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还没“尽人事”,怎么就嚷嚷着“知天命”呢?

文丨高Sir

01.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曾做过一项实验。

通过若干次电击,他发现,面对电击有些狗能采取行动脱离困境,而有些狗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

实验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狗被分为三组;

A组的狗被绑带固定着并受到轻微电击,但是它们可以用鼻子触碰到开关,让电击停止。

B组的狗也是被固定住受到同样的电击,但它们没那么幸运,无法让电击停止。

C组为对照组,只是被固定着,并没有受到电击。

到了第二阶段,他将狗逐个放进一个箱子里。

箱子的中间有一个低矮的挡板,狗能够轻松越过。

当狗被放在挡板一侧并受到轻微电击时,只要越过挡板到另外一侧,电击就会停止。

结果发现,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和C组的狗(没有受到电击)很快学会跨越挡板,摆脱不适。

但是B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只会躺下来呜咽啜泣,丝毫没有尝试逃脱的意思。

最后的结论是,有些狗对曾经遭受的电击无能为力,因此它们默认并接受了这种现状,而这一行为彻底摧毁了它们今后面对同样问题时采取行动的干劲。

塞利格曼博士将这种行为称作“习得性无助”,无论是蟑螂或是人类都可能深受其害。

更要命的是这种无助感很容易向内延伸 ,从而削弱一个人的掌控感。

当一个人早期失去掌控感,被无助感充斥时,万念俱灰之下,任由逆境将自己生吞活剥。

没有丝毫反抗和周旋的余地。

因为在他们内心有一种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反抗也没卵用,这特么都是命。”

02.

这个世界的天平并不是都向每个人倾斜,好事坏事,幸与不幸不会落得恰到好处,总会有人被象征倒霉的一端高高擡起。

顺境时,人人都可以高歌猛进;逆境时,不是谁都有这般勇气。

所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顺境时的高度,而是看他逆境时的反弹力。

应对逆境的方式不同,形成的结果也有差别,由此划分出了两种角色,受害者与掌控者。

受害者,常常也是嚷嚷着未尽人事而先知天命的那些人。

几年前考驾照那会儿,有个妹子连续三次都卡在了科目二上。

和教练说起这事时,她说她找算命先生看过了,说她有个劫要渡。

科目二就是那个劫,至于怎么“渡”也没个说法。

你看,毫不费力的就把责任转移到命运的问题上,而她自己只需要心安理得坐等渡劫的时机到来。

受害者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受害者。

有人也曾向困境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但最终都败下阵来。

尝试的失败越多越容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这就是逆境悖论。

最后就会变成B组的狗那样,受到电击时只能躺下来忍受痛苦。

人就是这样,很容易随遇而安,深陷在沙发里的身子,是不舍得挪一挪的。

所以你会发现,技术和销售是由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组成,在收入设计上也有所不同。

技术型员工更希望得到能确定,可预期的薪资,这样他们更有安全感。

相反,销售型员工大多是拿有责任的薪资,比如保险业务员,只有开单才能有底薪和提成,充满了挑战。

逆来顺受,就是对生活失去掌控感的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但是,当你无法摆脱困境,躺下来忍受就是唯一的选择吗?

03.

你还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吗?

从入狱的第一天他就被下注是今晚会哭的那个人。

可是安迪让所有人大失所望,他颠覆了监狱里所有人的认知。

安迪一次又一次击退了同性恋囚犯的骚扰;

人们都在抱怨这该死的牢狱生活时,安迪却悠闲的像在家里一样;

喝着从狱警那儿争取来的啤酒,让狱友再一次感受到自由的感觉;

不厌其烦地向州政府写信,最后申请到一笔经费为监狱增添了一间图书馆;

听说德瑞喜欢吹口琴,就从小贩那弄来口琴,让寂静的监室里也能回荡着悠扬的琴声;

更重要的是,他用二十年挖通了别人认为六百年都挖不通的地道。

而他的工具只是一把小鹤嘴锄和每天一小捧土。

每一件不可能在安迪这儿都成为了现实。

你有没有发现,掌控者在拥有掌控感的同时,就会立刻付诸行动。

因为行动本身也能反过来增强内心的掌控感。

一个团队的领袖必须要拥有这种掌控者心理。

试想一下,当企业面临危机时,领导出现受害者心理,他会怎么做?

商界大佬李嘉诚,父亲早逝,13岁便早早挑起家庭的重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做跑堂,每天起早贪黑,端茶递水伺候人。

那种无望的生活怎么能有起色,但在那里,他学会一个本领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到五金厂当推销员时,李嘉诚才19岁,略带青涩的脸蛋多少让人有点不够信任。

每次向顾客推销产品前,他都将要说的话反复练习,试图用真诚打动客户。

创办“长江塑胶厂”时遇到了质量事故,厂子险些倒闭。

李嘉诚还是在危机面前,将掌控感牢牢抓住手里,最终渡过难关。

能把危机当机遇,并怀有使命感和掌控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危为机”的能力。

时刻拥有掌控感的人,他们内心笃信一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04.

那些靠掌控感发光发热的人并不是天生就被赋予了哪些神奇的力量。

人之所以有所差别,是因为童年时期出现对其产生影响的人物,才能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春风化雨。

没有人生向导也不必灰心,掌控感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习得的一种心理素质。

为了不让这篇文章看起来像一碗鸡汤,下面这些方法,你不妨看看。

第一,不要将自己视为“受害者”。

遭遇逆境时,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受害者心理,期待外界的救助。

这种心理会加速受迫害情结的蔓延,变得消极,颓废。

最直接的影响,是无法对自己的行动担起应有的责任。

行动是对抗逆境最底层的动力,丧失行动的意愿,掌控感就无从谈起。

所以,如果你正面临困境,首先想想“我能做些什么”。

最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

确立行动的方向,紧接着就该提上日程。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第二,改变对逆境的认知。

逆境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逆商高的人眼里,困难是短暂的,它能影响的范围有限。

逆商低的人则认为困难是永恒的,而且影响力巨大,就像“多米诺骨牌”引发的连锁反应。

比如,推销产品失败,就可能怀疑到自身能力的问题。

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负面旋涡,不能自拔。

请记住,不要将逆境灾难化,被拒绝仅仅只是被拒绝,并不意味着什么。

你可以考虑是努力不够,但是不要轻易怀疑是能力问题。

一个是短暂的原因,一个是持续的原因;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

学会让自己的视角变得平衡,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逆境就会有所不同。

第三,在生活中寻找能掌握的细节。

哪怕是照料一盆小花,它都能让你感觉掌控感倍增,此时,在你的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责任感,还有一点事物是能被自己所掌握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责任感就是担当力,就是掌控感获得的开始。

即使是最不济的困境,你能掌控的事物极为有限,但你至少还能掌控自己该如何面对。

你掌控不了工作的性质,但你可以掌控对工作抱以怎样的态度;

你掌控不了财富的多少,但你可以掌控对生活的投以怎样的热忱。

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能够接受反复践行的想法和行为,并将其连接到潜意识形成自动模式。

这就是习惯的养成。

如果此时的你正需要这种抗逆的能力,请耐心的积攒,涓涓细流终成大海。

献给正和命运较劲的你!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