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判斷如何受到認知的影響?

價值評價和事實認知是兩種不同的形式。人們從自身的需要出發用觀念把握客觀對象以獲得價值認識,形成對客觀事物有沒有價值和價值大小的看法,而事實認知是以認知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不摻雜人的主觀情緒、情感,比如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不過,二者又是統一的關係,學者們通過語言學的角度把事實與價值同“是”與“應當”相對應,認爲“是”引導的陳述句做事實判斷的解釋,而“應當”內含規範的價值判斷。“是”的根本目的在於追求與明確人們生活中的“應當”,“應當”離不開以“是”爲基礎。價值依附於對事實的認知,但不停留在客觀事物本身。

評價和認知是人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體兩面的統一體,任何主體的行爲都包含着客觀事實的一面和價值性的內容,二者有着內在的必然聯繫。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要注意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性,不僅強調主觀要符合客觀,堅持真理尺度,同時要按照主體的需要來認識和把握客觀實在,使對客觀世界的改造符合價值尺度。

(一)實踐過程中主體的一致性

作爲實踐主體的人通過與外部世界打交道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這一環節中人既是認知的主體,同時也是評價的主體,而認知的過程就是主體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主體通過認識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發展規律,目的在於爲主體以後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條件,不至於因爲無知而錯失發展機會,或因爲對客觀事物的不瞭解而浪費了既有的資源。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有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體現的就是原始的先民在認識世界過程中的艱辛歷程。人類社會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人類的實踐努力,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纔有了今天的繁榮發展,而沒有實踐和認識就沒有人類社會的未來。同時,作爲價值主體的人承擔着價值評價的職責,不過他要評價的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客體的屬性與主體需要的關係,是一定的事物、現象與主體的生存發展的關係。比如,科學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一種新的物種,對研究對象的形狀、結構、功能、屬性等分析後,接下來要探討的就是這種新的物種與人類之間可能形成的關係,從而由實踐認識環節向價值評價環節過渡。在整個過程中,主體是一致的,主要是分析角度的差異。

(二)認知爲評價提供條件

作爲有意識的社會活動主體,人們在實踐中確定研究和發展方向的過程本身已經蘊含了一定的價值目標和指向,其目的可能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發展難題。而問題的解決將對主體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通過不斷突破和創新贏得發展的機遇。當然,也存在個別主體本身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但是通過實踐活動達成一定的真理性認識,這種情況算是歪打正着。而不管怎麼樣,主體在實踐中取得的成功,很快會被用於滿足人的需要、服務於人本身的發展上。只有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主體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在類似於盲人摸象的情況下,因爲缺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主體得到的結論也是不客觀的,對主體自身來說也是意義不大的。只有突破阻礙,在改造了客觀世界的同時,人的主觀世界才能夠得到改造。

(三)評價爲認知提供方向指引

真理的發展推動着人的價值追求,而價值觀念和價值評價的正確、合理、深刻和自覺會爲實踐行爲提供價值引導。價值評價反映的是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之間的關係,價值評價不是永遠滯後於認知的,價值評價可以利用對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去預見性地提出主體的價值目標,比如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便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規律和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走向的科學預測。中國夢不是在現實中實際呈現出來的,而是中國發展的實踐所昭示和指引的目標。

可以說,評價和認知是主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相互交織的兩種社會認知方式,其中認知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基礎和前提,而價值評價爲認知提供價值指導,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