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生命成長中的最美禮遇——榮譽只爲見證,成長才是本質:2020啓航開掛人生個人年度生命敘事(一) - 草稿 - 草稿

學習,生命成長中的最美禮遇——榮譽只爲見證,成長才是本質:2020啓航開掛人生個人年度生命敘事(一)


如果說,2018年是我的“生命拐角處”,讓我“點亮生命之光,成全另一個自己”,2019年是我的“生命又一春”,讓我明白“回望不覺虛度,蓄勢只爲待發”,那麼,2020年,則是我“啓航開掛人生”之年,這一年,讓我經歷太多,也收穫太多。年入40多張證書,刷新了我的人生標籤,也定位了新的起點。這一份份證書凝聚着一年來一次次的努力,更彰顯着生命的一次次成長。證書或許不能代表優秀,但一定是努力的見證,成長的里程碑。

新網師,2020的最美禮遇

在2019年教育行走中,我們因緣組建了一個蘇州夢想團隊。在2020年新年來臨之際,我們團隊中的張曉軍、廖仲敏、甘誠、羅麗卿和我一起組團報名了新教育實驗網絡師範學院,並順利被錄取。

在上半年的新網師學習中,我選修了李鎮西老師主講的《教育寫作》和劉麗賞老師主講的《中小學電影》課程。

在《教育寫作》與《中小學電影》課程學習中,我堅持分別打卡50次、42次。並且在打卡羣中被置頂9次。被置頂的文章包括:《心喜方致 懷悅能遠——悅遠·兩岸“溫清”論壇——“圖形與幾何”專題第一次課有感》《疫情,“未來學習”的催化劑——互聯網+技術視角下的數學教育實踐與初探》《電影課程不簡單》《電影班會課的尷尬》《“小白”想不白,只是須時日》《觀電影,讀自己》《外掛外衣撐自信,內化動力驅成長——由紛飛老師的點評說起》《人工智能,改變着未來——由《黑客帝國》說起》《以優秀爲舵,以努力爲槳,向生命更深處漫溯——中小學電影課程打卡完結篇》。

其中《心喜方致 懷悅能遠——悅遠·兩岸“溫清”論壇——“圖形與幾何”專題第一次課有感》一文發表在2020年3月21日新網師週報【11】B版“學員中心”欄目,《以優秀爲舵,以努力爲槳,向生命更深處漫溯——中小學電影課程打卡完結篇》一文發表在2020年7月20日新網師週報【29】A版“心聲”欄目,《外掛外衣撐自信,內化動力驅成長——由紛飛老師的點評說起》一文發表在2020年8月30日新網師週報【34】B版“學員中心”欄目,《疫情,“未來學習”的催化劑——互聯網+技術視角下的數學教育實踐與初探》一文發表在2020年7月6日新網師公衆號“網師筆記”專題。

六月份,依據評分條件,經過教務處的核定,上半年兩門課程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李鎮西老師主講的《教育寫作》獲得優秀,被授予“榜樣學員”,劉麗賞老師主講的《中小學電影》也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在下半年的學習中,課程進行了改革,全體學員學習同樣的課程,算是基礎課程學習吧,也就是將各個相關課程先期做一個簡單的學習,在之後的分科學習中再進一步深入學習。教務處提倡在小打卡羣裏打卡,這次我抓住了先機,從第一天開始,就開始了打卡。這樣就可以達到超過打卡學員100%。再不會像上半年一樣,永遠都達不到100%。

由於堅持打卡,因此也寫出了很多值得一讀的文章。目前打卡144天,在這些文章中,被置頂23次。文章包括:《教育行走,一個神奇的存在》《行走,不僅僅是聽幾場講座》《一旦有了分紅,不談定或許是必然》《不馬虎過生日——分數比的意義與應用》《努力成就夢想——寫給20週歲的女兒》《自由,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每走一步都不容易》《寫作,讓生命自帶光芒》《人生“歪理”:爲“第一次”而生》《又一個處女作出爐了!》《榮譽都是一點一滴鑄就的》《如果獲獎,那是“上帝”的獎賞》《走進孩子,教育才有了發生的可能》《努力,成全人生之美》《激發生命力量,成全生命之美——讀《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後感》《化“危”爲“機”,推開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的一扇天窗》《路,在腳下,更在心裏》《經歷了,便是成長》《最美課堂,孩子思維流淌的港灣》《習慣的力量——批註閱讀,愛你好難》《“其實,我也可以成爲你”——上交獲獎證書複印件有感》《透過課本研“課本”,層層遞進抓“核心”——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分物遊戲>議課與思考》《“自學習”,交給孩子的終極能力——“我們是未成年人”教學反思》。

堅持打卡可以讓我們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也會產生閱讀的需要。閱讀與思考則是我們抵到心靈與遠方的基石。除了打卡,更重的是每週一次的直播講座學習以及在相同尺碼的優秀教師團體中感受各位優秀老師的內心力量,激發勇往前行的動力。

新網師,讓我更加走近了李鎮西老師,學會思考教育何爲;認識了劉麗賞老師,開啓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口;知曉了郝曉東老師,領略到教師專業成長的啃讀精神與自我成長路徑。

新網師是一羣有着相同尺碼向着優秀與卓越不斷超越的人。新網師,讓我找到了更大的成長隊伍,是生命成長中最美禮遇。

教育行走,刻在骨子裏的念想

教育行走,於我來說,就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它的神奇,在於真真實實地改變了我,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改變了我感受世界的方式,改變了我對人生意義重新定位,以及讓我學會了從外圍世界汲取力量而篤定前行。

第一次相遇教育行走,是在2018年的四五月份間。當時在教師博覽讀書聯合會羣裏,看到刀哥謝雲老師發佈的核心營員招募令。我懷着試試看的態度報了名。

直到六月七日,我陪女兒高考,閒來無事,突然想起教育行走報名這麼一回事。於是主動與刀哥對接上了,然後找到了隊伍,開始有了“也是有組織的人”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教育行走羣裏預熱分享,組織得很是井井有條。記得當時分享活動的主持人是江蘇的王緒衛老師。他把自己比喻成飯莊裏的跑堂人,令我肅然起敬。

後來在他的鼓勵下,我也在羣裏作了預熱分享――《最美遇見,開啓教育人生春天模式》。這次分享,給了我全新的開始,於是更加熱衷於本次教育行走各項活動。

記得在去往寧波參加第四屆教育行走的列車上,一心繫着本屆教育行走即將發生的各項活動,尤其是宣傳報道方面的事,我更是熱心。最後,在小塵――也就是陳秀玉老師的引領下,我很榮幸地成爲了宣傳報道組的組長。

因爲擔任教育行走宣傳報道組長的原因,於是對本次活動更加專心與鍾情。也正是這個原因,我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張文質老師與刀哥謝雲老師的視線。

我始終無法忘記的是,在閉幕晚會上,居然還有現場做俯臥撐的節目,據說是保留節目。更爲驚訝的是,張文質老師居然點到了我的名,邀約同臺表演做俯臥撐。儘管把我叫成了蔣國民,但絲毫不影響我的激動與受寵若驚之感。

更爲意外的是,表演結束後,我居然搶過話筒面對會場即興表達了自己強烈的願望。此刻,感受到的來自內心喜悅,已經顛覆了幾十年來對人生意義的解讀。不禁感慨:除了單調的教學生活,我們還可以擁有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的日子。

張文質老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他是那樣的和藹可親沒有架子,是那樣的地道真誠不講排場。他的思維是那樣的敏捷不失邏輯,他的言語是那樣的震撼不失柔情。

在張老師的講座中,讓我重新理解了什麼叫出口成章,什麼叫一氣呵成,什麼叫娓娓道來。正因爲如此等等,於是我有幸成爲了張文質教育寫作研修班第二期學員。位於福州閩侯的張老師家的小院成爲了人生中珍貴的印記。

雖然是三天四晚的短短學習,然而在學習中產生的對寫作的認識與追求,對生命的領悟與覺醒,對成長的理解與詮釋,已深深地改變着自己,將自己推入了人生的另一個軌道。

自從這次教育寫作研修班學習之後,由於班主任陳文芳老師要求我們每天寫500字隨筆,加之陳秀玉老師適時成立了簡書平臺寫作日更挑戰,李曉霞老師成立了張文質寫作團隊,於是我融入了團隊,養成了寫作的習慣。

如今,堅持每天寫文近兩年了。收穫的不僅僅是90多萬字的“生命留痕”的文字,不僅僅是獲得了一次次教學論文的獎項,不僅僅是不知不覺中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文集,不僅僅是個人公衆號裏一篇篇自以爲可以沾沾自喜的紙短情長,更值得欣慰的是寫作成爲了一種生活的方式,生活成爲了寫作的一種追求。

因爲有了第一次的教育行走的經歷,我被陳秀玉老師邀約成爲了教育行走專屬公衆號――行走拓寬世界的編輯之一。教育行走已然成爲了我生活中一部分。教育行走營服穿在身上“招搖過市”,成爲了我的一種驕傲。由於這,校長說“我是參加教育行走的人”,聽在耳裏,樂在心裏。我就是教育行走的人。

第五屆教育行走,我沒能入選核心營員,最後以特別營員的身份參與了蘇州一行。這次教育行走,我仍然擔任了宣傳報道組長,全身心投入,收穫更是滿滿。

與上屆相比,我收穫了更多情投意合的朋友,比如,遼寧的張曉軍老師,黑龍江的張英俊老師,江蘇的王雪霜老師,江西的甘誠老師和廖仲敏老師。

除了收穫了衆多朋友,還收穫了更多快樂。在第五屆教育行走破冰晚會上參加很多節目,每一個節目都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與快樂。正像行走之歌裏面唱的一樣,我們是一羣快樂的人。

今天的第六屆教育行走,雖不能在線下舉行,但線上的教育行走仍然讓人怦然心動。作爲被張老師讚譽的“最強志願者”,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地繼續擔任起報道組長的職責。

在整個活動期間,學習已淪落爲某種嚼頭,但策劃與組織已經成爲了實實在在的硬性付出。對於忙碌的我,對於這種大量時間的付出,雖有些不可開交,但依舊無怨無悔。

這一切,或許只是因爲,教育行走已經成爲了生命中的念想,一種刻在骨子裏的念想。

教育行走,只要開始,就不會結束,我對教育行走的追隨也永不停步。

最後用張老師的一句話作結: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樊登讀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要能寫出一些有意義的文字,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閱讀則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文質老師曾說,不讀書是無以言教的。只有讀書才能讓我們看能我們以外的世界,也才能保持與人類同步,與世界同行。

在2018年之前,雖然時常也有購書的想法——畢竟“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多數時候覺得不是很爲迫切,便以不買作罷。自從參加張文質教育寫作培訓班後,開始堅持寫作,因此也開始鍾情於閱讀。閱讀可以滋養生命,寫作則可以成全生命。

2018年,第一次領略了堅持的魅力。奇蹟般地完成了25萬字的寫作。於是2019年作了40萬字的寫作計劃以及30本書的讀書計劃,慶幸的是在大家互相鼓舞與激勵下都得以完成。這讓理解了什麼叫相信“相信”的力量,也讓我重新定義的人生的意義。

隨着2020年的到來,在寫作與閱讀計劃沒有改變的基礎上,我給自己增加了新的計劃——每年購書2000元。購書只是對閱讀計劃的進一步保證,也是表達對書籍的充分熱愛與高度依戀,當然更是以另一種方式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張麗鈞校長說,讀着讀者長大的孩子不容易變壞。我想,愛上讀書的孩子人生一定會更加燦爛。

時光飛轉,歲月流逝。2020即將逝去,那麼這一年都讀了哪些書呢?不放盤點一下吧。盤點過往,才能更好展望未來。2020年讀書清單如下:《給教師的建議》《給父母的建議》《築草爲城》《海底兩萬裏》《南渡北歸》之《南渡》《南渡北歸》之《北歸》《南渡北歸》之《離別》《林清玄散文精選·青少卷》《罪案調查科·罪終迷局》《愛心與教育》《你是人間四月天》《自在獨行》《失落的文明:猶太王國》《聖經的故事》《宗教哲學》《聖經》《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情真意切話數學》《教育的目的》《教育人類學》《論對話》《靜悄悄的革命》《教育爲誰》《終身成長》《跨越式成長》《以色列:一個民族的重生》《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穿越寒冬》《樊登將論語:學而》。

較比2019年,2020年更忙了。上半年宅家期間忙於錄製智慧作業微課,線上課程以及新教育網上《教育寫作》與《中小學電影》課程學習。復學後,應承了代表學校參加景德鎮市生命教育主題微隊課的錄製。暑假期間忙於省廳優秀教學資源評審以及線上教育行走。

下半年就更忙了。新世紀小學數學“學習短視頻”創作與教學設計與課堂展示兩項國家級賽事;走遍中國·尋找最美教師評選及個人專輯視頻錄製;三項省級課題和一項國家級課題申請書的撰寫;省廳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第一屆“贛教雲”微課徵集活動;全省第四屆中小學微視頻徵集展播活動;教育行走專場直播講座。無論哪一件事都是工程都是浩大的,所幸都堅持了下來,也均有收穫。

正因爲如此,越發覺得能靜下來讀書其實就是最大的奢侈。這樣一來,讀紙質書顯得非常困難。沒有時間看,那麼聽是否可以呢?於是聽書成爲了一種迫切需要。早晚洗漱,飯前飯後,上下班途中,則成爲了聽書可以利用的時間。

12月22日晚上,在胡老師的邀請下我來到簡單學習網參觀學習。學習後,胡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段樊登讀書音頻——《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這本書的作者是薩爾曼·可汗。碰巧的是可汗與樊登都是1976年出生,居然與我同歲。瞬間讓我感覺更加親近。

可汗原本只是遠程指導表妹學習,沒想到他錄製的課程後來擁有163.3萬訂閱者。於是薩爾曼·可汗成爲了在線學習網站創始人,也成爲了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改革家。可汗於2010年入選《財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選《時代週刊》“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作爲同齡人,我甚是感慨:我們的人生又能改變些什麼呢?或者說,人生是否也可以重建呢?

說起樊登讀書,2018年的時候就有所接觸的。當時本地也成立了一個分會,舉行了幾次線下活動,我還在現場作了一些分享。但由於覺得自己要讀的書很多,沒有必要花每天一元錢去聽樊登講書。

世界總是變得太快。如今的我很少時間靜下來讀書,聽書則成爲了首選。看完樊登講書視頻後當即決定購買會員。雖然決定了,直到第三天才騰出時間購買會員。購買後,於是開啓了聽書模式。

在購買會員後的這一週裏便聽了六本書。這也讓我勉強完成今年的讀書計劃。聽書也屬於讀書的一部分吧。

樊登通過講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洞察瞭解讀這個世界的密碼,成爲了我們敬仰的人物。作爲同齡人的我尤爲震撼。或許,樊登就是一個巨人,他是站在之前衆多巨人肩膀上成長起來的巨人。

樊登,通過的他的智慧與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也爲我們,爲大衆打通了一條通往智慧的大門。

巨人的肩膀已經張開,期待能讀懂的人們趨之若鶩。但願我們能讀懂一二,成爲能站立於巨人肩膀上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