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社會化發展過程

一個人帶着他的潛能來到世間,他在社會成長過程中,學會抑制某些衝動,被鼓勵獲得某些特徵和價值,這是人的社會化。

比如,餓了要喫東西,喫什麼,怎麼喫,要符合社會文化規範。南方人以大米爲主食,北方人以麪食爲主,其中所表現的就有社會規範或習慣的影響。社會化包含了對於社會規範,及對於社會價值和社會態度的學習。

社會化是人形成適應於社會和文化的人格過程。

一、弗洛伊德與“心理性慾發展”

心理性力,被弗洛伊德定義爲“裏比多”,主要表現在嬰幼兒以口部活動爲主的求樂活動中。弗洛伊德以心理性力的發展及其表現,爲考察兒童心理發展和社會化程度的指標,將兒童的心理發展分爲4個階段:口脣期0-8個月、肛門期8個月-4歲、性器期3-7歲、性潛伏期5-12歲,並區分了各階段的行爲與心理特徵。

二、榮格與“人的後半生”

弗洛伊德的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他很少涉及到人成熟期以後的發展。榮格作爲精神分析學派的繼承和發展者,首先將對於自身發展的研究,推進到了整個生命全程。榮格將人生髮展分爲4個階段,也分析了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徵:

童年1-20歲:這是一個從內外經驗的混沌狀態中去領悟意識的時期;

青年20-40歲:這是一個發展自我和積累經驗的時期;

成年40-60歲:這一階段會遇到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的搖擺和矛盾;

老年60歲以後:這一階段將會遇到如何關注生命及其意義,以及如何面對死亡。

三、艾裏克森與“心理社會發展”

艾裏克森是精神分析理論在新的階段的發展與推動者,他強調社會環境或社會文化對人發展的影響,並且認爲在人生髮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面臨相應主要的問題或矛盾,以此特殊的矛盾爲依據,艾裏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八階段論:

乳兒期、基本的信任與不信任嬰兒期、自主與羞怯學前期、主動性與內疚感學齡兒童期、勤奮與自卑感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成年早期、親密感與孤獨感成年中期、創造性與失落感成年晚期、自我完善與人生絕望。

四、皮亞傑與“兒童認知發展”

人的社會化發展與人的認知發展是相互關聯的,皮亞傑對此做了經典的研究。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爲4個重要階段:感覺運算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半、具體運算階段7歲半-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歲-成年。每一個階段都有適合於該階段兒童的學習任務,因此應按兒童階段發展的規律促進兒童的發展。

五、科爾伯格與“兒童道德發展”

科爾伯格從道德發展來考察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提出了著名的三種水平發展階段論:

前習俗水平的發展:在這一水平上,兒童的道德不是以真正的內在標準爲基礎,而是依賴外部的控制。

習俗化水平的發展:這一水平的兒童具有內化了的道德判斷,不再只是根據個人的好惡來評價事物,而是能夠考慮到社會或大多數人的利益。

後習俗道德水平的發展:這一階段,好與壞的標準不僅僅考慮社會的準則,而是發自於內在的良心或人類善良的本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