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篇 學校是比家大一點的地方

《學校是比家大一點的地方》是一本書的名字,但是我又不想給加上書名號,我覺得這本來就是一句話,一句對教育場所最貼切的解釋。

學校是什麼地方?學校應該是一個家,只是比家大一點而已。面積比較大一點,“家長”比家裏多一點,“孩子”比家裏多一點而已。這是理想的學校,也是一個理想的大家庭。另一方面,在家裏孩子是自由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問就問,言論自由,最放鬆,在不知不覺中真正的成長。再者,在家裏孩子能得到家長的呵護,家長和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長。這樣的學校有嗎?真有,那就是一土學校。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處在焦慮狀態,於是就有了越來越多的學校來迎合這種心態。君不見,越來越多的學校熱衷披“羊皮”,校名中缺了“國際”“雙語”這些字眼,都不好意思開張招生,在對潮流的盲目追隨中,丟失了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家長會上,某校長在對本學校介紹時,努力的擺脫“城郊學校”、“城鎮學校”這樣的字眼,變成學校的事也是放在“辦一流的城市化學校”上。而一土學校恰恰相反,她的創始人李一諾開玩笑說:“一土是一個村小。這就是它的定位,培養的是一羣普普通通的村裏娃,老師和家長都是村民,舉全村之力辦學,把我們認爲最重要的東西教給孩子,這就足夠了。”重要的是什麼呢?

他們認爲重要的是:作爲一個普通人,怎樣接觸這個世界。一諾學校的老師,每一週都要寫給“大土豆”們(學生的家長們)一封信,這本書就是根據那些信和記錄集合而成的,共105封,裏邊有記錄老師和學生的課堂表現、有老師對家長的一些建議、還有師生的一些精彩對話,但呈現的都是對教育的思考,還有一土學校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讀完後發人深思。我們的課堂爲什麼不能這樣做?爲什麼這麼難的問題,他們就能迎刃而解?爲什麼他們的學生有如此精彩的呈現?爲什麼他們的老師能這樣有細心耐心?問什麼他們的課程是這麼整合而來的?……總之,這麼多的問號後面是深深的反思。這些是很多體制內學校無法完成的,但我們從中看到了教育的閃光點,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和深邃的思考,這不就是真正的教育嗎?

教育的目標是什麼?下面一段話我非常喜歡,也是說明了一土學校正在做的事情。


做一個普通人這個目標,我覺得已經非常困難了。它是個值得認真去思考的問題:我這一輩子怎樣做一個普通人?

成爲一個普通的自然人,我覺得的確是需要學習的。體健貌端,有個安身立命的本錢,一些健康的人際關係,行爲談吐和情緒都自然真實,瞭解自己的缺陷,也能欣賞自己,對自己生命的基本感受是良性的,體驗式的,沒有愧疚和罪惡感。

這達成這些目標的人,我總共也沒能認識幾個。我自己也沒有。人們似乎大都處在一個逼仄的位置,難以獲得片刻平靜,還要安撫覺得自己本該卓越的心。

爲什麼很少有人把“做一個普通人”作爲需要正式和努力的目標呢?難道大家覺得這個不用學嗎?

——張春老師


這本書就是給老師看的,更是給“大土豆”看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