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了解,所以寬容

立即選本書推薦,我選《人生的智慧》。

每個字都清晰。這書是叔本華《附錄和補遺》中的一部分,65歲寫出的書,印了750本,沒一毛錢稿費。比起現在暢銷書上封腰介紹,不夠有型。書店汗牛充棟,這個類型書能夠賣的出去,出人意料。

總有一定階段,人喜歡不太張揚的東西。尼采說:“在讀完叔本華的書第一頁之後,就知道的很清楚我將要他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而止;他所說的每一個字詞我都要聽。”

這個232年前出生的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1788-1860),一生未婚,沒有子女,出生顯赫富商家庭,卻始終過着隱居的生活。他的書常常被人稱,“雖有千金之賞,無能一損之概”。

孤獨所以真實。我想開個書店,但是知道就賣他這樣的書,不餓死纔怪。生活就是這樣的,如歌德所說,無論經歷任何事情,每個人最終都得返回自身。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幸福屬於那些自得其樂的人。

愛讀他的書的原因,低沉時如果想要突然回到精神世界,讀他的書就好了。

19歲的瑞典克里斯丁女王在評論笛卡爾說:“笛卡爾是我們所有人當中最幸福的人,在我看來,他的生活讓我羨慕。”她只是通過笛卡爾的論文以及一些口頭資料,瞭解到這位已經在荷蘭孤獨生活了20年的人。

因爲徹底的孤獨,也因爲在孤獨中自得其樂。他只說真話,只思考人生真正的問題。

流暢鋒利表達。他在書中說:“只有那些具有最高等精神稟賦,我們稱之爲天才的人們纔會有這樣的情況,只有這些人才會把存在的事物的本質完全而又絕對的定位他們的課題。在這以後,他們就盡力把自己的深刻見解,根據自己的個性傾向,或通過藝術,或通過哲學表達出來。

因此,對於這一類人來說,不受外界打擾,以便忙於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實在已經成爲迫切的需要。孤身獨處是他們求之不得的,閒暇則是至高的禮物,其他別的一切好處都是可有可無的,如果還真的還有其他的好處的話,通常只會變成某種負擔。”

在我看來,他的睿智之一在於他直接說出了人生的兩個痛苦根源:匱乏和無聊。配上歌德那句經典的話語:“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爲這個世界只有卑鄙和下流纔是威力無窮的。”頓時讓悲觀的人生無比清晰。


不願選擇庸俗。讀過尼采再讀叔本華,會感到一個充滿精力的思想家,終於遇到另一個可以對話的對象。他們一起坐下,如同問道祇園精舍的須菩提長老,虔誠的看着佛陀。

也會想到四處漂泊如喪家犬的孔子,在鬚髮皆白的老子面前,詢問禮儀常識,他們的眼神中,有着惺惺相惜的懂得。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安吉奴斯說:“孤獨是困苦的,但可不要變得庸俗,因爲你會發現,到處都是一片沙漠。”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會受到必然孤獨帶來的壓力。可是大多時候,我們都會自覺不自覺的試圖融入到那些社交生活中去,和某些人一起笑,和某些人一起議論是非,可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深深的嘆息,爲那些無謂的言談舉止而懊悔。

“誰要是具有深遠和高貴的思想,就尤其不應該讓私人瑣事和低級煩惱完全之舉自己的頭腦,以至於無法進行高級、深遠的思考,因爲這樣做確實就是爲了生活而毀壞的生活的目的。”

可現實生活中,人有多少時刻能夠保持這種狀態呢?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原則嗎?遭遇太多背棄,太多欺騙,只能更多的反思自己,因爲不夠了解,寬容沒有浮現。

“誰要是像我那樣孤獨的過了一輩子,自然更懂得那種孤身上路是怎麼一回事。”讀書時會想,他懂得人生真正的況味。

在路途之上,還是放棄抱怨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