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把孩子當一個生命體,還是一個機械體在對待?

你如何看待孩子,決定你會怎麼教育

​對於養育孩子,有非常多教育理論、觀點和教育方法,但他們之間有層次之分,分量也會不一樣,有的宏觀,有的微觀,有的在執行層,有的在戰略頂層。

其中有一個,它是教育當中頂層的價值觀之一,也是其他很多教育方法的應用前提,就是:怎麼看待一個孩子。它一個相對抽象、寬泛的關於“認知”的話題,今天我們從其中一個具體的角度來探討:“孩子究竟是一個機械體,還是一個生命體。”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出發點,也伴隨着不同的養育方式,當然也跟着孩子不同的成長結果。

(1)

何謂機械體?生命體又有什麼特點?

世上有一種學問,叫簡單科學,就是每一個事物可以分成很多個步驟,可以分成很多個部分,它的各個步驟和部分之間的因果關係清晰,可追溯。比如說我們要造一輛汽車,或者造一個火箭,雖然他們聽起來已經非常複雜了,但對不起,它依然是一個簡單體系,是機械體。

另一種學問叫複雜科學,是混沌的,因果關係不明確,它沒法切割成一個一個的部分,然後把這每一個部分做好以後拼湊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結果的。比如說天氣,整個市場經濟,互聯網,以及一個人的成長和生命。

那作爲一個人,一個孩子呢?

很明顯,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生命體,是複雜科學,而非簡單科學體系的機械體。這是結論,也是事實。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太多的家長把機械體上的方法用到了生命體上。也就是說,把孩子當成了機器在對待。

(2)

如果我們要打造一部汽車,那我們所需要用的手段,一定是非常明確的、複雜的、有步驟的。

[ 請注意,這裏邊容易造成混淆——簡單體系,需要用複雜的手段來打造,像電腦、火箭。而複雜體系,卻只需要用簡單的規則去驅動(因爲其本身有生命動力)。這就是最玄妙、最有趣的地方。]

所以如果我們把孩子視作是像汽車一樣的一個機器,那麼我們用的手段一定複雜,就像那個豐田生產模式一樣,精確到到每一個步驟,每顆螺絲。

於是,我們把孩子學習、成長分成很多個模塊,比如語文、數學、英語、鋼琴、下棋、籃球等,那語文不行就補語文,數學不行就補數學,英語不行補英語,晚上再陪孩子下樓打球……總之,哪不夠好補哪!

不過,最後你可能會發現,這孩子他語文也可以,數學也可以,英語也可以,籃球也打得不錯,但他壓根就不愛學習,覺得很沒勁,甚至痛苦,因爲被迫要做作業,硬被盯着要做這做那,被塞進了學校。他逐漸喪失了熱情,覺得沒意思,甚至等他大學畢業以後,頹廢!

爲什麼呢?

因爲我們把這麼一個富有生命的一個人,非得變成一個學習、考試的機器。這就是我們用錯了方式——我們用了簡單機械體系的手段,在對待一個生命體的孩子

(3)

那反過來你看,一個花園的一個生長,你不需要像一個造汽車的工程師那麼使勁。你給它陽光、雨露、水,坐那兒喝杯咖啡,欣賞它。它自己有生機,它會長出來。它最後可能長成森林,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樣,但是它會有自己的命運,它會有自己的生命力。這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複雜體系的特點。

同樣,對於孩子這個生命體,當我們學會關注孩子底層的心靈品質,然後給到孩子適度的身體和心理營養,他便會自主生長,因爲其內在成長動力本自具足。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更多隻是微笑着肯定他,欣賞他,支持他,然後靜待花開。



反思:你是把孩子當做機械體在對待,還是當做生命體在養育?

/ END / 

文 | 一點老師 | 原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