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先判斷性質再行動,先理性思維再技術操作

最近去一個地下停車場停車,經歷了差點找不到車的故事。

這是一個商業綜合體,地下停車場特別大,找車不是容易事,以前曾有過在這裏停車後找車困難經歷,後來知道有個微信找車軟件,使用方便又準確。

這次過去,停車車位雖然多,不過想找個空位也很難,開車轉悠了一大圈,最後靠近一個防火鐵門處,終於發現一個空位,剛好可停下。由於自認爲掌握了找車祕訣,有了這個找車軟件,無需關注停車位置,也就毫不在意停車車位。

等到取車時候,發現問題不對勁,“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查詢微信上的找車軟件,信息提示爲:“對不起,無此車輛信息”。

真是詫異,這分明是搞錯了嘛。沒有辦法,打電話諮詢,人家查詢一番告知也是查不到信息。猜測下來,估計是停車位置較爲特殊,車牌沒有被識別錄入系統。

原本是信心滿滿,沒想到來個備份預案,要知道之前總是記一下車位,甚至拍張照片作爲依據,最差情形可按圖索驥。

現在後悔莫及,終於體會到“自負有多高,摔跤就多疼”,想起這些就只有自嘲味道:凡事有備無患,留有餘地,要有預案,一條路會走到黑而左右方可逢源。

我只記得那個大鐵門,其他如盲人摸象毫無辦法,這時候兒子說記得車位分區以及大致車位號,當時關注了下,最後還是據此找到了車子。

知道大概位置,就是明確了目標,有目標就不會無頭蒼蠅一般,也就可以心平氣和。因此說,有效生活就是先有目標再實現目標的過程。


這個事情如何扯上心理學理論來點啓發呢,很簡單,起碼是這兩點。

一是失敗後的反思是成功之母。這就到了行爲主義操作性作用。

因爲用過這個綜合體推薦的找車軟件,的確新穎且好用,於是被強化爲信賴這個技術軟件,這就是經驗主義。只不過這次教訓告訴,凡事會有意外情況出現,依賴找車軟件還不是完全可靠,這就是負懲罰,以後不再會完全信賴。

強化是經驗,懲罰是體驗,人需要事上磨練,由此沒有白費的經歷。更需要提醒的是,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失敗之後的反思纔是成功之母,或者說失敗和其後反思纔是有價值的。

二是思維要比技術更重要。這就涉及到了認知學習理論。

爲何出現上面經驗主義錯誤呢,不是人家找車軟件技術錯了,錯的是我們的假設前提!我們以爲無論怎麼停車都會被軟件找到,沒想到前提是停車要恰到好處。

認知學習包括很多機制,其中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思維認知學習。質疑思維就是其中一項,這也是之前打趣說過的“十項全能”思維之一,即要挑戰理論背後的假設。

比如牛頓經典力學三定律是普遍經驗,不過前提是處於低速條件,否則就不再正確,需要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宇宙現象。

當我們使用這個找車軟件時候,默認假設是停車被識別,好比我們和人交流,一般都默認此人此時心理狀態是健康的,但如果處於不正常狀態,也就意味着前提錯了,這就是無效溝通比比皆是的緣故。

爲此,才需要我們回到原點,先區分性質再行動,先思維判斷再技術操作,要挑戰那些習以爲常的默認假設前提。

而可操作性做法,就是凡事要有預案,考慮最好也要考慮最差,纔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