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重複昨天嗎?

【九洲芳文】

走出辦公室門口,想到米克·賈格爾年輕時候口吐豪言壯語:“我如果到了四十五歲還在唱《滿足》,還不如死了好。”然而,他已經年過六十了,還再繼續唱《滿足》。

這時如果一個人心存悲哀,你會覺得這是一個笑話嗎?


追問所做選擇。有人說,大部分人十八歲之後就死掉了,以後就是重複每天,無非是體重、皺紋、膚色、頭髮改變,其他基本不變。

喻穎正在《人生算法》中說:“我一直覺得成年人絕大數用於自我完善的努力其實都沒有意義。因爲成年人早已成型。不信你看看周圍的人,如果誰走了好運,大多數是因爲他堅持做自己,做對了選擇。”

多數人並不是不努力,只是在方向上錯誤而已,只能週而復始。

週而復始,對部分人也是一種選擇,而且是非常主動的選擇。康德過着一種鐘錶一般的生活。每天早晨都是五點鐘起牀,七點到九點,或者八點到十點上課,上完課之後回家著述。柯尼斯堡小城市民看到康德都非常高興,他每天走到一個地方,時間和市政大廳的鐘表一樣準確。

主動的選擇是有意義的,不主動的選擇就是沒有意義的嗎?有的問題,需要在不同的階段問自己。


持續的探索追尋。不敢觸及自己靈魂的人,不可能讓自己改變。對於個體,最能改善生活和事業的,是提高決策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注度。最好的辦法,是夢想的照耀,讓個體走到閃閃發光的路途之中。

說清自己夢想的人,或者不說只做的人,比起滿身藉口的人來說,充滿了力量。

他人多餘的眼光。“熾熱的內心和冰冷的頭腦,在這兩者相遇的地方,肯定會出現人們所說的‘救世主’。”

村上春樹說:“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領域,和別人交手競爭一決雌雄,不是我追求的活法。別人只有價值觀和與之匹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和與之匹配的活法。”

多數人不喜歡你和他們不一樣,願意做你的老師,給你教導,無論是否好意,你可以禮貌的聽,按自己想法去做。因爲原則,是自己遵守的東西,和他人無關。

南非大主教圖圖說曼德拉:“他掌握一種祕訣:無論什麼事情,他都能做的恰如其分,而且自始至終從容不迫。”

不急於尋求變現。習慣傷害並自愈。隨着年齡增長,人會逐漸認識到,苦痛和創傷對於人生來說,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正是和別人不一樣的苦難,所以人才能夠確立自我,作爲獨立的存在。

急於變現的人,提前打折賣自己的資產和未來。損失的包括信譽、身體健康,還有自己的親情、愛情。或許能得到短暫風光,很快陷入到人生更大陷阱之中。


富蘭克林說:“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所以如何選擇變現的時機,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都需要獲得收穫,及時的投入到再生產中,他們只能持續日、月、年變現。

對於一些偉大的人物,可能就是數十年或者就是一生。還有的人,不追求變現,他和宇宙時間融爲一體。


九洲芳文投稿一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