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究溝通十幾年,發現這五種說話方式,容易讓你沒朋友

A:“讓你不聽我的!”

B:“真可惜,差一點就成了。”

同樣是表達惋惜的兩句話,聽到第一句時,你是不是感覺渾身不舒服?

而聽到第二句,你不僅更容易接受,甚至還可能脫口而出“是啊,當初要是聽了你的就好了。”

說話方式比你想象的重要的多。

不少人覺得自己和別人關係的好壞,是由性格、年齡、性別和學歷等原因決定的。

但其實,這是大腦在偷懶。

因爲,在你周圍一定有兩種人。

第一種人總能收到各種邀約,和周圍人相處愉快,別人有啥好事都會想着他;

第二種人很偶爾纔會收到別人的邀請,和周圍人的關係緊張,別人聊天基本不會找他。

第一種人不見得在性格、年齡、性別和學歷上比第二種人強,但是他的說話方式一定是被人接受和喜歡的。

甚至很多時候,在外表和社會地位等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僅僅因爲說話方式不同,兩個人的人生際遇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要在開口前自省,開口後反思,練就讓人喜歡的表達方式。

作爲培養溝通技巧的專業人士,日本溝通大師五百田達成研究“表達”十幾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幾乎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年三百六十五天無休地思考如何用語言打動人心。”他發現,以下五種溝通方式,在社交中最不受待見,值得你學習和警惕。

1. 以偏概全型

話不多說,先上案例。

“他是做銷售的,還是不要信他。”

“他是東北人,脾氣肯定很暴躁。”

“這個人穿的衣服不是名牌,肯定沒啥錢。”

一些人會僅憑外表、職業、身份或者經驗,就會推斷別人言行、態度。

這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見。

他會用個別事例,概括整體;用既有經驗,看待新局面;用局部特徵,衡量全局。

在生活中,他對周圍人的評價往往也是這樣的。

“他那麼冷冰冰,是不是以前有過什麼情感創傷啊?”

“她今天穿了件新衣服,是要見什麼人嗎?”

“他怎麼突然那麼兇,是不是昨天跟老婆吵架了?”

“創傷”“見人”“吵架”,這幾個詞看起來煞有介事,貌似很有道理。但僅憑些許信息就隨便做出判定,別人不僅很難接話,而且會對你保持警惕和距離。

2.遮掩自己型

請看這樣一段日常對話

A:“您在出版社工作啊,有出版過什麼書嗎?”

B:“嗯,各種各樣的書。”

A:“哦,現在很多人都在看電子書,對此您怎麼看?”

B:“這個啊,怎麼說呢?你覺得呢?”

A:“……”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不過你和對方聊什麼話題,他要麼是搪塞過去,要麼不正面回答,要麼岔開話題,就是不表露自己。

這種總是隱藏自己的方式,實際上損害的是自己。

從行爲心理學角度講,這雖然是啓動自身防衛的本能,有種不太想暴露自己的感覺。但在對方來看,這是不信賴對方的表現。

一味掩飾自己,就會在你和他人之間豎起一堵牆。它隔絕了信任。

3.顯得很老練型

有些人總愛展示自己的老練。他們的口頭禪是“絕對是這樣”“一定是這樣”“放心吧,聽我的沒錯”。

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很自信,總覺得自己可以聽一知十、觸類旁通。

比如,聽見你咳嗽幾聲,他會說你着涼了,多喝熱水就沒事了;聽見你說婆婆不好相處,他就說婆媳關係是自古難題,就是這麼一回事;看到公司銷售額上升,他就說產品功能很全面,用戶很喜歡,肯定是這樣。

可是,這些顯得很老練的話,並不能證明這個人真的老練,反而是一種頭腦僵化、思維固化的表現。

他不懂得就事論事,不懂得別人跟他溝通的初衷。

任誰對這種亂下定義、亂總結的人,都很難產生好感。

4.看似自貶,實爲自誇型

有些人在聊天時,總喜歡自我貶低。但是他在貶低自己的同時,不忘自誇。這種聊天方式會讓對方很不舒服。

比如,“上個月買的那支口紅好貴的,太讓我心疼了。還好顏色我很喜歡。”“見到我的每一個人,都會說我娃娃臉,我真的那麼孩子氣嗎?”“我每天都休息不了,睡眠不足。一睜眼就是忙工作,一閉眼就是想工作,還好做的是我喜歡做的。”

在日常生活中,這三段對話可能內容不一樣,但是形式大同小異。

第一句貌似強調自己心疼,但是顯示了口紅的貴和好;

第二句貌似在說自己討厭別人說自己娃娃臉,但卻是在顯示自己長相年輕;

第三句貌似在抱怨自己睡眠少,但卻在顯示自己工作比較合心意,工作很充實。

這類聊天方式,即不想遭周圍人的白眼,又想被人羨慕;即不想顯露自己,又想被人誇獎。因此,他們採用了看似是“自貶”,但實際上是“炫耀”的方式。

但是,話裏話外的意思,誰又感知不到呢?

更何況這種話一說出來,別人很難接。同情你沒必要,誇讚你又有點奇怪,因爲你自己已經誇完了。

5.加深憂慮型

統計發現,當一個人跟別人說自己的煩心事時,最害怕對方做兩件事,一件是:給各種建議;另一件是:求證。

先說第一種。抱怨或者吐露心聲的人需要的是安慰和共鳴。可是,如果你總是站在一個較高的姿態,給對方各種沒有針對性的意見,比如:這件事跟我之前遇到的很像;你說的這個我知道,你可以這麼辦;沒關係,我知道怎麼辦。

這種溝通策略的風險在於,如果你給出的建議剛好說進了對方心裏,那麼效果還可以。可是一旦你的建議別人早就想過、做過,根本行不通,那麼對方就會把你拉進溝通黑名單,甚至當下就轉身而去,不再跟你溝通了。

接着說第二種。所謂求證,就是不停地問爲什麼?你感受下這樣一段對話。

A:“我被甩了。”

B:“你爲什麼被甩了。”

A:“可能忙於工作,沒有體諒對方的感受。”

B:“你爲什麼要忙於工作?”

A:“……”

對方表達的是心情,可你在“查戶口”。這樣的求證會讓對方非常反感。

給予情感支持、讓對方說出這句話,這纔是正確的解憂溝通方式。

不給予建議、不求證,這兩條是正確溝通的鐵律。你一定要牢牢記住。

除了這五種錯誤的溝通方式外,五百田達成還總結了15條正確的溝通策略,詳細介紹了工作、戀愛、家庭、交友等場合“得”“失”兩種效果完全相反的說話方式,並把它們全部寫進了《別讓你的嘴,拖了你後腿》。

另外,在書中,五百田達成老師還給出了這樣一個思考題。

一天,你和愛人要出門,可是她在糾結要穿哪雙鞋出門。如果你催促她,可能她會更慢;如果你嫌她磨嘰,她可能會跟你吵架;如果你立刻給出建議,她可能覺得你不夠用心。這時候,你要怎麼說,她才能很快確定鞋子,並愉快地跟你出門呢?

我把答案寫在了評論區。歡迎往下拉,給你最實用的溝通話術,破解這個場景難題。

點關注,猛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