮“,是由內而外的,所以”心如結兮“。

所以,君子應該心無旁騖,始終如一的崇尚並踐行先王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