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三)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

人總是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塑造着自我,影響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一、什麼決定了人的行爲?

很多人會認爲人的個性決定人的行爲,其實決定人行爲的是人所處的關係。

比如,我們跟同事相處和跟朋友相處,無論語言還是行爲,都截然不同。

爲什麼會有不同的表現呢?是個性變了嗎?還是我們原本就不真實?

都不是,兩種表現都是真實的,都是我們的自我,主要是我們所處的關係不同。

所以,以後遇到一些“行爲不一”的人,千萬別急着吐槽,或許他們因所處的關係不同,纔有不一樣的表現。

作者說:“所謂的個性,不過就是人在某一段特定關係中的行爲、語言和情緒的表達方式。人所處的關係才決定了人的行爲。”

二、什麼樣的關係最有利於自我發展?

同事總是說我很幸福,其實,我想了一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我比身邊很多人都努力;第二,我建立的關係,一種自主的、有選擇的、能對自我負責的關係。

無論和家人,還是和朋友相處,我都不會過於依戀,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

比如,結婚前,我的想法是不要彩禮,那麼,我不會因爲風俗或親戚朋友的觀點就改變想法。公公婆婆後來給我幾萬塊錢買三金,我也沒要,原因很簡單,我平時不喜歡帶首飾。

可能很多人說,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鑽戒具有象徵性意義,一定要有,不注重儀式感,到時有你後悔的。

說真的,目前爲止,我還沒後悔過,因爲沒時間琢磨這事。其實,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他是否和我一樣具有獨立的價值觀、良好的品性。

婚前,買房子時,先生堅持不用父母給的錢,我很理解他,於是我就填補了剩下的十幾萬。朋友表示擔心:留點心啊,不然人才兩空,後悔都來不及啊!

其實,我這樣做,最主要的是,我先生真的值得我這麼做,我充分相信一個十七歲就在日記裏寫長大要爲社會做貢獻的人。其次,萬一,我看錯了人,我也覺得自己有心理能力去承擔這個結果。

事實證明,越不計較,收穫越多。

最有利於自我發展的關係通常有兩個特徵:第一,不會輕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能夠自由地作出選擇;第二,能夠不斷探索新的關係,發現更多可能的自己。

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綁在身邊,夫妻不要把愛人綁在身邊。

如果沒有更豐富的關係,我們很難發展出豐富的自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