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前,需处理这些困扰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迷茫的本质其实是找不到自己。找到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体验。有些人也经历不少,也没少受苦,可为什么还是没办法突破或发现自己呢?主要原因是在困惑面前选择妥协或将就,一次次地错过突破自己的契机。

我相信有些人很幸运,经历了一些事后,突然就懂得了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也有一些人即使到了60岁,也不明白活着的意义。

比如:前几天我父母又打电话来催去相亲了,我跟他们讲道理,我说:我自己对自己负责。父亲说:你要对自己负责无所谓,不要让别人觉得我生的女儿嫁不出去,养的儿子娶不到老婆。母亲说:有人养你不好吗?为什么要自己这么辛苦去做。以前觉得父母说的这些都是有道理的,长辈的经验嘛值得参考。这两年才明白,没有自我的人生,活在别人眼里、嘴里、评价里,每一天都是水深火热。

别人的一句话,你会在乎是不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你以为在看轻你。在这样的价值观里,糊里糊涂地过着,从不明白真正地活着,就是活在当下。当下这一刻的你很通透,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着愉悦。没有揹负过去,也没有焦虑未来。这样的自己,才是活在自我状态里的人。

人要活在自我状态里,就是要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这些关系:情与爱、生与死、性别与身份认同、权力与金钱、攻利追求与精神追求、自由与规范。当你处理好这些自我关系,你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你有了自我秩序,你懂得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情与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你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感受与体验,是不是你满意的,或者这些关系中你是缺失的那一方。比如亲情,很多人父母健在,就是感受不到温暖与爱。这可能是在原生家庭中受教育中,有些情绪没有被好好对待。

生与死。很多人害怕死亡,这是人的本能。年幼时,我们会问母亲自己从哪里来?我们会思考如何存活在这个世上。但我们很多人不会主动去讨论如何死或死后如何的话题,这可能是跟传统教育有关,死亡代表着晦气或不好。

性别与身份认同。认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机制,它其实在回答两个问题:“你是谁?你从何而来?”比如,有些人特别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人想要去改姓,因为那是一种与原生家庭、与父母在象征意义上的断绝关系。有些人从小接受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的抚养,在价值认同上会出现了混乱。选择认同哪一个家庭,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另外还有权力与金钱、功利追求与精神追求、自由与规范。在你梳理的这些问题,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没有好与坏。你能接受自己的选择,你也能接纳别人的价值观。当你学会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从容处理困扰,你找到了那个久违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