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薛家集,百戶小村竟走出不少“大人物”

《儒林外史》有個很牛的村子,叫薛家集——“話說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個鄉村,叫做薛家集。”

該書正文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全書第一個重要人物周進的故事也從這裏開始。

別看這個村子只有“百十來人家,都是務農爲業”,但先後走出好幾個“大人物”。

聽我說來。

1.周進曾在薛家集工作。

《儒林外史》在楔子(王冕故事)過後,正文是以周進故事開始。

周進是汶上縣人,被薛家集請來做教書先生。

說起來,他讀書一輩子,雖到六十歲也沒能考上個秀才,但教書還是有點水平的。

周進先是在縣衙門戶總科顧老相公家教書,三年就把顧小舍人培養到考中秀才,這使得他在縣教育界有些名氣。

也正因此,薛家集的夏總甲(相當於村長吧)把他請來坐館。

但在薛家集教書時,周進過得並不如意:

一是收入少。說好的一年十二兩銀子的薪金,可從第一個月各家湊來的束脩看,“荀家是一錢銀子,另有八分銀子代茶;其餘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來個錢的,合攏了不彀一個月飯食”。這害得周進喫得很差,有一天,除了主食,菜餚是“一碟老菜葉,一壺熱水”。

二是受傷害。年輕秀才梅玖、縣上舉人王惠,都看不起年老卻連秀才都不中的周進。

在梅玖眼裏,周進是“小友”,像不入流的小妾;王惠對周進則連點基本客套都不講,當面大喫雞鴨魚肉,都不讓一讓,最後還剩下大堆垃圾讓周進打掃。

但瓦片尚有翻身日,北風也有轉南時,周進終於在六十多歲得人幫助捐個監生,之後中舉人,中進士,升御史,當學道,最後官至國子監司業(相當於教育部副部長),成爲省部級領導。

可以說,周進是在薛家集戰鬥過的高級別領導。

2.王惠曾在薛家集“盤桓”。

上面已經提到王惠,他最初是汶上縣的舉人,有次上墳遇雨在周進當時教書的薛家集觀音庵避雨落腳一晚。

那次,他以高高在上的舉人身份,對當時連秀才都不是的周進,大吹特吹自己的光輝歷史,說科考文章不是自己寫的,是夢中得到的。他這其實是在吹噓自己受上天眷顧,必定還得更發達,“該連天都掉下來,是俺頂着的了”。

這樣的話,在落魄的周進聽來,受到精神打擊無疑是毀滅級的。

這王惠雖然可惡,卻不耽誤升官,後來成爲南昌太守。在任上,他作威作福、掃刮地皮——

“(衙門裏)戥子聲,算盤聲,銀子聲,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裏也是怕的。”

也因此,他成了“江西第一能員”,之後官升南贛道,管軍需供應,權力更大。

再之後,這貪官王惠投降造反的寧王,寧王失敗後,他又落荒而逃,最終落得削髮爲僧、隱姓埋名。

3.荀玫從薛家集成長起來。

與周進、王惠是汶上縣人,與薛家集只是有交集不同,真正在薛家集土生土長的是荀玫。

他父親是村裏首富,湊份子耍龍燈、請老師等,都是他家出錢最多。

荀玫七歲由周進啓蒙,跟他讀書一年。

從這一年時間看,荀家對周進不錯,不光給的束脩最多,而且“逢時遇節,他家多送兩個盒子”,有時送些麪筋、豆腐乾,還送過幾回饅頭、火燒。

這些東西看似不起眼,但對日常飲食就是“一碟老菜葉”的周進來說,是雪中送炭。

周進發達後,也沒有忘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後來,他的學生范進去山東任學道時,周進還專門交代他留意關照荀玫。

而荀玫也不負期望,小小年紀讀書有成,還沒等范進照顧,已憑錦繡文章得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

之後,他鄉試中舉人,會試中進士,殿試位列二甲,被授予工部主事,又升工部員外,升御史,官至兩淮鹽運使。

在古代,食鹽一直是國家專賣,荀玫能掌管兩淮鹽運,可謂達到個天大的肥差。

確實,他也沒有浪費這樣的權變錢的機會。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富甲一方的揚州鹽商萬雪齋家正堂大廳匾額“慎思堂”三字,明白寫着“兩淮鹽運使司鹽運使荀玫書”。

這說明,荀玫與鹽商關係密切。想來,這密切的背後少不了官商勾結、權錢交易。

也正因此,荀玫後來終於出事。第二十九回,董書辦與金東崖閒聊時,帶出一句“荀大人因貪贓拿問了”。

荀玫,這個從小村莊薛家集走出、靠苦讀上位的官員,終因沒抵禦住金錢的誘惑而落馬。

除了以上三個官職不低之人,薛家集還有個讀書人梅玖,也很有故事。

他年紀不大就中秀才,曾把六十多歲還是童生的周進好一通譏諷。但等後來周進發達了,他又冒充其弟子,還指使人把周進在薛家集坐館時寫的字裝裱懸掛起來,以示敬重。

另外,薛家集的一些平民百姓,譬如自以爲是、撒謊吹牛、霸道無理的夏總甲,仗着親家勢頭自覺高人一等、對別人頤指氣使的申祥甫,被指不敬菩薩、把點燈油用來炒菜的觀音庵和尚……

還有曾在薛家集觀音庵內行道的陳和甫,久在達官貴人處行走,靠扶乩請仙混得風生水起。

總之,小小薛家集,集中了各色人物,可謂大社會的小縮影,像個舞臺一樣,每天唱的是生旦淨末,演的是悲歡離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