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作家筆下的生活?

很多人對作家都無比信任,以爲他們所寫下生活充滿真實力量,在他們的眼中記錄的一切都是無法替代的。不知道爲什麼,我總覺得在另一個人眼中的描述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無論論據事例如何,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爲,作家需要自己的誇張,他們都有自己的技法,以表述、陳述一切,如果一切如冷淡的時日,那麼也許書遠遠的不能夠滿足大賣的需求,編輯們更會大光其火,指責其文思衰退。

只有故事才能夠生存。作家品質往往讓人感受到有點無奈,他們爲了追尋所謂的靈感往往忘記了道德的力量,如果你看過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活着就是爲了講述》,或者斯蒂芬·金《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你一定會想,多麼混亂的生活啊,如果作家都是這樣生活的,還是離開他們遠一點,也許更安全。但是,大多數作家都過着枯燥乏味的生活,用幻想彌補機械寫作的空虛。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說:“《故事》講述的的一絲不苟,而不是旁門捷徑。《故事》敘述的是寫作的現實,而不是寫作的祕訣。”

“當你滿懷上述擔憂,戰戰兢兢的涉足其中,就必須按照大都市的規矩,老老實實的去找一個經紀人,兜售你的作品。如果你的作品確實出類拔萃,你便能看到它在屏幕上的精彩呈現,否則的話——如果你山寨去年一部暑期檔的熱賣影片,那麼你便加入了每年成千上萬陳詞濫調故事充斥好萊塢的那些三流作家的行列。”

柴春芽在《講述故事有五百萬種方式- 創意寫作的七堂課》中說:“如果不探討人活着是爲什麼,不會這一精神和哲學的問題,也就不會理解文學是什麼,不會理解寫作的意義。”“如今你擁有嬌美的容顏、光潔的皮膚和健美的體魄,你們誤以爲這一切都將永存,你們很少爲你們有限必死的肉體隨時都會消失這一殘酷的事實勞心傷神。長期的刻板的教育,也使你們很難生起對靈魂和精神的關切和崇敬。”

反覆研究作家經歷後,會給人一種感覺,應關注自己真正熱愛的人物。現實生活的確充滿了荒誕和無可奈何,但針對有限的人生,應該關注和自己性情相投,和真正懂得慈悲和善良含義的人在一起。


故事必須自圓其說。在柴春芽看來,一個有教養的人基本的倫理準則應該是:既然無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至少不要成爲人類文明的負累,就如同身處沒有善的境遇,不作惡其實就是最有道德的表現。

薩摩賽特·毛姆說:“任何一把剃刀都有其哲學”。

任何一個作家,都是個自圓其說述說個體。特別在論壇爭論中,如果你相信一個作家,一定要認真聽取數個權威意見建議。張愛玲有類似話語,問一個女人一件事情是如何時候,第一句話是事實,第二句話肯定是故事。至於作家,應該從頭到尾都是故事。

才華需要一定套路。《故事》中說,僅僅有文學才華是不夠的。如果不能講述故事,你經年累月精雕細琢出來的美妙形象和微妙對白也只是浪費紙張。我們爲世界創造的,實際要求我們的,是故事。無數作家沉湎於用精美的絲線來編織華而不實的對白和精雕細琢的描寫,卻始終不能明白他們的作品爲何不能投拍;而其它文學才華平實但是故事講述能力超凡的作者,卻能欣慰地看見他們的夢境在銀幕的光影中再現。

“從瞬間到永恆,從瞬間到寰宇,每個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書般的可能性。大師的標誌就是僅僅從中挑選出了幾個瞬間,卻能夠向我們展示整個人生。”

如果想到告別,你會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如果想到寂寞,戴望舒的《雨巷》?孤單,你會想到余光中的《鄉愁》?故事,很多描述是一個意向的拓展,如《老人與海》、《喪鐘爲誰而鳴》等等,在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是爲了一種情緒的宣泄,一種表達而設計,至於真實,你可以想象。


相信你所說的一切。但是,如果你真正的投入創造,如果你不相信你描述的生活,那麼一切都是乏味的,正如一個缺乏表情的傾述對象,沒有眉飛色舞的精彩環節,一切都昏昏欲睡。

故事創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變化,這種變化必須通過沖突來完成。基本的故事構架必須是一個人物,通過努力,最終完成了其使命任務。其中,曲折的經歷是不可必須的,內心的衝突是重要環節,至於完成的任務,可能有大有小,但是至少是相對於個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不管怎樣,在決定當一個作家之前,你要相信自己的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