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讲透《茶疏》30:明代的茶壶1

原文

        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上品真锡,力大不减,慎勿杂以黑铅。虽可清水,却能夺味。

        其次内外有油瓷壶亦可,必如柴、汝、宣、成之类,然后为佳。然滚水骤浇,旧瓷易裂,可惜也。近日饶州所造,极不堪用。



江泳解读:

         茶壶,以不受其他气味影响的为好,所以首选银壶其次是锡壶。上品的锡壶,效果也不差,注意不要使用掺杂了黑铅的。虽然可以清澈水质,却也能夺掉水味。

         其次,内外釉质光滑的茶壶也可以,必须要像柴窑、汝窑、宣窑、成化窑这类窑里烧制的瓷器那样,才是好的。然而用开水突然浇在这样的茶壶上,旧的瓷壶容易裂开,可惜了。近日饶州窑烧制的茶壶,就不堪使用。

        茶注,说的就是茶壶。注,本意是指注子,古代的酒具,为酒壶的俗称,有盖、嘴、柄,一般用金属或陶瓷制成。用来泡茶的就是茶注,茶壶。

        到了明代,许次纾推崇小壶,容量为半升的为好。

        至于材质,许次纾的排序是:首选银壶,其次是锡壶,然后是瓷壶、砂壶。

        银做茶壶,在古代属于比较贵重的茶具,只有达官贵族才会使用。唐代陆羽在《茶经》里提到:“,……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也就是说唐代开始,就有人开始用银制作茶具了。只是过于奢华,非一般人可用。1987年,在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里,就多为金银材质。

        锡,是属于比较古老的金属。宋代的时候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锡富有光泽、无毒、不容易氧化变色,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的作用,用来制作茶具效果是不错的。不过由于锡的熔点只有231摄氏度左右,用来烧水不合适,用来泡茶是可以的。

        瓷器茶壶的发展,虽自古就有,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自明代开始的。这与当时的喝茶方式有关,明代开始流行喝散茶,自然茶具也就发生了变化。

        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位于河南郑州一带。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宋时的河南汝州境内。

        宣窑,宣德窑的简称。明代宣德年间的官窑。明代瓷器以宣德窑为第一。

        成窑,指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瓷器。

        饶州窑,源于饶州,这个名字来自隋朝开皇年间,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一带。景德镇旧属饶州府浮梁县,现在在景德镇还能看到浮梁县古县衙遗址。景德镇烧制瓷器的历史比较悠久,现在是有名的瓷都。明代开始,景德镇的青花茶具和白瓷茶具,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

下一篇解读:紫砂壶

未经过本人同意,请勿复制粘贴传播!欢迎原文转发分享!

❤ zjy000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